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2)
2023(13548)
2022(11834)
2021(11047)
2020(9135)
2019(21026)
2018(20965)
2017(40063)
2016(21743)
2015(24479)
2014(24565)
2013(24154)
2012(22127)
2011(20011)
2010(20147)
2009(18637)
2008(18350)
2007(16272)
2006(14476)
2005(12582)
作者
(62736)
(52225)
(51768)
(49351)
(33033)
(24987)
(23467)
(20429)
(19820)
(18722)
(17901)
(17506)
(16467)
(16316)
(15904)
(15879)
(15551)
(15266)
(14801)
(14689)
(12885)
(12855)
(12436)
(11883)
(11708)
(11654)
(11602)
(11477)
(10512)
(10192)
学科
(86644)
经济(86514)
管理(66594)
(64775)
(51618)
企业(51618)
方法(36559)
(32953)
数学(31453)
数学方法(31107)
(23940)
中国(23029)
业经(22735)
农业(21857)
(20970)
地方(18354)
(17940)
(14783)
技术(14751)
财务(14713)
财务管理(14681)
(14237)
银行(14200)
(14164)
环境(14013)
企业财务(13946)
(13670)
贸易(13661)
理论(13658)
(13511)
机构
大学(309930)
学院(308758)
管理(124399)
(121937)
经济(119097)
理学(107542)
理学院(106332)
管理学(104653)
管理学院(104080)
研究(102984)
中国(77408)
(68639)
科学(63207)
(57729)
(51787)
(50887)
业大(47104)
中心(46995)
研究所(46011)
财经(45381)
(45270)
北京(43807)
(41158)
(40514)
师范(40180)
农业(39352)
(37383)
(36574)
经济学(35777)
财经大学(33622)
基金
项目(211890)
科学(167022)
研究(158193)
基金(153386)
(132260)
国家(131106)
科学基金(113287)
社会(99626)
社会科(94198)
社会科学(94177)
(82622)
基金项目(82254)
自然(72457)
教育(71064)
自然科(70702)
自然科学(70690)
自然科学基金(69401)
(69294)
编号(65180)
资助(61939)
成果(53518)
重点(46678)
(46664)
(45053)
课题(44566)
(44354)
(42397)
创新(41376)
国家社会(40521)
教育部(40080)
期刊
(139546)
经济(139546)
研究(92722)
中国(63388)
(51467)
学报(48068)
管理(45669)
科学(45380)
(44207)
大学(37378)
学学(35025)
农业(34667)
教育(34199)
(28009)
金融(28009)
技术(26204)
业经(24713)
财经(22085)
经济研究(20064)
(18667)
问题(18301)
科技(17024)
理论(15985)
图书(15833)
(15423)
(15369)
实践(14699)
(14699)
技术经济(14648)
现代(14445)
共检索到457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韦晶磊  
科技园区是新型工业经济的载体,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园地。作为特殊的工业用地,科技园区的企业在取得优惠地价的同时,还会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种种举措显示了大陆发展高新科技的决心。长期以来,大陆工业用地主要采取协议出让方式。调查中发现,当前科技园区中出现了项目的实际用途与合同签订用途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对外出租、出售等经营性的行为,造成了土地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存在土地资源稀缺与浪费并存的局面,影响了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工业用地的现状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工业用地用途变更的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园区工业用地用途变更的相关调控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迎  周黎安  顾全林  
本文运用来自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套独特数据 ,从企业退出这个角度探讨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相关因素 ,尤其是企业的效率因素、企业负债和所有制性质 (或行政隶属关系 )对退出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发现是 ,效率高低日益成为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 ,市场力量的重要性已日渐上升。另一方面 ,企业负债也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 ,企业净资产负债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退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国有企业总体上不受其影响 ,而且行政隶属关系越高 ,所受影响也就越小 ;但净资产负债率对非国有企业则形成显著的压力。这说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素萍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成,宏观生成机制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中观生成机制包括较长的价值链、柔性化的市场、信用机制、集群的自组织能力、资源禀赋、集群学习能力和集群文化;微观生成机制包括企业家、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员工。文章以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为理论基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首清  
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是中关村取得今日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突出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5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创新形式。分析了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指出中关村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包括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环境和创业孵化生态环境3个方面。同时,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应从4种因素入手,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打造适宜的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迎接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施昱年  张秀智  
近年来我国产业园区逐步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产业园区促进了产业集群在成片土地空间上发展,也引领了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特别是影响了产业园区周围城乡结合部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试图以产业集群视角分析产业园区与城乡结合部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对农村产业转型的推进作用。本文针对中关村丰台科技园,采用产业集聚、投入产出、聚类以及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产业园区内和园区外城乡结合部区域的主导产业、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业园区长期发展和带动下,其外围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不但发展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也形成了能够与产业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俊骋  那鲲鹏  
现有工业用地更新重视工业景观的保护利用,忽略了附着在工业用地上企业网络的演化。通过北京市西城区普天德胜科技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工业用地更新基础上园区企业横纵向网络的演化过程,并发现延续下的企业网络对新入驻的同类型企业有一定吸引力,但吸引力有限。区位和租金仍是企业入驻的核心考虑因素。提出需要重视工业用地更新后企业网络的继承延续,推动工业用地更新后形成各类园区孵化所需的"制度厚实",促进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红升  
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区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从中关村的发展史看,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中关村以贸易起步并被锁定在贸易和商业导向这一路径上,这导致中关村不能成为像硅谷那样的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高科技园区,同时它也导致中关村和北京地区不能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建立自己的优势,其结果是,中关村的研发和人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损害了中关村的竞争优势。中关村的区位也使其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损害了其创新能力。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关村模式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志强  乔怡迪  刘璇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加速建设中关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技术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审时度势提出的,是面向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要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就必须首先为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制定一个一流的规划,作为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和建设的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彦云  申晓玲  杨宏亮  姜万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