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1)
- 2023(2194)
- 2022(2003)
- 2021(1844)
- 2020(1654)
- 2019(3873)
- 2018(3808)
- 2017(6865)
- 2016(4277)
- 2015(4597)
- 2014(4733)
- 2013(4717)
- 2012(4681)
- 2011(4363)
- 2010(4302)
- 2009(3813)
- 2008(4034)
- 2007(3518)
- 2006(3150)
- 2005(2786)
- 学科
- 济(16491)
- 经济(16471)
- 学(7164)
- 业(7124)
- 管理(6036)
- 地方(6029)
- 方法(5972)
- 数学(5300)
- 数学方法(5210)
- 农(5035)
- 企(4058)
- 企业(4058)
- 农业(3832)
- 地方经济(3487)
- 贸(3335)
- 贸易(3334)
- 中国(3319)
- 易(3163)
- 业经(2760)
- 融(2686)
- 金融(2684)
- 财(2674)
- 物(2618)
- 和(2572)
- 生态(2414)
- 关系(2403)
- 环境(2397)
- 植(2232)
- 植物(2179)
- 制(2119)
- 机构
- 大学(63367)
- 学院(62071)
- 研究(29608)
- 科学(22434)
- 济(21306)
- 经济(20852)
- 农(20368)
- 中国(19391)
- 所(17977)
- 管理(17363)
- 研究所(16872)
- 农业(16417)
- 京(14998)
- 理学(14910)
- 业大(14730)
- 理学院(14587)
- 管理学(14025)
- 管理学院(13925)
- 中心(12281)
- 院(10631)
- 农业大学(10417)
- 科学院(10345)
- 省(10317)
- 室(10251)
- 北京(9825)
- 实验(9558)
- 江(9472)
- 范(9445)
- 师范(9253)
- 实验室(9157)
- 基金
- 项目(46866)
- 科学(33924)
- 家(32307)
- 基金(32139)
- 国家(32101)
- 研究(27535)
- 科学基金(24056)
- 自然(18094)
- 省(17782)
- 自然科(17613)
- 自然科学(17605)
- 自然科学基金(17257)
- 基金项目(17131)
- 划(16672)
- 社会(15161)
- 社会科(14224)
- 社会科学(14221)
- 资助(13919)
- 教育(12072)
- 重点(11848)
- 科技(11827)
- 计划(11768)
- 发(11093)
- 编号(9787)
- 科研(9682)
- 部(9674)
- 专项(9250)
- 农(9078)
- 创(8910)
- 创新(8531)
共检索到9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帅 郑景明 刘艳红 刘忠华
亚热带地区是外来种入侵的活跃区,林改后人类活动增加可能会加大外来种入侵风险。对地处我国亚热带北缘地区的九江、星子两县不同生境的外来植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区系起源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森林、林缘、田边、路缘4类生境中共计调查发现外来植物28种,因为光照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的不同,基于种数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植物种种数在林内、林缘、农田边缘和路边呈依次增高的趋势;盖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植物种数在林内、林缘、道边、农田边缘呈增高趋势,支持干扰促进外来种发生的假说。对各个生境内部本地种和外来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本上各个生境内部本地种种数和外来种种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本地种盖度和外来种盖度呈负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代正福 周正邦
贵州亚热带地区共有 93种稀有濒危植物。其中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木兰科、棕榈科、金缕梅科 4个科植物略占 1 /3 ;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 3 1 50 % ;因生境破坏而受到威胁的植物达82 80 %。表明人类干扰是贵州亚热带地区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保护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根据区内的资源现状 ,可将该区的稀有濒危植物分为 5个保护等级 ,其中 1 0种为优先保护对象。
关键词:
贵州亚热带地区 稀有濒危植物 优先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代正福 周正邦
根据5a 的实地调查和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贵州亚热带地区的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有12 科14 属14 种。对资源种类、分布、濒危原因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类植物资源的保护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妍华 孟庆林 张东霞 郭嘉明 曾志雄
【目的】建立亚热带温室热环境调节试验平台,以解决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内高温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方法】研究开窗、外搭遮阳网、屋顶喷淋、开启湿帘风机和室内喷雾等5种单项调节措施及外搭遮阳网分别与开窗、开启湿帘风机和屋顶喷淋相结合3种组合措施对温室温度的影响,探讨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不同降温措施的温度调节特性。【结果】采取8种降温措施后,温室内外温差由小到大依次为: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开启湿帘风机、外搭遮阳网与开窗组合、外搭遮阳网与屋顶喷淋组合、室内喷雾、开窗、屋顶喷淋、外搭遮阳网。其中,采用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及单独湿帘风机2种调节措施,温室内温度可低于室外温度;采取室内喷雾措施...
关键词:
温室 热环境 亚热带地区 降温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丰涛 刘碧强
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分析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水平低、社会支持较少、政府管理及政策待完善是产生林地林权有争议、林下经济发展差、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待提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故,从政府、社会、林场三方面提出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可持续经营 亚热带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海来 千怀遂 杜尧东
选取中国亚热带地区273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IPCC SRES A2情景下未来亚热带地区温度、降水模拟数据,综合考虑柑桔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柑桔的风险度模型,对未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风险度出现了不同速度和形式的趋势性变化,近46 a来,柑桔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增加最快;同时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风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着区域分异性,中国亚热带柑桔气候风险在其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高山地区风险度是降低的,在中部和南部风险度是升高的,尤其以中部地带升高最快。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丰涛 叶勇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借鉴已发布的国际、国家、地区、经营单位层面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内容,对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借鉴,期盼为制定亚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代劲松 曹林 王婧琦 汪贵斌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之一,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降尺度历史(1960~2009年)和未来(2010~2099年),来源于全球环流模型MIROC3.2medres A2情景)高分辨率年均温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对亚热带地区1980~2009年、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 70~2099年时期油茶温度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并将其划分为最适宜型、适宜型、次适宜型和不适宜型。适合油茶生长区域有着较为明显的向北偏移趋势,适宜型区域到2010~2039年时期已经到达亚热带的东北部边界,最适宜型区域到20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彩芳 李正才 周君刚 吴亚丛 赵志霞 孙娇娇
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11 a后形成的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保留的退化灌木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0 5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退化灌木林分别增加了52.33%96.13%和77.93%119.85%,土壤易氧化碳增加了57.89%100.90%和21.44%46.85%,土壤轻组有机质增加了74.50%93.75%和27.24%96.09%,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不明显。不同树种组成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大小顺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为退化灌木林>木荷-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培忠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繁殖,种质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安妮 俞佳固 杨晓娟 魏英楠 刘航铖 姚宁
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是制定灌溉制度的基本参数,更是干旱评价的必要变量。为全面探究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ET_0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基于该地区1961~2020年246个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和部分大气环流指数,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ET_0,结合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滑动t和累积距平突变检验探究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ET_0,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ET_0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T_(mean)、T_(min)、T_(max)呈上升趋势(0.028、0.029、0.019℃/a),n、u_s、RH_(mean)波动下降(-0.018 h/a、-0.005 m/(s·a)、-0.052%/a),突变点依次是1996、1997、1996、1980、1988、1981、1988和2002年。ET_0整体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45 mm/a,夏季ET_0极显著减少会导致年ET_0下降,年、季尺度下ET_0的空间分布较复杂。ET_0与NAHAI、NANRP、APVA、NAPVA、PPVI、AEPVI和AO、AAO、NAO、EM、TSN、SO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5、-0.07~0.09。ET_0的下降趋势在时空上均有体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且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PVI是影响ET_0变化的最相关因素,结论对该地区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巧巧 赵筱青 黄佩 普军伟 周世杰 冯严 顾泽贤 石小倩 储博程
[目的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Duncan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3种林地类型在0~20 cm、20~40 cm及40~6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碳氮比(C/N)水平及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0~60 cm土层,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为14.89~22.05 g·kg~(-1),高于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以常绿阔叶林最高(22.05g·kg~(-1));有机碳密度处于3.42~4.12kg·m~(-2)之间,以常绿阔叶林最高(4.12kg·m~(-2));土壤C/N在12.99~13.82之间,以桉树人工林最高(13.82);(2)随着土层加深,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C/N均呈下降趋势,以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3)3种林地类型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受土壤密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影响,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土壤C/N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p H和坡向,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在碳汇方面具有优势,而思茅松纯林碳汇功能较弱。土壤碳含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指标影响较大,而受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守龙 苏以荣 黄道友 肖和艾 吴金水
【目的】土壤微生物商对于土壤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探讨其在中国亚热带土壤中应用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方法】利用2个典型小区域和6个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商对于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林地)和稻田施肥制度的响应。【结果】盘塘样区中稻田土壤微生物商平均为(5.07±1.26)%,旱地土壤微生物商为(2.96±1.60)%,高于林地的(2.40±0.34)%,果园土壤微生物商仅为(1.98±0.89)%。肯福样区情况略有不同,其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商均明显低于盘塘样区,稻田(3.01±1.51)%>林地(1.57±0.40)%>旱地(1.29±0.56)%>果园(...
关键词:
微生物商 有机碳 土地利用方式 施肥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箐 梁炜 曹伟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监测站点数据、绿地矢量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域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进行反演,对亚热带地区典型城市的城市热岛格局进行研究。主要从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典型地区地表覆被与温度的定量及定性关系分析、低温洼地对城市热岛格局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域的城市热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从2009年至2016年,研究区域城市热岛格局由集中走向分散,前期城市热岛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后期城市中心区形成了较多"低温洼地";夏秋季水体对城市热岛影响比春冬季更加显著;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热岛区域不断更迭,选取其中4个典型更迭区域进行分析,发现这几个典型区地表覆被更迭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针对"低温洼地"进行分析,发现高层建筑对整个研究区域城市热岛的格局影响明显。最后,对城市热岛的研究应用,提出思考。
关键词:
城市热岛 亚热带地区 低温洼地 高程建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玉成 徐梅卿 吴兴亮
报道了我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树上一种新立木白色腐朽病 ,其病原菌为平丝硬孔菌Rigido poruslineatus ,根据中国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洋槐、泡桐及其它阔叶树种。对病害的症状 ,造成的危害及该病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平丝硬孔菌 林木病原菌 干基白色腐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