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5)
2023(10541)
2022(8778)
2021(8136)
2020(6537)
2019(15346)
2018(15351)
2017(28634)
2016(15710)
2015(17926)
2014(18181)
2013(17679)
2012(16298)
2011(14986)
2010(15599)
2009(14231)
2008(14151)
2007(12770)
2006(11540)
2005(10748)
作者
(46041)
(37847)
(37719)
(35788)
(24304)
(18159)
(17257)
(14770)
(14603)
(14044)
(12950)
(12909)
(12402)
(12202)
(11719)
(11628)
(11291)
(11286)
(10988)
(10727)
(9678)
(9397)
(9265)
(8864)
(8641)
(8495)
(8449)
(8382)
(7760)
(7458)
学科
(70497)
经济(70427)
管理(42818)
(39286)
(30665)
企业(30665)
方法(25616)
中国(23986)
数学(22180)
数学方法(21632)
地方(21541)
(19542)
业经(16363)
农业(13358)
(12951)
(12357)
理论(12313)
(12311)
(12261)
(11831)
银行(11817)
地方经济(11749)
(11662)
贸易(11648)
(11523)
金融(11522)
(11477)
(11296)
环境(11265)
(11154)
机构
学院(222441)
大学(217897)
(86928)
经济(84792)
管理(82425)
研究(77881)
理学(69034)
理学院(68167)
管理学(66570)
管理学院(66159)
中国(61283)
(51439)
科学(48128)
(40561)
(39981)
(36248)
研究所(36114)
中心(35828)
(34984)
北京(34058)
(32094)
师范(31800)
业大(30996)
财经(30337)
(29975)
(28145)
(27233)
技术(26828)
农业(26803)
(25501)
基金
项目(139960)
科学(108921)
研究(105479)
基金(96513)
(83334)
国家(82580)
科学基金(70762)
社会(64224)
社会科(60788)
社会科学(60774)
(57133)
基金项目(49759)
教育(49186)
(47498)
编号(45412)
自然(44616)
自然科(43467)
自然科学(43460)
自然科学基金(42614)
资助(40894)
成果(37191)
(35590)
课题(32817)
重点(31841)
(29106)
(28994)
发展(28507)
(28011)
创新(27174)
项目编号(26713)
期刊
(107382)
经济(107382)
研究(69639)
中国(56343)
教育(33666)
管理(33233)
(33135)
学报(31530)
科学(30902)
(30219)
大学(24034)
技术(23683)
农业(22774)
(22190)
金融(22190)
学学(21817)
业经(19758)
经济研究(16658)
图书(14780)
财经(14102)
问题(13561)
(12443)
(12203)
统计(12162)
资源(12071)
技术经济(11374)
(11246)
商业(11151)
(10900)
论坛(10900)
共检索到359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莉  
北京的人口发展按目前的态势增长,会给这个资源稀缺型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文章认为,北京应发展公共交通,把部分职能单一的卧城、大学城、金融城、科技城发展成为在都市圈层次上自立化的新城,在各个区建立多个副中心,利用产业链、交通链、总部经济及辅助措施,使北京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莉  
文章对衡量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曲线插值和拟合方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得综合性评价指标,探讨了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文章最后从子系统的划分、影响因素的分析、离散型多属性指标的获取、灵敏度不高的指标剔除等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应采取的技术手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留法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及电子商务相关理论及现状的分析,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得出了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一般过程。用实际案例总结电子商务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应用中的经验和不足。指出,在我国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李璐邑  
本文从区域发展进程和城镇化内涵出发,研究分析了北京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在北京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限制相矛盾、区域规划和交通体系不配套、城镇化与现代化不同步是当前北京市域范围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认为北京应当正视自身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的客观事实,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目标。具体来说,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率先探索城乡要素平等互动机制,提高周边新城和小城镇的经济承载力,注重交通体系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并重视发挥农业的生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立  Terry Marsden  那鲲鹏  
本文探讨了在中国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创新和政策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通过规划导向的发展模式,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能够互补的产业链的基础上,一个新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生态经济模式终于形成。这个模式的构成包括了这些内容: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竹产业的发展,农业食品供给链,以及生态旅游(农家乐)。这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一种新的、内生型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说明,如果能够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具有创新理念的方式,在规划的引导下进行推广,安吉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相关动态的城乡"网络",在中国具有发展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城乡经济协调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新的视角,从城乡关系结构分析出发,通过构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来探讨城乡发展过程的内在机理,强调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和扩大城乡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从而为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寻找出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亚滨  徐效坡  
从科学发展观理念、城镇集聚与扩散和区域差异互补理论出发,剖析了哈尔滨都市圈协调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行政壁垒、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都市圈规划;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空间管治;严格区域职能分工;加强生态系统网络维护;搭建共赢平台;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完善改进领导考核制度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茂  于淼  过秀成  窦雪萍  胡启洲  
协调历史城区遗产保护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保护研究与实践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统计分析历史城区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特征,对比剖析了历史城区与非历史城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交通系统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保护优先的历史城区交通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为历史城区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指导。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鸣  
使用2009~2010年数据计算了我国各省区农业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状况,并将其划分为6种发展模式,以期找准我国各省区农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昊光  汪小勤  
首都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面对人口变动的挑战,需要解决至关重要而又无法依靠外界输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科学发展理念需要切解决水、能源、大气、交通网络与土地开发带来的变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光慧  叶建华  
新城建设中处理好新城与老城的关系是决定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在新城快速建设中既有借助产业、文化、体制、交通等融合成功处理好新城与老城关系的案例,也有二者难以融合影响新城发展的教训。建议在新城建设中,注重从新城与老城资源互动、空间布局合理、新城发展与老城改造相结合、人口导入注重内外协调四个方面入手,解决好新城与老城的融合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茂林  吴永林  
北京高等教育已有相当规模,但在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观,在遵从教育规律的同时,注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北京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要与市场经济相协调,人才供给要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协调,研发功能要与市场经济建设相协调,运行及管理体制要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及竞争性相协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晶莹  李金伟  刘丹  
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必然出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日益彰显的诸多矛盾中,牵扯着既定生产方式与制度之约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或许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瓶颈"。为了走出困境,诸多学者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保护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损耗的补偿机制、实行绿色GDP核算等措施。本文认为,走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