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9)
- 2023(12485)
- 2022(10738)
- 2021(10211)
- 2020(8507)
- 2019(20048)
- 2018(20089)
- 2017(38564)
- 2016(21000)
- 2015(23930)
- 2014(24014)
- 2013(23546)
- 2012(21425)
- 2011(19232)
- 2010(19254)
- 2009(17493)
- 2008(16783)
- 2007(14328)
- 2006(12510)
- 2005(10801)
- 学科
- 济(86013)
- 经济(85920)
- 管理(57241)
- 业(55141)
- 企(45667)
- 企业(45667)
- 方法(41990)
- 数学(36939)
- 数学方法(36247)
- 农(25148)
- 中国(21406)
- 业经(20031)
- 地方(19760)
- 财(19386)
- 学(18789)
- 农业(17033)
- 理论(15016)
- 贸(14058)
- 贸易(14049)
- 制(13546)
- 易(13545)
- 和(13427)
- 技术(12560)
- 环境(12417)
- 务(11464)
- 财务(11389)
- 财务管理(11364)
- 划(11356)
- 教育(11210)
- 银(10826)
- 机构
- 大学(294824)
- 学院(293762)
- 管理(119650)
- 济(110985)
- 经济(108437)
- 理学(104603)
- 理学院(103403)
- 管理学(101242)
- 管理学院(100722)
- 研究(95309)
- 中国(69239)
- 京(65206)
- 科学(61664)
- 财(48716)
- 所(47444)
- 农(46781)
- 业大(45732)
- 研究所(43654)
- 中心(43359)
- 江(41764)
- 北京(41432)
- 范(39878)
- 师范(39521)
- 财经(39483)
- 州(36831)
- 农业(36455)
- 经(35841)
- 院(34871)
- 经济学(32237)
- 师范大学(32005)
- 基金
- 项目(207794)
- 科学(162646)
- 研究(151126)
- 基金(149412)
- 家(129950)
- 国家(128862)
- 科学基金(111065)
- 社会(93202)
- 社会科(88152)
- 社会科学(88127)
- 省(81550)
- 基金项目(79529)
- 自然(73649)
- 自然科(71966)
- 自然科学(71951)
- 自然科学基金(70571)
- 教育(69756)
- 划(68972)
- 资助(62561)
- 编号(62429)
- 成果(50037)
- 重点(46166)
- 部(44892)
- 发(43846)
- 课题(43029)
- 创(42925)
- 创新(39909)
- 科研(39715)
- 大学(38562)
- 教育部(38336)
- 期刊
- 济(118984)
- 经济(118984)
- 研究(83535)
- 中国(53832)
- 学报(47403)
- 科学(43920)
- 农(43412)
- 管理(42994)
- 大学(35933)
- 财(35101)
- 教育(35009)
- 学学(33620)
- 农业(30711)
- 技术(27087)
- 融(20920)
- 金融(20920)
- 业经(20846)
- 经济研究(18554)
- 财经(17865)
- 图书(16794)
- 问题(15483)
- 业(15321)
- 经(15076)
- 科技(14772)
- 理论(14339)
- 技术经济(14285)
- 版(14070)
- 统计(13810)
- 资源(13580)
- 实践(13351)
共检索到41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伟
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生育模式也有很大差别。为了探讨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生育模式,本文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省市—北京、安徽、贵州做比较研究。这三个省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人口的生育模式也有很大不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承红 张士斌
浙江、北京和重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都采取了统账结合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贴和政府补助的资金筹集方式,及以市(区、县)级统筹试点的形式。但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及政策环境的差距,导致三地在养老金缴费标准、财政补贴及待遇方面存在不少差异。鉴于此,我国应分类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养老金缴费与待遇的自动平衡机制,以及城乡统一的养老金管理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卫东
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其重要支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必须走在前头。而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城乡低保统筹又是社会救助统筹的出发点。文章以安徽省为例,依据经济梯度发展理论,创新性地构想了"三类型区"低保统筹模式,第一步是分城乡的"三类型区"低保模式,第二步是分区域的"三类型区"低保模式,以此形成城乡低保统筹发展的路径。该模式的实践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
城乡低保 “三类型区” 统筹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商成果
文章利用2012年对北京市城乡家庭孩子养育成本的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从家庭的消费行为、教育投入、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养育观念与家庭关系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特大城市家庭的孩子养育模式及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细致的分析。指出:子女养育对家庭的消费结构与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父母为孩子付出心血并承受着生活品质的"损失";孩子养育成为家庭代际和亲子关系更加紧密的重要纽带,是父母社会责任的体现;择园、择校、择居成为孩子养育中的标志性行为;父母养育行为表现和观念的某种"趋同"潜在弱化了父母一代既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差异在子代身上的体现,有利于下一代更公平地参与社会,也对社会如何引导家庭理性地抚养、教育孩子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高庆鹏 周振 何新平
在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背景下,一些省份逐步建立起了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对其已建立起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进行了总结,按照这些省市风险分担模式,分别测算出政府和保险机构各需承担的赔付责任,并将三种模式代入到三省市种植业保险当中进行对比,最后总结了三种模式的特征及使用条件,提出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禹有松 冯学钢 杨杰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阔市场,旅游经济与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上,应重点构建直通长三角的三大旅游通道,并以上海为中心建设第三辐射环,同时在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旅游规划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全面对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赞荣 王连生
城乡结合部是大都市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和开发问题已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问题。绿化隔离带政策是城市管理对策中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但"绿隔"政策下,城乡结合部没有得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容易形成盲目开发建设的局面,其开发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为切入点,总结了"绿隔"实施下其时空演变规律、特点和问题,基于博弈理论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开发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土地开发的改进模式。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绿隔 博弈 g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国恺
两个阶段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的变动大致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至今。2000~2010年,两种土地变动模式同时展开新世纪初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碑店乡成为典型城乡接合部。高碑店乡土地非农化是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转工"完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碑店乡从1993年到2002年底10年期间,"转居"、"转工"的农民共有10765人。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者"转工"的确解决了土地非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安徽省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在减少,但仍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为保持安徽省经济健全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尽快完善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文章以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产生因素,以2005-2014年人均GDP、财政支农比率、城镇化率、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数据为基础,深入探索安徽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对安徽城市和农村人口收入差距产生原因给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城乡差距 收入分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安徽省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在减少,但仍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为保持安徽省经济健全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尽快完善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文章以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产生因素,以2005-2014年人均GDP、财政支农比率、城镇化率、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数据为基础,深入探索安徽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对安徽城市和农村人口收入差距产生原因给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城乡差距 收入分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俊梁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国正处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探索出一条以"三置换+三集中+三合作+三统筹"主要特征的城乡一体化"苏州模式",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苏州模式 统筹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远 路迹
二战后,新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形成,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渗透增加,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并涌现出一些在空间范围上超越国家范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引导及控制作用的世界城市。一、世界城市内涵及主要发展模式一般来说,世界城市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在世界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艳 刘传龙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廊道 景观 网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 施国庆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浙江嘉兴模式、苏南无锡模式和成都温江模式三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并对其做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其在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后续难题。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土地流转 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寿颐
转型发展背景下,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制度创新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乡村作为一种生态友好、文化丰富的人居形式,具备转型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而乡村重构正是激发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选取北京市何各庄村为研究案例,对其自发形成的以老北京四合院文化为核心,以乡村服务型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其实现乡村重构的关键在于:乡村多元价值的挖掘契合了转型发展的需求;乡村内部要素的重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延伸讨论了乡村重构作为一种新的城乡关系转型路径的意义以及新形势下城乡统筹发展亟待完善的工作。
关键词:
乡村重构 转型发展 城乡关系 何各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