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7)
- 2023(4412)
- 2022(3524)
- 2021(3270)
- 2020(2396)
- 2019(5573)
- 2018(5225)
- 2017(10026)
- 2016(5216)
- 2015(5548)
- 2014(5328)
- 2013(5144)
- 2012(4722)
- 2011(4093)
- 2010(4120)
- 2009(3795)
- 2008(3770)
- 2007(3528)
- 2006(3019)
- 2005(2715)
- 学科
- 济(24350)
- 经济(24342)
- 管理(14409)
- 业(14399)
- 企(11591)
- 企业(11591)
- 贸(11432)
- 贸易(11430)
- 易(11326)
- 出(10825)
- 方法(10496)
- 数学(9785)
- 数学方法(9730)
- 财(9009)
- 口(7972)
- 出口(7964)
- 出口贸易(7964)
- 农(6266)
- 中国(6207)
- 务(5198)
- 财务(5195)
- 财务管理(5185)
- 企业财务(4993)
- 业经(4703)
- 地方(4430)
- 关系(4336)
- 农业(4284)
- 对外(3825)
- 融(3647)
- 金融(3646)
- 机构
- 学院(72403)
- 大学(71779)
- 济(35602)
- 经济(35075)
- 管理(26969)
- 理学(23395)
- 研究(23331)
- 理学院(23202)
- 管理学(22912)
- 管理学院(22787)
- 中国(17816)
- 财(17350)
- 财经(13835)
- 京(13689)
- 经(12673)
- 经济学(12109)
- 科学(11632)
- 经济学院(11196)
- 所(10710)
- 中心(10409)
- 江(10397)
- 财经大学(10328)
- 研究所(9478)
- 院(9147)
- 贸(9008)
- 农(8742)
- 商学(8598)
- 商学院(8526)
- 业大(8441)
- 北京(8438)
- 基金
- 项目(48651)
- 科学(39146)
- 研究(37511)
- 基金(36397)
- 家(30822)
- 国家(30558)
- 科学基金(26680)
- 社会(25611)
- 社会科(24532)
- 社会科学(24524)
- 基金项目(18710)
- 省(18304)
- 教育(17173)
- 自然(15625)
- 自然科(15296)
- 自然科学(15294)
- 划(15109)
- 自然科学基金(15023)
- 编号(14802)
- 资助(14720)
- 成果(11610)
- 部(11495)
- 国家社会(11154)
- 发(10787)
- 重点(10783)
- 创(10474)
- 教育部(10324)
- 制(10209)
- 课题(10177)
- 人文(10125)
共检索到109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
关键词:
过剩产能 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 汇率变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过剩产能 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 汇率变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倍差法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有
逆向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一国获得快速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利用1 981-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数据对我国逆向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两种方式——出口贸易和外向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是现阶段我国逆向获取技术先进国家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以研发人员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本在出口贸易和外向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获取效应的大小和显著性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研发的生产率效应不显著甚至为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姣 曹梅英 曹秋菊
选取产能过剩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对外直接投资(OFDI)比重为解释变量,以研发投入比重和出口贸易比重为中介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为控制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分步估计法,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研发投入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中,以直接效应为主,间接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出口贸易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中,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大致相同,间接效应的影响低于直接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振兵
本文基于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侧技术效率损失与消费侧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在中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两个因素导致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比重、创新投入比重的提升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现象;而地方保护导致的市场分割、过度投资将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将会弱化对外直接投资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因此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弱化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消除市场分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晶 胡兵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全球118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投资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投资相对于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远大于上偏效应,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表现为投资不足而非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程度平均为26.59%。各洲间投资不足严重程度不同,对欧洲投资不足程度比对北美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投资不足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向缓解。对发达国家、制度质量和技术水平较高国家或地区组的投资不足程度比其各自对照组的不足程度更严重,对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不足程度比其对照组不足程度低,双边投资协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外直接投资不足问题。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投资不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孟军
本文首先对制度距离的测度方法进行介绍,利用成本收益法构建了交易成本、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三者关系的数理模型,使用我国2003~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从制度距离的视角实证研究了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认为制度距离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在选择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作为跨国经营区域后,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考虑,会向制度距离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出口,向制度距离较小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我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考虑目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要考虑目的国的制度质量以及目的国与我国之间的制度距离。
关键词:
出口 对外投资 制度质量 制度距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忠明 李东坤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东道国,在发达东道国并不明显,出口仍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主要方式。从整体上来看,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储量、制度质量等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变化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其作用效果在不同类型东道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应继续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保持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及转型经济体的政治互信与经济交流,通过建立自贸区、签署投资协定等措施循序渐进地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向发达国家转移,不断提升中国在发达国家及转型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与质量...
关键词: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英 刘思峰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很快,对于其效应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技术对1990—2005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还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此外还得到了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型的而非主动推进型的,以及出口结构的优化主要得益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结论,并进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规模 出口结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云母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密不可分。从服务产品的特点来看,其与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相互缠结;从对服务贸易的界定来看,其与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同为一体。现阶段,我国以对外直接投资拓展服务出口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为此,我国应努力提高服务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档次,以拓展服务出口;扩大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以带动服务出口;适应国际投资环境变化,迎接以对外直接投资促服务出口的新挑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志帆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出口吗?现有文献基本都得到了肯定的结论。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修正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估计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使用2003-2014年中国对155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面板数据重新检验这一命题。实证结果表明,总样本中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弹性最大仅为0.073,且不显著;分样本检验揭示,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轻微替代出口,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轻微促进出口;但这些影响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后都不显著。从动态趋势来看,尽管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逐年偏向出口促进,但投资存量与贸易流量间巨大的量级差距使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仍然较小。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促进效应 替代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二豆 薛军
立足于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集中于服务业的现实背景,利用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倾向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扩大;(2)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高管理效率企业、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以及投资多种不同服务行业的企业中;(3)与显著促进企业出口的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对企业出口产生影响,该差异凸显了在通过"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出口过程中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位;(4)贸易成本下降和研发创新水平提升是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企业出口的可能渠道。研究结论从投资行业角度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互补关系提供了经验解释,同时对于客观评估中国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成效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红忠 刘洋 侯盖
为了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的实证结果受哪些研究特征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的主要实证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方向的Meta分析结果受到“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估计方法”三个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显著性的实证结果受到“终止年份、发达国家、个体效应、时间效应”4个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正显著性的实证结果受到“终止年份、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时间效应、估计方法”5个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负显著性的实证结果受到“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估计方法”两个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另外,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样本文献的统计检验结果发现,样本文献并不存在发表偏倚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勇超 郭丹杨
文章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对前50位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并将贸易伙伴划分为"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两种类型。使用两步GMM分别对全样本、"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的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避开贸易壁垒进入东道国市场,使出口潜力有所降低;(2)对出口不足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使出口潜力有所下降,OFDI导致出口更为均衡;(3)对出口过度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使出口潜力被进一步压缩,不利于国际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贸易伙伴,企业应当采取差异化的国际投资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