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4)
2023(10196)
2022(8674)
2021(7522)
2020(6446)
2019(15073)
2018(14458)
2017(27990)
2016(15374)
2015(17453)
2014(17850)
2013(17886)
2012(17277)
2011(15816)
2010(16013)
2009(15241)
2008(14955)
2007(13753)
2006(12251)
2005(11242)
作者
(48922)
(41169)
(40947)
(39285)
(26176)
(19786)
(18688)
(16114)
(15501)
(14631)
(14368)
(13610)
(13290)
(13179)
(13137)
(13031)
(12425)
(12267)
(12023)
(11928)
(10501)
(10300)
(10165)
(9561)
(9536)
(9206)
(9071)
(9044)
(8473)
(8147)
学科
(87954)
经济(87886)
管理(42207)
(38863)
方法(34146)
数学(30564)
数学方法(30319)
(29868)
企业(29868)
地方(20622)
中国(19533)
(19186)
(18183)
(17644)
业经(15318)
地方经济(13735)
农业(13334)
(13112)
贸易(13103)
(12807)
(12629)
(11019)
环境(11005)
(10715)
金融(10713)
(10318)
银行(10274)
(10263)
财务(10244)
财务管理(10213)
机构
大学(238103)
学院(235972)
(108732)
经济(106622)
研究(88411)
管理(85222)
理学(72679)
理学院(71810)
管理学(70546)
管理学院(70124)
中国(65660)
科学(54323)
(50689)
(47476)
(46985)
(45853)
研究所(42619)
中心(39362)
财经(37601)
业大(37125)
(37083)
农业(36416)
经济学(35151)
(33951)
北京(32151)
经济学院(31533)
(31220)
(29930)
师范(29549)
(28521)
基金
项目(151354)
科学(117505)
基金(109376)
研究(106269)
(97055)
国家(96311)
科学基金(80416)
社会(68296)
社会科(64763)
社会科学(64741)
(59068)
基金项目(56996)
自然(51777)
自然科(50524)
自然科学(50502)
(49844)
自然科学基金(49607)
教育(48345)
资助(46149)
编号(41535)
重点(35067)
(34516)
成果(34398)
(33703)
(30242)
课题(29632)
科研(29379)
国家社会(28755)
计划(28559)
创新(28498)
期刊
(125100)
经济(125100)
研究(73448)
中国(46750)
学报(41352)
(40872)
(37659)
科学(36016)
管理(31122)
大学(30329)
学学(28840)
农业(27291)
经济研究(21569)
(20970)
金融(20970)
教育(20716)
技术(20462)
财经(19730)
业经(17589)
(17128)
问题(16503)
(14908)
技术经济(13998)
统计(13620)
(13062)
世界(12037)
(11537)
(11388)
国际(11214)
商业(10960)
共检索到363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结构优化、稳健有效、民生共享、资源环境和创新素质等五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对2000~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进行量化考察。测度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四城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差异,但这种差距呈持续缩小的趋势。各城市应因城制宜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在关键着力点上各有侧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思  
文章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稳定性、持续性与开放性五个方面来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2—2018年30个省份经济增长质量及其五个维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但近几年中西部地区提质增速较快,将会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经济效率,而是经济结构与稳定性。经济增长效率与持续性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三大地区持续性指数的差距逐渐增加,将会进一步加剧区域间的不协调不平衡性。经济增长结构指数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稳定性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增长开放性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三大地区该指数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惠康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李新华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1997—2016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空间变异系数和莫兰指数对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科技与创新和民生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程度最大;各省(市、区)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同省域的增速有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和天津增速最快,而新疆、贵州和甘肃增速最慢;我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差距在不断减少,而且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怡淳  
科技人才是广州市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人才效能又与人才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要素。通过对比我国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人才政策,分析其人才政策体系的异同之处,探索广州市人才政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广州市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的若干举措,以期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化是一个充满了探索性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理论视角给予了广泛关注。而如何设计一个指数从定量角度测评速度向质量转化进程,以便直观地反映经济增长转型的度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借鉴市场化指数的经济原理与设计思路,设计了质量指数作为测量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定量指标,定量测算了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跨越的实现程度。实证测评结果显示:"深圳速度"已经开始向"深圳质量"转化,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落差。以此为契机,为定量测度我国经济增长转型提供一个分析思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静娟  陈笑  
本文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方面建立了知识水平指标体系,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综合知识水平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构建的经济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测算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及知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通过知识对经济贡献率的测度,将我国各地区知识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了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秀敏  
文章利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三次产业的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三次产业的TFP进行了协整回归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上定量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弢  
文章首先从时间序列角度和结构角度对1989~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θi指数法对FDI集聚度进行测算,最后将FDI集聚度与GDP增长率进行协整、因果检验,确定了单向关系,并用脉冲响应法对经济增长与FDI集聚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转而进入人口负债阶段;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年龄分布和就业分布的人口结构红利和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益不高,推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有限。外部需求减少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冲击,新时代下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挖掘人口数量红利、收取就业结构红利、扩大人口质量红利、注意转向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崔培培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本文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14年间中国各省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2000-2014年间,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有较大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五大方面的不断改善;从分地区层面看,四大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但由于各地区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其经济增长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从分项指标上看,绿色和共享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