- 年份
- 2024(9050)
- 2023(12831)
- 2022(10642)
- 2021(10060)
- 2020(8282)
- 2019(18872)
- 2018(18745)
- 2017(36434)
- 2016(19667)
- 2015(22233)
- 2014(22204)
- 2013(21552)
- 2012(19624)
- 2011(17701)
- 2010(18505)
- 2009(17349)
- 2008(17008)
- 2007(15604)
- 2006(14100)
- 2005(12761)
- 学科
- 济(81847)
- 经济(81731)
- 业(64214)
- 管理(57396)
- 农(50760)
- 企(42478)
- 企业(42478)
- 农业(33665)
- 方法(31445)
- 数学(28241)
- 数学方法(27650)
- 业经(23990)
- 财(21886)
- 制(21554)
- 中国(21411)
- 地方(16368)
- 策(15684)
- 体(14801)
- 贸(14174)
- 贸易(14167)
- 易(13815)
- 银(13729)
- 银行(13719)
- 行(13171)
- 发(13030)
- 农业经济(12564)
- 学(12398)
- 融(12239)
- 技术(12237)
- 金融(12236)
- 机构
- 学院(281851)
- 大学(274672)
- 济(118913)
- 经济(116352)
- 管理(110113)
- 理学(94604)
- 理学院(93683)
- 管理学(91844)
- 研究(91487)
- 管理学院(91345)
- 中国(73354)
- 京(59542)
- 农(58871)
- 财(56562)
- 科学(52394)
- 业大(44697)
- 所(44690)
- 农业(44460)
- 江(44115)
- 中心(43925)
- 财经(42977)
- 研究所(39719)
- 经(38937)
- 北京(37649)
- 范(35238)
- 师范(34961)
- 经济学(34901)
- 州(34148)
- 院(32434)
- 经济管理(31579)
- 基金
- 项目(182380)
- 科学(144794)
- 研究(139131)
- 基金(131624)
- 家(112292)
- 国家(111245)
- 科学基金(97084)
- 社会(89166)
- 社会科(84292)
- 社会科学(84272)
- 省(72546)
- 基金项目(68555)
- 教育(63808)
- 自然(60424)
- 划(59439)
- 自然科(59035)
- 自然科学(59025)
- 编号(58679)
- 自然科学基金(57953)
- 资助(54177)
- 成果(47765)
- 部(40748)
- 课题(40624)
- 重点(40301)
- 发(39938)
- 制(39323)
- 创(38079)
- 国家社会(36310)
- 创新(35540)
- 性(35319)
- 期刊
- 济(141917)
- 经济(141917)
- 研究(83997)
- 农(63249)
- 中国(61640)
- 财(42927)
- 农业(42783)
- 管理(39916)
- 学报(38076)
- 科学(37696)
- 大学(31885)
- 融(31540)
- 金融(31540)
- 教育(31324)
- 学学(30146)
- 业经(28971)
- 技术(27205)
- 财经(20841)
- 经济研究(20314)
- 业(19793)
- 问题(19154)
- 经(17835)
- 农村(15763)
- 村(15763)
- 农业经济(15421)
- 版(15168)
- 世界(14382)
- 技术经济(14120)
- 统计(14021)
- 策(13432)
共检索到432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虞晓芬
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布局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化进程中,针对北京市不同区位农村居民点的特征,提出土地一级开发、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和乡村整治3种整理模式,设计了"整理基金"和"指标交易"2种政策驱动机制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整理。进而,从规划引导,指标交易,专项基金和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 模式 驱动机制 北京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赵婷婷 方磊 朱泰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围绕中心城区构建了城乡交错区、远郊平原区和生态山区3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根据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区、分模式的整理方案,该方案对于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宝玲 马振兴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春花 叶秀英 杨学龙 赵小敏
以区位条件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频率直方图法对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区位评价,以此为依据得出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模式,为鄱阳县及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规划与整理、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县南部区位条件评价等级高于北部,随着等级的降低,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面积均减少。结合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结果及当地实际,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划分为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造发展模式、内部挖潜模式、迁村并点模式、整体迁移模式。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区位条件 整理模式 鄱阳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曲衍波 李乐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市发展的时空配置,为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居民点用地的综合限制程度评价系统和居民点用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对比分析法评价居民点用地空间稳定程度。研究结果:北京市稳定、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占全区居民点面积的26.23%、33.89%、39.88%,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对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做了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目标对居民点整理做了时序探讨,可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研究发达地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居民点整理 时空配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瞿忠琼 欧名豪 刘琼 夏敏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简要分析其区域不平衡现状及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联动机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从四个方面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联动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指标流动补偿机制、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信息共享体系、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联动预警机制、建立区域间的联动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洋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资产价值得以显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产权的重新界定与调整,对相关权属收益在各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农村居民点整理现行产权制度安排在土地产权权属设置与流转制度、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土地权属权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明晰产权主体、完善权能设置,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完善土地产权登记,构建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等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振兴 李丽平 王秋兵 王斌
因地形等自然环境不同和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不同,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规模与形态、超标面积、用地结构不合理和体系缺陷的不同与差异,决定了不能采用均一化的整理模式。因此,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代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土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以经济发达区的浙江省嵊州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表明:1996—2005年嵊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驱动力包括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经济社会驱动力包括市(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方共建"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相关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共同实施。模式构成的关键因素反映出上述驱动力的影响作用。典型案例效益明显,如新增耕地率66.67%,资金平衡度228%,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176%等,耕作半径变化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正峰 杨红 吴沅箐 郭碧云
作为上海市郊区出现的两类重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宅基地置换模式和村庄归并模式在改善农民集中居住的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置换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是外援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新型城镇开发",需要配套农民市民化后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政策。多出现于经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近郊快速城市化地区。核心是推进城市化,整治要点是将农村居民点纳入到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配置,安置区的住房设计以容积率较高的多层楼房为主,同时建设相对配套的各项市政服务设施,从而解决农民非农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村庄归并模式是在村集体主导、政府支持下开展的,是一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概念、组成要素和属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形成机理的"内核-外缘"系统解释,构建"地域功能差异-村庄问题诊断-农户意愿辨析"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外缘系统多尺度特征识别方法,划分"组织机构-投资方式-整合类型-工程措施"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内核系统多要素组合类型,耦合内外系统要素与类型形成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系统分类方案与命名方式。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支持,为完善国家土地综合整治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①。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体系松散,人均用地量大,容积率低,生活设施差,生产与生活缺少功能分区,已对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凡凡 刘友兆
本文在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农户满意度理论模型,分析参与式管理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江苏省五县53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参与式管理带来的农户满意度效应。研究发现,无论在项目层面还是阶段层面,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参与式管理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满意度提升效应;农户认知对农户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建议日后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参与式管理的应用与发展;同时着力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发布和公开制度,加强对农村公共事务信息的宣传,提升农户整体认知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