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2)
- 2023(4946)
- 2022(4070)
- 2021(3795)
- 2020(3196)
- 2019(7717)
- 2018(7718)
- 2017(14658)
- 2016(8232)
- 2015(9297)
- 2014(9163)
- 2013(8919)
- 2012(8046)
- 2011(7284)
- 2010(7597)
- 2009(6977)
- 2008(6693)
- 2007(5994)
- 2006(5288)
- 2005(4577)
- 学科
- 济(32306)
- 经济(32280)
- 管理(21463)
- 业(19333)
- 方法(17688)
- 企(16446)
- 企业(16446)
- 数学(16299)
- 数学方法(15810)
- 学(9367)
- 农(7664)
- 环境(7377)
- 中国(7219)
- 理论(6330)
- 业经(6060)
- 划(5396)
- 财(5326)
- 贸(5289)
- 贸易(5285)
- 地方(5203)
- 易(5148)
- 技术(5135)
- 农业(4823)
- 和(4810)
- 教学(4465)
- 制(4394)
- 融(4349)
- 金融(4349)
- 生态(4235)
- 资源(4200)
- 机构
- 学院(116798)
- 大学(115380)
- 管理(42972)
- 济(41692)
- 研究(41614)
- 经济(40771)
- 理学(37316)
- 理学院(36926)
- 管理学(35602)
- 管理学院(35443)
- 科学(30280)
- 中国(29188)
- 农(27034)
- 京(25487)
- 业大(24579)
- 所(22989)
- 研究所(21422)
- 农业(21255)
- 中心(18399)
- 江(17831)
- 财(16931)
- 北京(16410)
- 院(15953)
- 技术(15565)
- 省(15040)
- 州(14138)
- 农业大学(14128)
- 范(13961)
- 师范(13724)
- 财经(13597)
- 基金
- 项目(84627)
- 科学(64160)
- 基金(59014)
- 家(54819)
- 研究(54713)
- 国家(54462)
- 科学基金(44941)
- 省(35702)
- 自然(32638)
- 自然科(31859)
- 自然科学(31852)
- 社会(31620)
- 自然科学基金(31245)
- 基金项目(30649)
- 社会科(30027)
- 社会科学(30011)
- 划(29839)
- 教育(26034)
- 资助(26014)
- 编号(21021)
- 重点(20003)
- 计划(18721)
- 发(18092)
- 科技(17731)
- 创(17678)
- 科研(17095)
- 部(16744)
- 创新(16576)
- 课题(15930)
- 成果(15785)
共检索到167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崇华 樊伟 崔珺 李婧 朱永一 徐小牛
【目的】灌木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北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生长模型,为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估算奠定基础。【方法】在安徽南部查湾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常见林下灌木树种(老鼠矢、乌药、朱砂根和香桂),通过野外实测获得地径(D)、树高(H)、地径平方乘树高(D2 H)、冠径树高乘积(CH)、植冠面积(AC)和植冠体积(VC)等模型参数,拟合生物量模型,基于独立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获得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各灌木树种单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以D2 H和CH为自变量都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0.815
关键词:
灌木 生物量模型 通用模型 亚热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开淼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对生长方程法建立31株树的生物量模型,收集亚热带其他地区136株阔叶树生物量数据建立亚热带区域生物量模型,并与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亚热带区域阔叶林生物量模型为ln(AGB)=-1.982+1.209ln(D2)和ln(AGB)=-2.907+0.932ln(D2H),树高和胸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鑫 许崇华 朱永一 徐小牛
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凋落物生产特点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在安徽省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种不同林分分别设立3个固定样地,共6个,进行林分结构调查并对凋落物生产量进行为期1 a(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凋落物生产量为5.95~9.70 t·hm-2·a-1,除落果外,不同林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因子与凋落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落物总量、落叶与林分胸高断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落果量与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及其胸高断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样性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飞 邹斌 郑景明 戴伟
【目的】研究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中11个树种的细根形态、组织化学元素含量与根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大岗山次生林内6个受外生菌根侵染的树种(刨花润楠、小叶青冈、拟赤杨、丝栗栲、檵木和梓木)和5个受内生菌根侵染的树种(山乌桕、深山含笑、杉木、木荷和油桐)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序分级法对根系进行分级后,测量并比较各树种前5级根之间根长、比根长及C、N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细根形态方面,11个树种的根长均表现出随序级升高而增大的趋势,而比根长的表现则相反;在细根C、N含量方面,除3个树种(山乌桕、檵木和梓木)5级根C含量小于4级根、1个树种(油桐)2级根C含量小于1级根外,其余7个树种根组织的C含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翠环 余树全 周国模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有机质含量在与群落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植被恢复研究方法 :数学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生态序列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设固定样地 ,加强定位研究以及加强群落演替过程中树种遗传机理方面的探索 ,优化次生演替数学模型等。参 67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被恢复 演替 亚热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进行调查 ,分析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和非林隙林分中重要值不同。根据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外重要值位序的差异大小 ,将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树种划分为 7种类型 :(1)只出现于林隙中 ;(2 )只出现于非林隙林分中 ;(3)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 ;(4 )对林隙有强烈正更新反应 ;(5 )对林隙有强烈负更新反应 ;(6 )对林隙有中等正更新反应 ;(7)对林隙有中等负更新反应的树种。不同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不同 ,山矾在林隙面积为 10 0m2 左右时其更新密度达到最大 ,木...
关键词:
林隙 更新反应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晓青 张宏达 方炜
运用W.比特利希的可变样圆半径的角规标准地法,在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随机布设20个可变半径为50D(D为林木胸径)的调查样圆。调查研究该群落的植物区系及各个树种的密度、相对密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并据此确定群落的优势及亚优势种;运用分层株数及频度的方法思想把群落按树种分为下层:Ⅰ层,10m以下;Ⅱ层,10—20m;Ⅲ层,20m以上。根据同一树种在以上三层中频度和株数的变化规律及该树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初步把该群落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衰退型:如马尾松、福建青冈、米椎;进展型:如黄果厚壳桂、红鳞蒲桃、显脉新木姜;稳定型:如绒英红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荣 陈圆圆 骆争荣 丁炳扬
为了解分布在中国东部中山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短期群落动态,于2003年和2008年,对面积为5 hm2的百山祖森林动态样地进行2次全面调查,分析群落内主要树种的补员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①从2003年到2008年,该样地内胸径≥1 cm的植物共有2 343株死亡,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7.79%,分属于96个物种,占物种总数62.75%。5 a间,新增加的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中共有1 131株,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3.93%。有补员个体的物种共计65种,占物种总数的36.72%。②百山祖5 hm2样地,胸径≥1 cm的所有个体的年死亡率为1.45%,年补员率为0.62%。灌木的年平均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华 刘琪璟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2)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赟齐 曾玲梅 王陆军 徐小牛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雨化学性质的影响十分明显,降雨经过森林植被后,其养分种类和数量都发生很大变化。通过降雨输入的养分不仅对森林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基础。国内外有关森林降雨化学的研究较多,涉及到不同的森林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俊华 周国逸 黄忠良
运用Penman蒸散力公式和理论上导出的计算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公式 ,对亚热带地带性群落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蒸散力和蒸散逐日进行计算 ,其结果表明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蒸散力年平均为987 5mm ,占同期降雨量的 4 7%。蒸散力最大的月份是 7月 ,最小的月份是 2月 ,这基本上与近地面层的气温变化规律相一致 ,而与同期的降雨量有所延迟。林外自由水面蒸发年平均为 1 1 94 5mm ,干季林内蒸散力明显小于林外自由水面的蒸发 ,而湿季两者又十分接近 ,因此 ,两者相比可用来作为该地区划分干湿季的一个参考指标。理论公式法所计算出该系统的蒸散年平均为 951 9mm ,与蒸散力相当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樊纲惟 项文化 雷丕峰 邹丽梅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广永 张一平 刘玉洪 巩合德 罗有勇
地温是森林气候的重要指标,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呼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ASSFE)林外和林内的长期地温观测资料,对研究较少的地温多年平均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生态气候功能,林内外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差异为2.4℃(林内年平均最高地表温低于林外13.4℃,林内年平均最低地表温高于林外3.4℃),干季的林内外差异大于雨季;年平均地表温具有上升的趋势,干季强于雨季,林内强于林外(林外:0.010℃/a,林内:0.017℃/a)。因此,地温的总体水平上升,地-气温差、林内与林外的地温差缩小。受此影响,哀牢山亚热带山...
关键词:
哀牢山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地温 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紫茎泽兰在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入侵格局和生境分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的种内种间变异研究
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地上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meta分析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及其稳定性同位素的影响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个优势树种的树干碳氮磷质量分数估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立木结构及碳密度分布特征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 (Ⅱ)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