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3)
2023(7899)
2022(6437)
2021(6180)
2020(5126)
2019(11389)
2018(10634)
2017(21290)
2016(11331)
2015(12505)
2014(12462)
2013(12202)
2012(11318)
2011(9828)
2010(10411)
2009(10163)
2008(9686)
2007(8668)
2006(7858)
2005(7255)
作者
(28798)
(23607)
(23260)
(22698)
(15162)
(11091)
(10915)
(9205)
(8956)
(8805)
(7894)
(7773)
(7636)
(7560)
(7430)
(7254)
(7008)
(6824)
(6737)
(6715)
(5800)
(5752)
(5588)
(5538)
(5420)
(5411)
(5188)
(5116)
(4738)
(4681)
学科
(39631)
(38117)
管理(38096)
经济(38073)
(31728)
企业(31728)
(29442)
(27181)
金融(27181)
(26357)
银行(26357)
(25375)
中国(22496)
(16905)
(15551)
财务(15528)
财务管理(15482)
方法(15335)
企业财务(14854)
数学(13901)
数学方法(13735)
财政(12916)
(12808)
中国金融(11389)
地方(11302)
(10982)
保险(10891)
(10543)
制度(10407)
(10407)
机构
学院(147880)
大学(144296)
(66639)
经济(65128)
管理(57481)
中国(49478)
理学(47518)
理学院(47141)
管理学(46589)
管理学院(46304)
研究(46241)
(45880)
财经(31376)
(28689)
(28285)
中心(24961)
(24326)
(23971)
(23728)
金融(23563)
银行(23437)
财经大学(23071)
科学(22790)
(22008)
(21948)
经济学(21573)
人民(20082)
经济学院(19545)
(19262)
研究所(18774)
基金
项目(87116)
研究(69433)
科学(68980)
基金(63484)
(52009)
国家(51485)
科学基金(45608)
社会(44924)
社会科(42719)
社会科学(42710)
(33697)
基金项目(32038)
教育(31203)
编号(29110)
资助(27547)
(27283)
自然(26962)
自然科(26354)
自然科学(26349)
自然科学基金(25904)
成果(25278)
(20260)
课题(20144)
(19874)
重点(19153)
(18636)
项目编号(18525)
(18521)
(18503)
国家社会(18302)
期刊
(74786)
经济(74786)
研究(55206)
(41444)
金融(41444)
(39970)
中国(32625)
管理(20874)
(16991)
财经(16140)
学报(14496)
科学(14302)
(13517)
经济研究(12618)
教育(12540)
大学(12498)
学学(11987)
技术(11139)
业经(10971)
农业(10085)
财会(9846)
会计(9321)
理论(9015)
问题(8852)
(8710)
(8254)
财政(8254)
实践(8151)
(8151)
国际(8003)
共检索到249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弘力  
金融体制稳定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金融稳定离不开宏观经济的稳定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是形成金融风险的重要根源。本文主要研究财政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 ,在体制转轨时期 ,为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稳定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方面 ,财政政策应促进经济稳定 ,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 ,财政政策要在处置不良资产、重组金融机构等化解存量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赵全厚  杨元杰  陈新平  马洪范  张立承  张询  
金融危机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坏事件",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但仍未有效建立突发性经济事件的应急机制。本文在考察国外化解金融危机的制度安排和财政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化解金融危机应急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兴罗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呈现高度的相关性,探讨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的相互关系、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措施,不仅有助于为人们提供实现自己有目的的活动选择相对更好的实现方式或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洪范  
近代,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金融危机也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欧美国家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们认识与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早期金融狂热到1929年大萧条早期金融狂热荷兰郁金香狂热(1634~1637年)、法国密西西比泡沫(1719~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1720年),是早期金融狂热的典型代表。郁金香狂热事件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复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锡良  
文章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而金融危机则是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的金融风险与东南亚国家不同,它主要不是来自国际游资的冲击,或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向以金融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转化过程中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而是根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并与转轨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中国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加快制度性变迁,逐步消除金融风险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并注意二者的适当搭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阳  
一、引言美国财政学家阿伯特(1949)指出:"公债管理就是选择公债形式和确定不同公债类型所占比例数量,选择债务期限结构,确定不同阶层持有者所拥有的公债数量,决定到期公债偿还和以旧换新,决定公债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对不同公债持有者的利益,以及到期公债和新发行公债的政策,公债政策在政府一般财政政策中的地位等"。我国财政发展史就是一部财政政策创新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政策体系无任何先例可循,必须用发展的观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靖州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政府债务水平高企,财政风险积聚。财政风险作为经济运行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成为公共风险的重要来源。由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的公共风险迭代变化是传统财政政策效应递减的主要因素。在财政扩张不可持续、政府应对公共风险责任日趋增加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应当在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之间作出权衡,在控制财政支出扩张的基础上有效应对公共风险。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从调节总量向调节结构、调节利益转变,从传统财政政策的"冲击-支出-乘数-总量"转向"行为-风险-治理"的新逻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倪骁然   黄琨皓   彭俞超   韩晗  
一般认为,财政政策对金融风险的治理主要体现在以“他救”为特征的事后处置上。本文认为,财政政策对金融风险不仅具有事后的处置作用,还具有事前的治理效应。特别地,结构性减税可以用较少的政策资源取得较大的宏观调控效果,使得企业可以在债务规模不发生骤降的情况下优化债务结构,实现非困境状态下的风险治理。本文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无息贷款式”结构性减税政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减税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企业得以拓展融资渠道,构建更为分散且风险更低的债务结构以储备财力,防范再融资风险和财务困境。从债务的变化来源看,企业经营层面的应付款项负债减少,对固定融资渠道的依赖降低。此外,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的变化在不同融资约束和成长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财政手段不仅具有事后风险处置能力,还具备事前风险治理效应。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阎坤  陈新平  
潜在债务是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在整个潜在债务链条中,金融业又占了绝大比重,所以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防范和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 作为当前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特殊模式,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政府职能的一项客观要求,也是现行财政金融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事一议”的金融风险化解方式正逐渐暴露出其体制性缺陷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存在着诸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地方“倒逼”中央财政等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框架,建立潜在债务风险监控体系,进而弥补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运作模式之不足是本文的分析重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力  
1.采用市场化手段去产能,强化财政的激励和保障职能。以往去产能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干预过多,使用各种行政手段来清理过剩产能而没有重视市场的作用。去产能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坚持企业在去产能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同时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有形之手"纠正市场失灵。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激励和保障作用。一是通过财政补贴补偿企业在淘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青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五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最近财政部领导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均向媒体透露要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 ,伴随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的扩大 ,财政赤字的上升以及对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的关系进行的探讨 ,有其必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