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1)
- 2023(10596)
- 2022(9439)
- 2021(8879)
- 2020(7530)
- 2019(17602)
- 2018(17543)
- 2017(33635)
- 2016(18739)
- 2015(21140)
- 2014(20900)
- 2013(20776)
- 2012(19166)
- 2011(17312)
- 2010(16987)
- 2009(15246)
- 2008(14533)
- 2007(12622)
- 2006(10886)
- 2005(9330)
- 学科
- 济(68834)
- 经济(68753)
- 管理(50714)
- 业(46687)
- 企(38984)
- 企业(38984)
- 方法(32985)
- 数学(28434)
- 数学方法(28084)
- 学(20103)
- 农(18232)
- 中国(17396)
- 财(16276)
- 业经(15232)
- 地方(15083)
- 和(12640)
- 环境(12628)
- 农业(12300)
- 理论(11985)
- 贸(11937)
- 贸易(11932)
- 易(11518)
- 制(11068)
- 技术(10866)
- 务(10448)
- 财务(10388)
- 财务管理(10369)
- 划(9989)
- 教育(9839)
- 企业财务(9803)
- 机构
- 大学(262393)
- 学院(258709)
- 管理(101670)
- 济(94379)
- 经济(92181)
- 研究(91472)
- 理学(88533)
- 理学院(87454)
- 管理学(85695)
- 管理学院(85272)
- 中国(64977)
- 科学(63340)
- 京(60433)
- 农(50870)
- 所(47991)
- 业大(47322)
- 研究所(44527)
- 财(40552)
- 中心(40101)
- 农业(40012)
- 北京(38935)
- 江(36802)
- 院(34422)
- 范(33859)
- 师范(33402)
- 财经(33022)
- 经(30160)
- 州(29801)
- 技术(29494)
- 省(28054)
- 基金
- 项目(188554)
- 科学(145159)
- 基金(134974)
- 研究(130523)
- 家(121179)
- 国家(120231)
- 科学基金(100957)
- 社会(77895)
- 省(74079)
- 社会科(73528)
- 社会科学(73503)
- 基金项目(72668)
- 自然(70331)
- 自然科(68581)
- 自然科学(68559)
- 自然科学基金(67324)
- 划(63738)
- 教育(58919)
- 资助(56446)
- 编号(52277)
- 重点(42648)
- 成果(41657)
- 发(39935)
- 部(39721)
- 创(38520)
- 计划(37640)
- 科研(37344)
- 课题(36634)
- 创新(35960)
- 科技(34105)
共检索到368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恒毅 耿玉清 杨英 周红娟 张海兰 王玲 赵广亮
森林凋落物中的酶直接催化凋落物中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为探讨不同林分凋落物中酶活性的差异,以北京低山区油松林、元宝枫林以及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为对象,比较不同林分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以及与碳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差异,并分析了凋落物化学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松林相比,元宝枫林凋落物中L层的α-糖苷酶、β-糖苷酶、几丁质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高103.66%、158.17%、222.70%、32.18%、242.14%,F层的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高86.10%、63.10%、845.28%;而混交林凋落物中L层的α-糖苷酶、几丁质酶、酸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李恒 张金生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枫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为64.34t/hm~2,净生产量为3.38t/hm~2·a;下木层生物量为2.75t/hm~2;草本层为1.64t/hm~2;枯落物层为4.86t/hm~2.
关键词:
元宝枫 人工林 林分生物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学霞 付迪 黎建强 赵彬阳 宋灯辉 付钇珊
[目的]研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功能的改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云南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试验(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设置凋落物正常输入(对照,CK)、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和淋溶层(O/ALess)6种不同凋落物处理。2019年3月,按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1)添加凋落物使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4%,8.05%和17.24%,而去除凋落物后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则分别减少了10.74%,8.05%和6.90%。(2)添加凋落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提高了12.99%,而添加、去除凋落物处理(DL、NL)和去除地下根系处理(NR、NI)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降低。(3)土壤pH、全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而土壤全磷和碳氮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添加凋落物对云南松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较其他处理更有利,凋落物不同处理往往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王浩 高洪歌 李恒
该文对40年生元宝枫人工林生态系统内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生物量中积累的养分量为1 646.2kg/hm~2,其中乔木层占81.1%、下木层占5.8%、草本层占2.7%、枯落物层占10.4%.乔木层林分养分的吸收量为122.3kg/hm~2·a,存留量为30.9kg/hm~2·a,归还量为91.3kg/hm~2·a,生物循环速率为0.75.每生产1t干物质需养分20.7kg.
关键词:
元宝枫 人工林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赵博 杨璐 赵秀海 张春雨 闫子超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 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3)接种蚯蚓(SE);(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SE处理使SMBC和q 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 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东来 毛子军 张玲 朱胜英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酶活性 进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强 郭瑞红 李东升 李东 李金功 朱保坤 韩士杰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6.025~15.167年,椴树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蒙古栎,红松最慢,三者混合后分解率介于期间。分解系数结果显示: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紫椴叶凋落物的分解;施氮对红松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降雨减少对分解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情况下施氮后4种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介乎氮沉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运红 李建亮 王利东 邹金龙 刘彦清 陆景星 赵婉凝 贾忠奎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30%> 20%>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30%> 20%> CK,其中,30%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凋落物 间伐 分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勇 李国雷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采用网袋法,比较21、29、36年生油松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分解速率、基质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观测的14个月内,不同林龄油松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差异较小,均呈快—慢—快的规律,翌年5至7月份凋落物分解速率低于2005年同期的分解速率。21 a、29 a、36 a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为26.97%、26.10%和23.96%,半分解周期分别为2.21 a、2.29 a和2.54 a,周转期分别为9.54 a、9.91 a和10.94 a。凋落物分解速率、半周转期、周转期失重率仅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林龄对叶凋落物N影响最大(P=0.004),对粗灰分(...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林龄 分解速率 基质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平 李吉跃 马达
利用热扩散探针配合自动气象站,于2005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试验林场对油松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且与土壤含水量和当月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6;树干液流速率月平均值在1份有最低值,为0.00019m/s,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为0.0006cm/s,是1月份的3.2倍;油松的连日变化规律在各个时期都呈明显的峰状曲线,只是土壤水分充足时期的液流速率值比干旱时期的要高一些,气象因子是影响油松树干液流日进程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液流速率 土壤含水量 气象因子 油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金松 王晨 赵秀海 张春雨 李化山 王娜 赵博
通过长期原位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暖温带油松林单一和混合叶凋落物分解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过程与机制。氮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0 kg/(hm2·a),N0),低氮(50 kg/(hm2·a),N1),中氮(100 kg/(hm2·a),N2)和高氮(150 kg/(hm2·a),N3)。利用凋落袋法对天然林油松针叶、辽东栎阔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以及人工林油松针叶进行原位分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天然林油松针叶、辽东栎阔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人工林油松针叶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7.58、4.89、6.92、8.03年。氮沉降显著促进了人工林油松针叶的分解,抑制天然林辽东栎阔叶的分解;分解...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人工林 天然林 油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丽 郝可欣 梁潇洒 方祥 汤家喜 连昭 赵艳 沈海鸥
为明确干扰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固沙林凋落物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持水法,选择章古台林龄为37和46 a樟子松为对象,以邻近立地条件一致的围封林地为对照,研究干扰对不同类型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樟子松林下凋落物盖度、厚度与蓄积量在干扰条件下分别为60%~85%, 0.4~1.4 cm和1.8~2.8 t·hm-2,均极显著小于封闭条件(P<0.05);在干扰条件下,不同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从大至小依次为草本类、松针类、其他类,而在封闭条件下表现为草本类、其他类、松针类;不同凋落物的持水过程总体表现为初期大幅增加,其后趋缓,但是其快速持水的早晚各异,且草本类凋落物持水快速期在干扰条件下有所提前。③草本类凋落物的前期吸水速率明显高于松针类和其他类;草本类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干扰条件下高于在封闭条件下;在干扰条件下,松针类凋落物的吸水速率较其他类的低,而在封闭条件下较高。总之,长期的松针收集与放牧干扰,通过影响樟子松林凋落物蓄积量、组成结构及其持水性,限制樟子松人工林的水文功能,亟需制定相应的经营与管理措施。图4表4参2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升 郑俊强 王秀秀 郑兴波 韩士杰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紫椴的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定量模拟加水、加氮、凋落物量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处理对凋落物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量增多使分解率下降;加水处理显著促进水曲柳凋落物的分解。培养结束后,凋落物的氮质量分数增加、碳质量分数和C/N降低,凋落物残体的δ15N值因凋落物种类、水氮处理的不同而不同,δ~(13)C值下降;土壤的碳、氮质量分数增加,δ~(15)N值无显著变化,δ~(13)C值和C/N下降。
关键词:
氮沉降 降水 凋落物分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越 王芳 陈鹏狮 张军辉 韩士杰 张雪 陈志杰 岳琳艳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葛晓改 曾立雄 黄志霖 肖文发 谭本旺 周本智
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凋落物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540天后,20,30和46年生林分凋落物叶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63.57%,59.80%和65.50%,30年生林分与20,46年生林分差异显著;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二次函数关系(P0.05),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呈极显著三次函数关系(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