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1)
- 2023(11377)
- 2022(9654)
- 2021(8721)
- 2020(7322)
- 2019(16686)
- 2018(16219)
- 2017(31470)
- 2016(16982)
- 2015(19133)
- 2014(19305)
- 2013(19445)
- 2012(18503)
- 2011(17194)
- 2010(17553)
- 2009(16568)
- 2008(16345)
- 2007(15165)
- 2006(13602)
- 2005(12244)
- 学科
- 济(100846)
- 经济(100777)
- 农(50142)
- 业(47529)
- 管理(39446)
- 方法(33376)
- 农业(33286)
- 数学(30122)
- 数学方法(29926)
- 地方(26696)
- 企(25618)
- 企业(25618)
- 业经(22698)
- 中国(21886)
- 学(18052)
- 财(15838)
- 制(15199)
- 地方经济(14991)
- 发(14568)
- 贸(13796)
- 贸易(13792)
- 易(13247)
- 环境(13006)
- 农业经济(12561)
- 融(11761)
- 金融(11759)
- 银(11457)
- 银行(11434)
- 体(11388)
- 发展(11338)
- 机构
- 学院(260110)
- 大学(255455)
- 济(120918)
- 经济(118626)
- 管理(95699)
- 研究(94764)
- 理学(82133)
- 理学院(81129)
- 管理学(79859)
- 管理学院(79371)
- 中国(72559)
- 农(62906)
- 科学(57470)
- 京(55733)
- 所(49352)
- 财(49109)
- 农业(48255)
- 研究所(44709)
- 业大(44003)
- 中心(43910)
- 江(40303)
- 财经(38955)
- 经济学(37760)
- 北京(35251)
- 经(35175)
- 范(34312)
- 师范(34054)
- 经济学院(33927)
- 院(32349)
- 州(31097)
- 基金
- 项目(168082)
- 科学(131885)
- 研究(124628)
- 基金(120940)
- 家(104896)
- 国家(103936)
- 科学基金(87950)
- 社会(81458)
- 社会科(76801)
- 社会科学(76777)
- 省(66827)
- 基金项目(64568)
- 划(55103)
- 教育(54189)
- 自然(53515)
- 自然科(52149)
- 自然科学(52134)
- 编号(51317)
- 自然科学基金(51176)
- 资助(48046)
- 成果(41078)
- 发(40278)
- 重点(38031)
- 部(37326)
- 农(35417)
- 课题(34946)
- 创(34147)
- 国家社会(33949)
- 发展(33271)
- 展(32809)
- 期刊
- 济(146779)
- 经济(146779)
- 研究(77433)
- 农(66563)
- 中国(51144)
- 农业(45019)
- 学报(41511)
- 科学(38885)
- 财(36108)
- 大学(31825)
- 学学(30485)
- 管理(29627)
- 业经(27810)
- 融(26155)
- 金融(26155)
- 经济研究(22034)
- 技术(21804)
- 业(21010)
- 问题(20542)
- 教育(20081)
- 财经(19540)
- 经(16969)
- 世界(15773)
- 农业经济(15223)
- 农村(15175)
- 村(15175)
- 技术经济(15145)
- 版(14840)
- 经济问题(14356)
- 资源(13811)
共检索到396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扬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以及农村土地逐渐细碎化等问题导致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以北京市13个郊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人口结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设施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了各区县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了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思同 黄晓芝
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我国各省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文章以四川省21个地级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为成都市、绵阳市。(2)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测算得出:2010~2014年期间,区域三内部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范围在0.14~0.01之间,说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区域二内部差异呈"降低—增高—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区域一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较慢。该研究为四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栓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形势逐渐趋好,但是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故缩小农村地区经济差距成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文章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区域经济理论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基尼系数法和综合差异指数模型对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境内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该文分析了导致河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逐步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内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政策导向性显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通过并结合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城镇化步伐等策略以缓解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晓熠 裴韬
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城乡之间的较大尺度上的空间差异研究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但对经济发展迅猛的特大城市(如北京、重庆、上海等)内部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种现象有可能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因此,正确认识特大城市内部的经济差异及演变趋势,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北京市18区/县的人均GDP作为评估标准,分析了北京市18区(县)在2001-2007年,即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间的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均GDP的空间分布自2005年后开始有向负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的趋势,暗示北京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局部分异正在逐渐拉大,并显示由过去的南低北高的经济发展差异格局逐步转变为中心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其友
“效率法则”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本文以总要素生产率指标TFP为主,对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效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了科学测度,分析了农村经济效率的地域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基本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子剑 张凤荣 姜广辉 孟繁盈 金明丽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6年集体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域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就内部结构多样性指数而言,半山区>平原区>山区,就集中性指数而言,山区>平原区>半山区。同时,各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就宅基地而言,山区>平原区>半山区,就企业用地而言,半山区>山区>平原区,就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而言,半山区>山区>平原区,就空闲地而言,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今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明辉
以贵州省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例,在搜集整理贵州省农村物流和区域经济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和系统动力学等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农村物流和区域经济的互动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贵州省农村物流是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物流也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互动效应 贵州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张洋 高启然
本文选取2006~2010年全国31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在基于加权平均法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农村区域进行科学划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各项金融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判别区域经济差异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规模的影响十分突出,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偏弱,受金融结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较弱,受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中央政府在制定农村金融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农村金融促进农村...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李达 石岩璞 郭明第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李达 石岩璞 郭明第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剑平 杨春利 白永平
以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选取18项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SPSS13对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地区间的东西差异,地区内的南北差异和省域上的民族区与直辖市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差异原因并提出缩小农村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守莉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亦存在着差异。文章选取我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的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