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7)
- 2023(11770)
- 2022(10559)
- 2021(10195)
- 2020(8380)
- 2019(20008)
- 2018(19681)
- 2017(37166)
- 2016(20714)
- 2015(22954)
- 2014(22896)
- 2013(22765)
- 2012(21144)
- 2011(19213)
- 2010(19049)
- 2009(17261)
- 2008(16705)
- 2007(14115)
- 2006(12292)
- 2005(10716)
- 学科
- 济(79947)
- 经济(79869)
- 管理(53362)
- 业(49757)
- 企(41156)
- 企业(41156)
- 方法(36548)
- 数学(31769)
- 数学方法(31392)
- 中国(23574)
- 学(21833)
- 农(19978)
- 地方(18759)
- 财(18304)
- 业经(16400)
- 贸(13346)
- 贸易(13338)
- 农业(13281)
- 制(13244)
- 环境(12961)
- 和(12948)
- 理论(12936)
- 易(12863)
- 务(11398)
- 财务(11339)
- 技术(11333)
- 财务管理(11316)
- 企业财务(10756)
- 划(10691)
- 融(10323)
- 机构
- 大学(287293)
- 学院(283272)
- 管理(110920)
- 济(107831)
- 经济(105342)
- 研究(104088)
- 理学(96432)
- 理学院(95203)
- 管理学(93358)
- 管理学院(92855)
- 中国(74173)
- 科学(69852)
- 京(65803)
- 所(54484)
- 农(52918)
- 研究所(50462)
- 业大(49015)
- 财(46305)
- 中心(45420)
- 北京(42410)
- 农业(41401)
- 江(40173)
- 院(39231)
- 范(38774)
- 师范(38335)
- 财经(37521)
- 经(34267)
- 州(32747)
- 师范大学(31453)
- 经济学(31186)
- 基金
- 项目(205575)
- 科学(159391)
- 基金(147876)
- 研究(142817)
- 家(132611)
- 国家(131597)
- 科学基金(110877)
- 社会(87173)
- 社会科(82422)
- 社会科学(82398)
- 基金项目(79920)
- 省(79610)
- 自然(75980)
- 自然科(74166)
- 自然科学(74146)
- 自然科学基金(72785)
- 划(68901)
- 教育(64125)
- 资助(61277)
- 编号(56834)
- 重点(46911)
- 成果(45217)
- 发(43910)
- 部(43688)
- 创(41765)
- 科研(40156)
- 计划(40116)
- 课题(39856)
- 创新(39136)
- 大学(36989)
共检索到411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茜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五环内18处公园、23处居住区、34处专属单位、174条道路与7条水岸林树种组成结构的调查,对比分析了2006年至2016年间城区不同类型城市森林主要树种的应用数量、使用频度、覆盖度和重要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不同类型城市森林的树种组成结构的变化特征,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城市森林的改造提升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2006年到2016年间,各类型城市森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均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研究区域的变化差异不同,其中居住区、专属单位的变化较大,而公园、道路与水岸林带的变化相对较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茜 郄光发 姜莎莎 张喆 李明霞
【目的】对居住区绿地的树种组成结构和10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议,为今后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以及改造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城区五环内23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高于1.5 m以上的乔灌木进行每木测量,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株数以及修剪情况等信息,并对居住绿地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密度、覆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覆盖度、株均覆盖面积、重要值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并与10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本文所调研的北京五环内居住区绿地现有乔灌木34科61属85种,共有乔灌木9 799株,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达6.2∶1,树木平均密度为39株/hm2,与10年前相比,树种数量增加27%,树木平均密度增长30%,种类提升39%,灌木所占比例提升到1.55倍。(2)居住区绿地内数量最多的20个主要树种的种类和数量在10年之间变化显著,观赏类和可食类树种数量呈增加趋势明显,碧桃、玉兰、西府海棠、香椿、二球悬铃木、银杏的数量分别为2006年的7.07、6.36、5.53、4.90、3.38和3.28倍,成为居住区绿地新的主要树种,而曾经的主要树种毛白杨、侧柏、无刺枣、毛泡桐、白皮松的数量则分别锐减至10年前的43.95%、11.74%、24.09%、9.34%、41.24%。同时,圆柏数量增至10年前的5.84倍,呈现出与侧柏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成为居住区替代侧柏的主要针叶树种。(3)与2006年相比,居住区绿地20种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圆柏、碧桃、玉兰、二球悬铃木增长明显,分别为10年前的22.75、5.27、4.25和3.15倍,无刺枣、石榴与柿虽然数量较少,但其使用频度却也分别从0.44、0.28、0.48提高到0.61、0.67、0.67。(4)居住区绿地内20种主要树种的整体覆盖度与株均覆盖面积均有所下降,整体覆盖度降低了0.007,降幅为7.53%,其中毛白杨、臭椿、刺槐等树种覆盖度下降趋势尤其显著,分别降至2006年的30.51%、15.38%和50.00%。由于截干严重,毛白杨、臭椿的株均覆盖面积分别降至10年前的51.57%、16.85%。(5)国槐(IV=0.529)、绒毛白蜡(IV=0.321)、圆柏(IV=0.212)、毛白杨(IV=0.195)、二球悬铃木(IV=0.182)、香椿(IV=0.163)是目前居住区绿地最主要的优势树种;侧柏、泡桐的优势度在10年前后下降明显,其重要值分别从2006年的0.155、0.107下降到2016年的0.017、0.002;圆柏、悬铃木的优势地位显著上升,其重要值分别提升了11.16和4.67倍。【结论】居住区整体绿化状况有所改善,林木密度、树种种类均有显著增加,树种结构更加合理亲民,毛白杨、臭椿、侧柏等植源性致敏树种或生长适应性不好的树种数量逐渐减少,而香椿、银杏、悬铃木、西府海棠等群众喜爱的树种日益增加。但是居住区绿地整体绿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整体覆盖度下降了4.73%,在空间绿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关键词:
北京 居住区绿地 树种结构 10年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克福 吴泽民 管露露
Four types of urban forest,respectively in the urban park,hill,the scenic forest in near suburb and the natural forest in far suburb in Maansha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Species composition,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species evenness and dominance index in the 4 types of forest were computed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小妮 徐程扬 龚岚 刘瑜 齐秀慧
采用挖掘取样法对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中针+阔+草、针+灌+草、阔+灌+草和灌+草4类植物配置模式以及油松混交林和绦柳混交林中细根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细根形态特征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京市城市森林林分细根以表层分布较多,0~20 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占细根总量的70%以上。2)配置模式对土壤中细根有显著影响,乔+灌+草配置在0~20 cm土层中细根较多,灌+草配置在20~40 cm土层中细根较多;3)阔叶乔木对0~20 cm土壤中细根贡献较大,而针叶树对20~40 cm土壤中细根贡献较高;在针叶树骨干树种背景下,灌木比乔木对土壤细根的贡献更高。4)混交林细根较纯林显著发达,且细根...
关键词:
城市森林 配置模式 细根 形态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李凤日 蒋蕾
以2011—2012年大兴安岭的44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切入点,对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最优树种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白桦林则为明显的聚集分布;4种林型中树木的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落叶松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其他伴生树种则处于不同程度受压状态;落叶松混交程度随着其优势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他伴生树种则具有较高的混交度,整体上天然落叶松林、白桦林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而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相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婷 马杰 刘佳 贾宝全 姜莎莎
【目的】校园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校园城市森林的数量与质量基础现状,为进一步丰富城市森林内涵,提高未来的校园环境绿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使未来校园城市森林的建设及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得到重视,真正满足城市青年群体的需求。【方法】本论文以2013年北京城区0.5 m分辨率的World-View-2卫星影像以及树冠覆盖栅格与矢量图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六环内984所学校校园林木树冠覆盖率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了126所学校,对其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典型样地调查,记录调查样地内乔灌木植物种类、胸径(乔木)或地径(灌木)、树高、冠幅指标,据此进行校园森林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大学、中学、小学树冠覆盖率分别为31.91%、16.52%、17.08%,潜在树冠覆盖率分别为4.81%、0.62%、0.42%。学校整体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J)分别为6.30、1.55、0.91,大学新校区物种多样性低于老校区。校园内树木平均胸径、冠幅和树高分别为23.93 cm、6.02 m和7.80 m。【结论】北京市校园森林群落林木树冠覆盖低于北京市整体林木树冠覆盖水平,且潜在绿化空间不足。大学物种丰富度高于中小学,同类校园内部物种多样性差异也较大,校园绿化水平参差不齐。胸径在10~20 cm,冠幅在4~6 m以及树高在5~10 m等级的青、壮年树木在学校城市森林中的数量占比最多,树冠自然扩展的潜力较强,是今后提高校园林木树冠覆盖的后备力量。校园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率,树冠覆盖斑块大小,树木胸径平均值均与校园面积显著正相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楠 赵德先 刘慧 吕志坤 王海珣
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绿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绿化树种选择的决策者,城市绿地树种结构的初始分布完全由人为选择控制。现阶段受人为因素干扰,城市绿地表现出的诸如树种优势度集中、结构单一、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从参与者角度探明城市绿地树种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城市绿地树种选择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让政府主管部门、规划设计者、绿化施工企业、苗木供应者及市民公众5类绿化参与者对树种选择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再运用SPSS 23.0软件对5类绿化参与者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参与者角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鹏程 肖文发 姚婧 张守攻 黄志霖 曾立雄 潘磊
在调查群落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3种典型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推断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柏木等针叶树种,短柄栎、栓皮栎等落叶阔叶树种及多脉青冈、石栎等常绿阔叶树种;2)针叶群落中乔木层个体高度级频度顶点位于10~15m,针阔混交群落与阔叶群落为5~10m;3)阔叶群落中短柄栎和栓皮栎等优势种的胸径频率为逆J字型,伴生树种主要为L型或逆J字型,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表明优势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4)针阔混交群落针叶优势种的种群属于单峰型和逆J字型的衰退类型,阔叶树种多为逐渐增长的L型或间歇性发展的多峰型;5)针叶群落优势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萍 叶吉 王绍先 冯秀春 黄祥童 牛立君 吴钢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坡,南坡研究很少见报导。该文通过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沿海拔梯度设置样方和植被调查,研究长白山南坡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长白山南坡12个样地6种森林群落共记录乔木树种53种、灌木57种、草本植物310种。南坡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没有北坡那么明显,随海拔的升高,乔木树种的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显著下降。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受海拔梯度变化下热量分布差异的影响不大,灌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变化无一定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屠晶 张金艳 栗忠飞
【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植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深入了解物种养分元素的分布格局、受限制状况及吸收利用资源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滇南地区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种森林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森林上、下层优势种幼树枝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滇南森林优势种幼树枝C含量为441.67~494.33 mg/g,N含量为6.26~12.47 mg/g,P含量为0.34~1.06 mg/g;滇南3种森林优势种幼树枝C、N、P含量平均值总体上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C∶N的平均值在热带季节雨林最高、热带山地雨林最低;C∶P和N∶P平均值在热带山地雨林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最低;3种森林的N∶P平均值均介于10~20之间;上层优势种幼树枝C、N含量平均值低于下层优势种,P含量平均值上层高于下层,上层N∶P低于10,下层优势种接近于20;热带季节雨林中,C∶N与N∶P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热带山地雨林中,C∶N与C∶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C∶N与C∶P、N∶P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3种森林上、下层优势种幼树枝C、N、P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滇南3种森林优势种幼树枝C、N、P元素含量相对较高,C∶N和C∶P相对较低的分配格局特征。一方面反映出滇南森林植被C元素分解释放相对较快,植被生长受N、P元素共同限制的特征;另一方面,滇南森林上层树种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略高于下层树种。滇南森林物种所处的群落层次对其枝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拔因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同辉 达良俊 宋永昌 杨永川 王良衍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群落优势种,它们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共同构成了该群落的主要树种。群落生物量主要是由群落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的,主要集中在乔木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智邦 周亮 蓝婷 王中辉 孙立 武荣伟
消防站的空间布局事关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本文以北京市五环内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使用44.34万条POI数据和道路网等相关数据,考虑易燃易爆、人群脆弱等不同特征的火灾风险因子,采用核密度分析、SAVEE模型等方法,识别出研究区内的火灾风险空间分布,进一步借助"位置—分配"模型和网络分析,并结合优化目标对研究区内消防站进行空间优化。主要研究结论为:(1)按照火灾风险从高到低排序,前10%的火灾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CBD—三里屯、北京古玩城—双井、王府井、南锣鼓巷—雍和宫等区域。(2)现有消防站对全部44.34万个POI请求点5分钟响应时间内的覆盖率为96.46%,总体覆盖效果较好,但在研究区西北和西南部的世纪城—闵庄一带覆盖不足。(3)综合考虑高火灾风险区、重要火灾风险因子、POI总体覆盖率和个体消防站覆盖面积相关标准等因素,经多次迭加运算分析得到最终需新增15个消防站点。优化后的各指标均有较大提升,可满足研究区的消防需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慧 王百田 刘涛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营养器官(叶、枝、干、根)及其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取样分析方法,对3种典型森林树种(刺槐、侧柏、辽东栎)不同器官及其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树种叶片与其土壤C、N、P化学计量的关系。[结果]辽东栎、刺槐和侧柏的叶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68.43、454.96、438.53 g·kg-1,刺槐、辽东栎和侧柏叶片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7.52、20.74、12.73 g·kg-1,辽东栎、侧柏和刺槐叶片的全磷含量分别为2.73、2.15、1.35 g·kg-1,叶片C∶N值为侧柏>辽东栎>刺槐,C∶P、N∶P值分别...
关键词:
森林树种 养分含量,相关性 黄土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来 曾祥福 刘学全 漆荣 邓先珍 熊艳平 鲁水清 陈志新 薛家翠
对湖北省 6个生态区 45个不同树种的防火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树种的燃烧特性、生态生物学抗火特性以及经济性状与环境适应性等综合评判 ,选择出适合湖北省的防火树种 2 6种 ,其中一级防火树种 6种 :大叶黄杨、海桐、枇杷、柑桔、光叶石楠、臭椿 ,二级防火树种 2 0种 :冬青、柿、石楠、樟、白檀、茶、黄柏、侧柏、麻栎、杨梅、杜仲、木荷、格药柃、枫杨、长叶石栎、广玉兰、马桑、紫玉兰、女贞、刺叶栎等。不同地区同一树种的防火性能比较稳定 ,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树种在全省的地理分布状况确定了全省 6个地区的防火树种
关键词:
湖北 防火树种 层次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许慧敏 张劲峰 向红梅 郭华
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中村集体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香格里拉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重要值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香格里拉亚高山森林树种多样性,但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其树种多样性又逐渐降低,群落出现断层,森林资源量减少,进而发生逆行演替,危害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有计划地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