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2)
2023(3160)
2022(2572)
2021(2193)
2020(1770)
2019(3988)
2018(3998)
2017(7158)
2016(4311)
2015(4838)
2014(4896)
2013(5027)
2012(4861)
2011(4634)
2010(4332)
2009(3525)
2008(3376)
2007(3031)
2006(2668)
2005(2356)
作者
(16232)
(13930)
(13908)
(13076)
(8673)
(6802)
(6123)
(5481)
(5240)
(5055)
(4986)
(4818)
(4646)
(4630)
(4521)
(4302)
(4215)
(4131)
(4077)
(4008)
(3672)
(3631)
(3419)
(3171)
(3069)
(3020)
(2978)
(2945)
(2931)
(2902)
学科
(15911)
经济(15902)
管理(11165)
(10234)
环境(9590)
(7328)
方法(6725)
数学(6011)
数学方法(5894)
(5444)
企业(5444)
生态(4965)
(4526)
(4263)
资源(4163)
(4041)
(3640)
森林(3640)
规划(3599)
(3561)
环境规划(3516)
中国(3117)
经济学(3046)
农业(2931)
(2842)
贸易(2841)
地方(2805)
业经(2781)
(2758)
(2568)
机构
大学(65376)
学院(64168)
研究(29797)
科学(23566)
(22439)
经济(21999)
管理(20329)
中国(20328)
(19950)
(17940)
理学(17526)
理学院(17219)
研究所(16990)
业大(16978)
管理学(16659)
管理学院(16563)
(16100)
农业(15483)
中心(12313)
(12030)
(11322)
(10815)
实验(10765)
北京(10702)
林业(10301)
实验室(10294)
农业大学(10232)
科学院(10043)
(9960)
重点(9775)
基金
项目(51208)
科学(38279)
基金(36770)
(36662)
国家(36493)
研究(29252)
科学基金(28532)
自然(22218)
自然科(21622)
自然科学(21614)
自然科学基金(21186)
(19927)
基金项目(19626)
(18010)
社会(16386)
资助(15731)
社会科(15520)
社会科学(15514)
计划(13050)
科技(13011)
重点(12802)
教育(12512)
(11227)
科研(11095)
专项(10218)
(10097)
编号(9593)
(9412)
创新(9049)
中国(8226)
期刊
(23343)
经济(23343)
学报(21131)
科学(17531)
(16887)
大学(14994)
学学(14653)
研究(14361)
农业(11495)
中国(10961)
林业(10414)
业大(7055)
(6814)
管理(6350)
资源(5794)
(5205)
科技(4934)
农业大学(4762)
(4662)
技术(4433)
自然(4391)
业经(4173)
教育(3944)
科技大(3579)
科技大学(3579)
(3507)
中国农业(3319)
(3311)
经济研究(3274)
(3219)
共检索到93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李吉良  覃书源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江洪  余树全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自然和UV-B辐射滤减2种环境下6种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木荷、香樟、青冈和甜槠)凋落叶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除个别分解阶段外,各树种凋落叶在2种UV-B辐射环境下的干质量剩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加大;与对照相比,UV-B辐射滤减显著降低了6个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P<0.01),降幅为33.3%~69.6%,对香樟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小,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大;UV-B辐射处理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以UV-B辐射的影响更强烈;自然和UV-B辐射滤减环境下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与C∶N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培平  姜培坤  孟赐福  何珊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易  曹雨虹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东来  毛子军  张玲  朱胜英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梁小翠  王姣龙  宁晨  赵亮生  
对亚热带地区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及樟树+马尾松林这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年凋落量大小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林(6.09 t/hm2)>枫香林(5.98t/hm2)>马尾松林(5.89 t/hm2)>樟树(3.871 t/hm2)。(2)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为:樟树+马尾松林(19.15 t/hm2)>枫香林(16.20 t/hm2)>樟树林(15.04 t/hm2)>马尾松林(13.84 t/hm2),最大持水率为樟树林(516.5%)>樟树+马尾松林(408.6%)>枫香林(314.4%)>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应雨骐  项婷婷  林维雷  吴家森  杨杰  姜培坤  
【目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硅体碳是一种长期(数千年)封存的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固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估测中国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层的植硅体碳贮量。【方法】以中国亚热带5种常见林分类型(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收集地表凋落物并采集0~10 cm土层土样,用微波消解法提取凋落物及土壤中的植硅体,并测定植硅体中的碳含量。【结果】不同森林凋落物Si O2含量表现为毛竹林(152.50 g·kg-1)>阔叶林(13.96 g·kg-1)>针阔混交林(12.55 g·kg-1)>杉木林(7.62 g·kg-1)>马尾松林(6.59 g·kg-1);凋落物植硅体含量表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鑫  许崇华  朱永一  徐小牛  
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凋落物生产特点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在安徽省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种不同林分分别设立3个固定样地,共6个,进行林分结构调查并对凋落物生产量进行为期1 a(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凋落物生产量为5.95~9.70 t·hm-2·a-1,除落果外,不同林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因子与凋落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落物总量、落叶与林分胸高断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落果量与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及其胸高断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样性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李亚  杨万勤  李晗  倪祥银  何洁  吴福忠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不同生境(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和郁闭林下)中凋落物第一年分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可溶性碳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冬季含量增加而在生长季节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无机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张新军   王瑞红   李傲   李欣彤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 500~4 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析,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分解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优势菌门丰度受总氮、碳氮比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率、碳氮比显著影响真菌优势菌门变化(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受海拔、凋落物降解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高海拔(4 100和4 300 m)和低海拔(3 500、3 700和3 900 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别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海拔细菌和真菌共生网络复杂程度差异较大;掩埋1年后,凋落物在不同海拔的降解率为28.2%~45.2%,碳氮比与凋落物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海拔、碳氮比、土壤含水率均对细菌、真菌群落演替和凋落物降解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对凋落物降解贡献更大。本研究可为色季拉山高寒森林不同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凋落物降解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雨虹  刘易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南亚热带滨海过渡带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滨海沙地原生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揭示滨海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地力恢复机制,为气候变化下滨海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安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北仑河口海湾的海岸带沙地区域的高山榕-假苹婆-细枝龙血树-沿阶草(FSDO)、红鳞蒲桃-九节-沿阶草(SPO)两种天然林和马占相思-乌药-沿阶草(ALO)人工纯林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在一年内每月固定时间收取样品,测定月凋落物量、残留量,计算凋落物的月失重率和月损失量,与5个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在8.58~23.40 t·hm-2·a-1之间,大小依次为FSDO> SPO> ALO,仅ALO的凋落物量与FSDO和SPO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SPO>FSDO,其他组分表现为FSDO> SPO> ALO。2)在5个气候因子中,仅月平均气温(AT)与FSDO的月凋落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SPO> ALO;3种林分类型中仅ALO的凋落物月损失量与月平均降水量(AR)呈极显著相关(P <0.05);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SPDO、ALO、AT、AR、AD五个因子,累计贡献值为97.52%。【结论】南亚热带滨海的森林植被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年凋落物蓄积量。原生天然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和分解速率均优于马占相思纯林;林分类型、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是凋落物量及分解速率的主导因子。在滨海生态安全保护中,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和根据乡土树种的特性营造近自然复层林,更有利于滨海沙地的地力恢复和维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辉   朱敏   余再鹏   万晓华   傅彦榕   王思荣   邹秉章   黄志群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宋新章  郭培培  张小川  
选择中国亚热带分布较广的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采用分解袋法对其凋落叶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年分解系数为0.49,香榧分解最快,年分解系数为1.70,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榧、山核桃、青冈和马尾松。4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叶的初始氮、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预测这4个树种在亚热带分解快慢的良好指标。分解过程中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