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9)
- 2023(9350)
- 2022(7729)
- 2021(7009)
- 2020(5662)
- 2019(12904)
- 2018(13007)
- 2017(24299)
- 2016(12933)
- 2015(14692)
- 2014(14605)
- 2013(14441)
- 2012(13793)
- 2011(12874)
- 2010(12754)
- 2009(11790)
- 2008(11287)
- 2007(10097)
- 2006(9579)
- 2005(8670)
- 学科
- 济(79512)
- 经济(79356)
- 管理(34625)
- 方法(26322)
- 业(25764)
- 数学(22066)
- 数学方法(21972)
- 中国(21658)
- 企(21442)
- 企业(21442)
- 地方(17566)
- 农(15552)
- 业经(15467)
- 环境(14580)
- 制(13986)
- 学(13921)
- 财(13589)
- 地方经济(12658)
- 贸(12225)
- 贸易(12218)
- 易(11895)
- 和(11660)
- 体(11021)
- 融(10780)
- 金融(10778)
- 银(10382)
- 银行(10379)
- 行(10182)
- 发(9724)
- 理论(9587)
- 机构
- 大学(190836)
- 学院(188340)
- 济(99490)
- 经济(98045)
- 研究(75729)
- 管理(68241)
- 中国(58280)
- 理学(57586)
- 理学院(56930)
- 管理学(56303)
- 管理学院(55935)
- 财(44133)
- 京(40589)
- 科学(39413)
- 所(37289)
- 财经(34232)
- 经济学(33479)
- 研究所(33476)
- 中心(32125)
- 经(31259)
- 经济学院(29822)
- 江(27092)
- 北京(26866)
- 院(26663)
- 财经大学(25272)
- 农(25241)
- 范(24907)
- 师范(24757)
- 科学院(22739)
- 社会(22389)
- 基金
- 项目(118426)
- 科学(95040)
- 研究(91320)
- 基金(88841)
- 家(76466)
- 国家(75890)
- 科学基金(64828)
- 社会(64488)
- 社会科(60332)
- 社会科学(60314)
- 基金项目(45552)
- 省(42338)
- 教育(41207)
- 自然(36631)
- 划(36214)
- 资助(36189)
- 自然科(35754)
- 自然科学(35747)
- 自然科学基金(35146)
- 编号(34600)
- 成果(29347)
- 部(28504)
- 国家社会(28409)
- 发(27447)
- 重点(27077)
- 中国(26494)
- 教育部(25376)
- 课题(24828)
- 创(24077)
- 人文(23978)
共检索到306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虹
在全球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削减或取消化石能源补贴,作为降低导致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化石能源过度消耗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尤其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的中国而言,化石能源补贴改革也是我国实现经济与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虹
削减或取消刺激化石能源消耗、有害环境的化石能源补贴政策是构建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但各国实践表明改革也将对城乡居民生活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对于贫富差距严重、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需要充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阐述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必要性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中国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将会对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居民及农村居民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政府的补贴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虹
作为构建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已有的改革经验表明,改革进程中的重重阻力会导致改革无法实施或者彻底进行。为此,本文结合中国自身特有的政治经济环境,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主体、目标、执行(agent-objective-execute,AOE)三层次分析模型,深入阐述中国化石能源补贴改革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系列障碍,并为政府顺利实施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化石能源补贴 改革障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家华 张坤
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在于零碳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根本替代。零碳能源生产革命有助于协同推进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零碳能源消费革命可以有效提高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同。碳移除路径只能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有着应急备用的特殊功效。实现碳中和,需要摒弃碳思维,释放零碳转型发展新动能。我国在零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方阵,需将我国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转换为国际规则能力,寻求可再生能源领域市场话语权,引领零碳能源转型发展的系统性变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昕 蒋竺均 刘江华
能源补贴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能源价格偏离市场价格的政府干预,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源补贴通过对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以及能源结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本文在考虑外部成本的情况下,采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07年的终端能源价格补贴,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的能源补贴占GDP的4.51%。其中对成品油的补贴最多,其次是煤炭和电力。与化石能源过度补贴相反的是,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现有补贴规模很小,还不能弥补清洁能源完全发电成本。CGE模型结果表明:取消化石能源补贴,能显著减少一次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但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较大。如果在取消能源补贴的同时,将补贴投入清洁能源部门...
关键词:
能源补贴 价差法 宏观经济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自然生态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新的历史起点和全局高度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产生有共同的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希栋 李玉婷 张鑫
首先利用价差法估计了中国2010年天然气的补贴规模,然后构建了关于中国经济的CGE模型,刻画了天然气产业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定量分析了中国天然气补贴改革对二氧化碳排放、宏观经济以及超额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1)削减天然气补贴对实际GDP的影响较小,但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单位GDP天然气的消耗,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2)削减天然气补贴将会引起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天然气产业的生产成本;(3)削减天然气补贴将会促进天然气最终消费价格的上涨,同时降低天然气产业超额利润率,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关键词:
天然气 补贴 非完全竞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顾锦屏
贴近现实服务改革──庆祝《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创刊十周年中央编译局常务副局长《比较》杂志社社长顾锦屏今年是《比较》杂志创刊十周年。这十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十年,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十年。中央编译局一直从事马列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为传播马列主义科学真理,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媛 任保平
对1952—1978年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量化是研究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遗产以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26个基础指标构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发展中国家1952—197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排名比较落后,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排名也并不十分靠前,但在相继考虑了经济遗产和外部环境后,中国的综合排名有了明显上升。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说明外部环境对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虹
本文对能源补贴的内涵与分类进行论述,系统阐述了目前衡量能源补贴规模的主要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实证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中国化石能源补贴规模为3864亿元,取消这部分补贴会减少6214.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无论是西方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假说",还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人假说",都存在一定缺陷与局限性,必须加以创新和发展。本文在吸收马克思的"社会人假说"和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假说——"经济社会人假说",并认为该假说可以准确地描述和反映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因而可以将其作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假说和底层逻辑。本文提出的"经济社会人假说",不仅对于构建科学的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对于设计合理的中国经济激励机制和制定合理的中国经济激励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李虹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作为构建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的化石能源补贴改革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入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各国长期的改革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在改善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将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综合分析改革的这些影响,已成为各国制定科学、有效的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政策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影响的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化石能源补贴改革中存在的障碍。
关键词:
化石能源补贴改革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文梅 王谋
城市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战场,深入分析我国城市碳排放达峰城市特征,有助于科学推进碳达峰工作。通过条件判断函数和最值函数构建了城市碳排放达峰状态判断方法,对2000~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达峰状态进行了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不同达峰类型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发现:(1)目前我国达峰城市有68个,占到总样本城市的23.86%,达峰城市总排放占到全国的28.80%。碳达峰城市的达峰时间为2010~2012年,峰值最高的城市为上海市,最小为浙江省舟山市。(2)当前达峰的58个城市(去除10个衰退达峰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如北京;第二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如上海、深圳等;第三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如扬州、淄博等;第四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如安庆、大同等;第五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如乌海。(3)排除极端情况下,我国碳达峰城市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为:人均碳排放约为9~10t,人均GDP约为46099.49~69378.99元(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三产占比约为40%~45%,城镇化率约为55%~80%。
关键词:
碳达峰 城市 特征研究 气候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军
构建了基于低碳单个排污行业的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排污权交易机制模型。在借鉴博弈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监管成本下排污权交易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发现建立低成本的完善的排污监管机制是建立有效的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关键条件。该机制下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治污能力、提供相应的减排激励以及产品技术研发资金等手段有效提高治污效率、提升社会福利;企业也具有相应的激励来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直接排放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虹 谢明华
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将对不同区域、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产生诸多的、差异性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而言更为复杂,深入剖析这种差异性影响及其根源对推动中国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七个代表性地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取消化石能源补贴,并从气候条件、能耗水平和地区收入水平等角度分析改革对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生活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提出了气候导向型、结构导向型和收入导向型的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措施。
关键词:
化石能源补贴改革 居民生活影响 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