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5)
2023(13788)
2022(11522)
2021(10191)
2020(8733)
2019(19917)
2018(19539)
2017(38166)
2016(20768)
2015(22992)
2014(23046)
2013(23418)
2012(21733)
2011(19457)
2010(19732)
2009(18552)
2008(18713)
2007(17265)
2006(15160)
2005(13618)
作者
(60846)
(51719)
(51702)
(48897)
(32590)
(24846)
(23243)
(20292)
(19407)
(18490)
(17653)
(17175)
(16564)
(16198)
(16115)
(15873)
(15714)
(15236)
(14973)
(14879)
(13025)
(12698)
(12656)
(11798)
(11767)
(11627)
(11553)
(11434)
(10511)
(10411)
学科
(98397)
经济(98293)
(92801)
(74725)
企业(74725)
管理(72292)
(47474)
方法(43509)
数学(35232)
数学方法(35008)
农业(31494)
业经(30989)
(29492)
中国(22251)
(20751)
财务(20732)
财务管理(20703)
企业财务(19570)
(19562)
地方(18490)
(18308)
贸易(18302)
技术(17945)
(17811)
环境(17204)
(16960)
(16544)
(16331)
(16221)
(14661)
机构
学院(310483)
大学(302041)
(137378)
经济(134957)
管理(124894)
理学(107893)
理学院(106905)
管理学(105467)
管理学院(104915)
研究(99313)
中国(79064)
(68744)
(61590)
(61588)
科学(59734)
农业(53207)
业大(51044)
(50886)
财经(49076)
(48382)
中心(47157)
研究所(45853)
(44457)
经济学(41977)
经济学院(38404)
北京(37756)
(37260)
经济管理(36721)
财经大学(35692)
(34906)
基金
项目(203607)
科学(161547)
基金(149583)
研究(148266)
(129884)
国家(128672)
科学基金(111433)
社会(97822)
社会科(92630)
社会科学(92604)
(82191)
基金项目(79810)
自然(70971)
自然科(69350)
自然科学(69328)
自然科学基金(68137)
(66644)
教育(65435)
资助(59739)
编号(59341)
(45879)
成果(45558)
(45448)
(45359)
重点(45323)
(44543)
创新(41812)
国家社会(40891)
课题(39495)
(39190)
期刊
(157670)
经济(157670)
研究(85594)
(69604)
中国(57984)
(50403)
学报(47602)
农业(46869)
管理(46080)
科学(45028)
大学(36409)
学学(35304)
业经(32208)
(30004)
金融(30004)
技术(27312)
(25156)
财经(24362)
经济研究(23841)
问题(21603)
(21079)
教育(20473)
技术经济(18686)
世界(16427)
(16400)
商业(16145)
(15356)
农村(14902)
(14902)
现代(14729)
共检索到458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晓慧   杨飞  
基于2007—2020年中国宏观统计数据,在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和面源污染量的基础上,论文利用灰色GM(1, 1)模型和Tapio系数等模型,分析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脱钩效应。研究发现:(1)2015年自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以来,我国化肥农药减量效果明显,实现了行动提出的零增长目标,并呈现负增长的趋势。(2)2015—2020年我国化肥、农药实际施用量较模拟值明显减少,化肥施用量总计减少5118.10万吨,农药使用量总计减少210.74万吨。(3)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具有显著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和面源污染减量效应,2015—2020年化肥碳排放量和面源污染量较预测值分别减少4 583.77万吨、3 326.76万吨,农药碳排放量和面源污染量较预测值分别减少1 039.80万吨、105.37万吨。(4)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经营主体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不断减少,2016—2020年化肥、农药碳排放量、面源污染量与农业生产的脱钩状态由弱脱钩变为强脱钩。(5)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减污降碳具有协同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晓慧   杨飞  
基于2007—2020年中国宏观统计数据,在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和面源污染量的基础上,论文利用灰色GM(1, 1)模型和Tapio系数等模型,分析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脱钩效应。研究发现:(1)2015年自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以来,我国化肥农药减量效果明显,实现了行动提出的零增长目标,并呈现负增长的趋势。(2)2015—2020年我国化肥、农药实际施用量较模拟值明显减少,化肥施用量总计减少5118.10万吨,农药使用量总计减少210.74万吨。(3)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具有显著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和面源污染减量效应,2015—2020年化肥碳排放量和面源污染量较预测值分别减少4 583.77万吨、3 326.76万吨,农药碳排放量和面源污染量较预测值分别减少1 039.80万吨、105.37万吨。(4)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经营主体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不断减少,2016—2020年化肥、农药碳排放量、面源污染量与农业生产的脱钩状态由弱脱钩变为强脱钩。(5)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减污降碳具有协同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田野  孙炜琳  王瑞波  
2015年2月,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深入分析该政策在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农业产地环境改善及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借助灰色GM(1,1)模型及脱钩理论,模拟若无该行动实施时我国的化肥施用情况,探讨该行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贡献。研究发现:(1)我国化肥实际施用较模拟值减量明显;氮肥、磷肥及复合肥的实际施用量较模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复合肥的增长幅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2)化肥零增长行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行动实施3年(2015~2017年)内的化肥污染排放减量占2014年总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上。(3)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生产对化肥投入的依赖大大减弱;近几年农业生产与施用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间逐渐表现为强脱钩状态,两者呈反向变化。(4)从施肥结构看,氮肥、磷肥均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并保持基本稳定;复合肥脱钩指数虽有所下降,但仍未改变弱脱钩状态。(5)在空间层面上,各省区的农业生产与化肥面源污染之间的脱钩状态总体向好,东北、西南以及东南部区域农业生产对化肥投入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山东、江苏等5个农业大省已实现完全脱钩。最后从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调整施肥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统计体系等角度提出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闫坤   唐丹彤   甘天琦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立足农业源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建一种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对1998-2021年联合减排情况下全国层面、九大农区及省级层面的农业减污效应、降碳效应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层面,联合减排情况下农业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小于单独减排下的相应成本,存在正向的减污效应与降碳效应,且二者呈现较好的协同趋势。在九大农区,除青藏高原区与黄淮海平原区外,其余农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较好;华南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相对更低,具备更大的减污降碳潜力。省级层面,各省份减污效应、降碳效应差异明显,减污与降碳效应均随环境规制的加强不断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农业减污降碳效应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科学评估农业减污降碳潜力和制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方案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卿玲丽   季周   张雯悦  
依据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数字技术应用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首席数据官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数字技术应用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改善ESG绩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效应显著,设立首席数据官强化了这一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中小规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鉴于此,建议强化企业ESG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良文   雷朱家华  
【目的】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探讨不同碳交易政策工具对减污降碳效果的影响,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CO_2和SO_2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碳市场政策工具的减污降碳作用。【结果】(1)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地降低碳污排放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产生减污降碳效果,并且逐渐趋向于“高水平耦合与优质协调”的协同关系。(2)异质性的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北京、上海、广东的碳污排放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影响大于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并且对碳排放相对较低地区碳污耦合度、协调度的影响更显著,同时碳交易政策的“降碳”效果相对高于“减污”效果。(3)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主要由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惩罚工具通过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实现,各项政策工具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水平,降低产业间差异的作用,但现阶段无法显著改善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论】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碳污协同治理体系,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扩大碳市场规模,完善碳市场政策工具,进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赢局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娜  王春妤  袁子薇  李波  
文章采用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各区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量呈增长趋势,且在行政区域和省际的空间分别存在空间差异的特征;经济因素在行政区域和大多省份中是促进农业碳排放的唯一因素,但在极个别省份中表现出并不是绝对因素的特点,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促进作用依次为"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全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呈现出"扩张连接状态→弱脱钩→强脱钩"的逐步改善过程,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地区比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的脱钩关系好,单一省份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不论在行政区域还是省际层面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对脱钩努力的影响程度都为"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宏辉  李晓晓  
利用Tapio模型测算1996—2015年新疆和全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及全国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增长趋势,且新疆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碳排放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但波动幅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土地利用方式变迁、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技术创新是新疆农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倡导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低碳农业科技投入与推广,能有效减少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郭立祥  乔列成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受范围经济的启发,本文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造一种新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8年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年均增长2.6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更加明显,2012—2018年间,年均增长4.41%。在生态优先、降碳优先和能源革命3种情形下,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提升空间可达到29%~43%。本文为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喜仓   蒋美   洪逗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达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的关键。使用2006-2022年中国内地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系统耦合协调模型,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且在西部地区、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作用效应更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路径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效应;(3)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且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作用效果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研究结论对于各城市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田震  
【目的】本文旨在从绩效视角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为评价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和探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路径提供方法论支撑。【方法】基于协同效应“1+1>2”的绩效提高思路,在DEA框架下构造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估2006—2021年中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基于情景分析对提升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基本路径进行比较。【结果】(1)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够同时提高中国的大气污染排放绩效与二氧化碳排放绩效,2006—2021年中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达到了22.35%。(2)协同减排的增效作用在不同地区和省份间具有普遍性,2006—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分别为12.97%、36.27%、30.29%和37.77%,在全国30个样本省份中有28个省份存在减污降碳协同效应。(3)情景分析表明,2015—2021年,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景下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相较基准模型分别提升5.90%和5.64%,推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的关键路径。【结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对于统筹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碳减排意义重大,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以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强化减污降碳源头防控,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丽  
企业选择并购的原因在于可以享受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因此协同效应的实际程度是并购企业最注重的指标之一。基于此,本文以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并购历程与结果,借助财务指标深入分析并购活动产生的协同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并购活动协同效应的建议,以期为其它有意进行并购的企业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铁平  吴远帆  何宝生  钟建中  李志明  
立足湖南化肥施用现状,分析了湖南化肥减量增效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坚持矿质营养与有机营养并重实现湖南化肥减量增效的基本思路。目前,湖南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存在有施肥观念陈旧,经济环保意识差;单位面积施肥量偏高,化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利用率低;土肥水资源不匹配,施肥方式落后等问题。由于过量施肥原因复杂,减肥增效势在必行。湖南通过1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目前已有52个县从2013年开始出现化肥施用总量零增长。大范围定点对比监测结果表明,种植绿肥、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良耕作土壤,而且平均调减氮肥用量10%以上,增产4.24%-6.69%。因此,提出了精准施肥、调优结构、有机肥替代、地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世进  姬桂荣  仇方道  
基于Tapio系数对雾霾、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分析,利用LMDI模型对两种脱钩进行因素分解,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雾霾脱钩与碳排放脱钩之间的协同关系与各因素的协同程度大小,在此基础上分区域进行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脱钩努力对雾霾脱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协同效应的存在;碳排放脱钩努力不仅对本地的雾霾脱钩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其邻近地区的雾霾脱钩程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碳排放脱钩努力对雾霾脱钩的影响在东中部地区表现为负,在西部地区表现为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启军  王凡  
探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联合体内部协同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治理模式视角,从流量效应、共享效应和目标价值共创效应三个维度评价协同效应,利用225份联合体调研数据,运用组合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协同效应内涵和表现评价,探究了企业治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三种治理模式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效应的差异与原因。分析表明,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效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关系治理模式下联合体协同效应水平明显高于企业治理与契约治理模式下的表现,风险应对态度、成员间的信任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关系治理模式优于其余两种模式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建议扩大联合体经营的产品种类,改善资源同质化情况,促进资源要素在联合体内流动和共享,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方式,向股份制合作发展,促进联合体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