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9)
- 2023(10992)
- 2022(9864)
- 2021(9360)
- 2020(7980)
- 2019(18527)
- 2018(18440)
- 2017(35442)
- 2016(19417)
- 2015(21839)
- 2014(21816)
- 2013(21447)
- 2012(19430)
- 2011(17462)
- 2010(17396)
- 2009(15858)
- 2008(15259)
- 2007(13156)
- 2006(11547)
- 2005(9927)
- 学科
- 济(72715)
- 经济(72603)
- 管理(53011)
- 业(50160)
- 企(41231)
- 企业(41231)
- 方法(34489)
- 数学(29051)
- 数学方法(28686)
- 农(20185)
- 中国(18499)
- 学(18200)
- 财(18013)
- 业经(16183)
- 地方(15867)
- 农业(13792)
- 制(13760)
- 理论(13189)
- 和(12313)
- 贸(12147)
- 贸易(12141)
- 易(11726)
- 环境(11700)
- 技术(11136)
- 务(11015)
- 财务(10951)
- 财务管理(10933)
- 企业财务(10371)
- 划(10122)
- 银(10103)
- 机构
- 大学(271968)
- 学院(269259)
- 管理(108941)
- 济(99881)
- 经济(97531)
- 理学(94701)
- 理学院(93553)
- 管理学(91900)
- 管理学院(91398)
- 研究(89928)
- 中国(65280)
- 京(60698)
- 科学(58837)
- 财(46080)
- 所(44992)
- 农(42417)
- 业大(41671)
- 研究所(41460)
- 中心(40485)
- 北京(39119)
- 范(37932)
- 江(37672)
- 师范(37585)
- 财经(37230)
- 经(33817)
- 农业(33216)
- 院(33211)
- 州(31132)
- 师范大学(30854)
- 经济学(28752)
- 基金
- 项目(191117)
- 科学(149640)
- 基金(138358)
- 研究(138297)
- 家(121046)
- 国家(120062)
- 科学基金(102867)
- 社会(85325)
- 社会科(80653)
- 社会科学(80633)
- 基金项目(75220)
- 省(73778)
- 自然(68711)
- 自然科(67013)
- 自然科学(67001)
- 自然科学基金(65782)
- 划(63240)
- 教育(62503)
- 资助(56736)
- 编号(56665)
- 成果(45623)
- 重点(42695)
- 部(41288)
- 发(40490)
- 创(39184)
- 课题(38645)
- 科研(36843)
- 创新(36491)
- 大学(35305)
- 教育部(35055)
共检索到381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海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入境中转口岸之一,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经北京中转前往国内各旅游目的地。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其转移。通过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区流动的游客转移态和市场竞争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梯度转移特征,以期对西部省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转移态 竞争态 入境旅游流 梯度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关键词:
旅游流 扩散 路径 北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马红丽 顾静
以北京为集聚扩散点,借助杠杆原理,本文分析了1996~2006年北京与我国15个热点旅游省市双向入境旅游流平衡点动态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5条旅游流中流动强度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北京←→广东两条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流平衡点的总体转移规律呈现出逐年向北京趋近的态势;从转移幅度来看,近距离和远距离对流省市与北京之间的平衡点向北京转移的幅度大于中距离对流省市,总体呈现出"U"形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耀峰 孙学强 李君轶
广东省是旅游大省,是接待入境旅游重要的口岸之一。广东省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有不计其数的向西部12省区转移,这种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运用转移态指数、亲景度、转移密度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入境旅游流以广州作为中转站向西部各省区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广东 转移态 亲景度 转移密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宏盈
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领头羊",每天由广东入境中转前往我国西部省区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这种扩散流动形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梯度转移。文章计算分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转移态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软件测算中转地与目的地间的空间距离,对比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发现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以1 300km为界,可分为随距离递增和随距离递减两大圈层。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西向扩散 距离衰减 广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一、"大北京"规划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天津和河北也不例外。京津冀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层次各异,但在"十五"期间或今后相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必琳 陈蕊 杨善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红丽 马耀峰 李君轶 张佑印
文章以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渤海旅游区的西向旅游流(成渝、云贵、泛西安)流量、标准差变异系数、转移态、转移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环渤海入境旅游客流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由环渤海旅游区入境的客流向西部三大典型区转移客流累计量最大的为泛西安,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由环渤海扩散的入境游客比较偏爱以泛西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类旅游产品,具有趋同性的特点;环渤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转移态存在明显差异,泛西安旅游区对环渤海旅游区依赖程度最大,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王金莹 杨新菊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分析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地理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形成"四点"(广州、北京、上海、香港)、"两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分布格局。②广州是入境商务旅游流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入境商务旅游流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之间转移流动。③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网络中节点由四个层次城市组成,分别是一级核心城市(广州、北京、上海、香港);二级核心城市(苏州、桂林、杭州);三级核心城市(义乌、西安、黄山、深圳、无锡、厦门、澳门)及边缘城市(网络中其他节点城市)。
关键词:
商务旅游流 旅游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连斌
低碳旅游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发展模式与理念。然而,我国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借用了低碳经济理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理论上处于试探性设想而缺乏实证研究;实践上又缺乏层级梯度推进的可操作性。所以,低碳旅游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尝试解释旅游业低碳化模式与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关系,提出低碳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应是一个层级递进的关系,即"旅游目的地低碳化—低碳旅游目的地—碳中和旅游目的地—负碳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低碳 节能减排 低碳旅游 梯度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通过构建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流动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主要分布在以北京、西安、成都、桂林、香港、广州、上海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内,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地区;②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转移能力较低,其有向流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有向流动发生在20%的城市对之间,80%的总流量集中在16%的城市对之间;③北京位于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④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成员数占网络成员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振亭 马耀峰
文章以我国入境旅游流空间演化为研究对象,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泛西安(陕西)旅游区为实证,根据权威旅游统计数据,整理计算环渤海→陕西旅游流、珠三角→陕西旅游流和长三角→陕西旅游流相关信息,运用指数分析、对比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东部三大典型旅游区入境旅游客流向陕西的转移规律,得出三大旅游流的共性动态趋势和分异特征。
关键词:
入境游客 典型区域 旅游流 转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成英文 张辉
本文基于城市视角编制了旅游景气指数,并从理论上建立了包括先行指数、一致指数、滞后指数的旅游景气指数体系。本文以北京为例,运用月度数据编制了2007年~2012年入境旅游景气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分析了在此期间北京入境旅游市场的波动情况及成因,揭示了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之间存在的时滞关系,以期为政府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准确判断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并预测未来的动向、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宏盈
长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2007年陕西接待的入境游客中有32.63%是从长三角地区扩散转移而来。通过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对陕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滞后影响效应,认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滞后1期和2期仍产生影响,但效应逐渐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