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4)
- 2023(5034)
- 2022(3503)
- 2021(3028)
- 2020(2441)
- 2019(5212)
- 2018(5413)
- 2017(10116)
- 2016(5870)
- 2015(6620)
- 2014(6795)
- 2013(6344)
- 2012(5691)
- 2011(5146)
- 2010(5177)
- 2009(4848)
- 2008(4899)
- 2007(4578)
- 2006(4156)
- 2005(4090)
- 学科
- 济(23449)
- 经济(23428)
- 业(13509)
- 管理(13468)
- 企(9968)
- 企业(9968)
- 中国(9027)
- 农(8507)
- 业经(7290)
- 学(6248)
- 方法(6123)
- 农业(5715)
- 地方(5463)
- 发(5105)
- 制(4924)
- 数学(4571)
- 发展(4516)
- 展(4511)
- 数学方法(4491)
- 融(4393)
- 金融(4392)
- 贸(4224)
- 贸易(4222)
- 产业(4179)
- 财(4140)
- 易(4091)
- 银(4049)
- 银行(4030)
- 行(3881)
- 理论(3822)
- 机构
- 学院(84575)
- 大学(84355)
- 研究(36037)
- 济(31755)
- 经济(31035)
- 中国(26161)
- 管理(25925)
- 科学(24015)
- 农(22235)
- 理学(21476)
- 理学院(21177)
- 所(20722)
- 管理学(20575)
- 管理学院(20434)
- 京(19330)
- 研究所(18848)
- 农业(17695)
- 业大(16012)
- 中心(15251)
- 江(14155)
- 财(13891)
- 院(13082)
- 省(12468)
- 北京(12345)
- 科学院(11742)
- 范(11545)
- 师范(11386)
- 州(11163)
- 农业大学(10849)
- 财经(10848)
- 基金
- 项目(56185)
- 科学(42502)
- 基金(39346)
- 研究(38293)
- 家(37034)
- 国家(36763)
- 科学基金(29234)
- 社会(23304)
- 省(22622)
- 社会科(21951)
- 社会科学(21944)
- 基金项目(19965)
- 划(19269)
- 自然(19183)
- 自然科(18738)
- 自然科学(18730)
- 自然科学基金(18409)
- 教育(16581)
- 资助(15738)
- 编号(15030)
- 重点(13485)
- 成果(13110)
- 发(12857)
- 计划(11762)
- 课题(11331)
- 部(11314)
- 创(11166)
- 科技(11065)
- 科研(10838)
- 业(10758)
共检索到136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李晋生 黄瑞恒
对化杀杂种小麦灌浆特性及播期、密度、灌水效应的研究表明,其灌浆规律与常规(亲本)品种相同,籽粒增重遵循慢—快—慢的节律变化,同时具有自己的特性。杂种的快速增重期较对照早1~3天,灌浆速度峰值超对照优势达24.71%~46.34%,且持续时间长,灌浆速度的峰面宽,因而单粒重比对照高6~11mg,但不同部位小穗间的粒重差异依然存在,且较对照大。杂种的灌浆特性与亲本有关,但仍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播期、密度、灌水等影响灌浆进程,因而可通过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筛选及农艺措施调节进一步发挥杂种的粒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关键词:
千粒重,杂种优势,竞争优势,配合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以湖北省种植的11个大、中、小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t测验分析了3组不同粒重品种灌浆参数差异;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各阶段,不同品种类型的部分灌浆参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灌浆持续期T、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时间T3对粒重作用显著。除此之外,各阶段灌浆速率和时间之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可通过选育高平均灌浆速率、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延长缓增期时间而提高粒重。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粒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贵霞 宋希云 尤明山 刘广田
利用6个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30个T质杂种和30个相应的A质杂种,另外选用4个K型不育系与2个K型恢复系配置8个K质杂种和8个相应的A质杂种,研究杂种F1和杂种F2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均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变异范围大,多数组合呈正向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是可能的。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籽粒胚乳的Zeleny沉淀值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为主,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Zeleny沉淀值,提高小...
关键词:
杂种小麦 胚乳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聪芬 刘植义 沈银柱 柏峰 罗颖坤 张召铎 白丽荣
对两个化优杂种小麦(化优5号和化优8号)籽粒醇溶蛋白的分析结果表明,化杀杂种的纯度不低于80%;母本品质对杂种影响较大;多数情况下,染色体重组不影响父母本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出现互补谱带.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杂种优势 互补谱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戴茂华 刘冬成 张爱民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满度一级的株系中,260个株系千粒重超全国小麦黄淮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亲本),占入选株系的81.5%,其中,最高千粒重为61.22 g,超亲优势为46.28%;正交、反交后代在该性状上无差异,表明子粒千粒重与细胞质无关;目前已选育出抗旱、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千粒重40.1~61.22 g的株系263个,可直接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冬梅 刘洋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郭晋杰 陈景堂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灌浆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希云 于龙飞 黄铁城 张爱民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秉德 孙其信 倪中福 吴利民 孟凡荣 刘保申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雁鸣 张永丽 肖凯
为明确群体水平上化杀型杂种小麦的光合优势表现特征及其生理机制 ,以 2个化杀型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为材料 ,推广品种冀麦 38号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杂种小麦 1F1和 2F1的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都表现平均优势和超标优势。 1F1起因于其LAI和光合势优势较大 ,2F1则是由于净同化率优势较大。 1F1和 2F1的子粒产量都高于亲本和对照 ,与亲本相比 ,1F1和 2F1的产量优势是由产量构成三因素综合提高所致 ,与ck相比 ,1F1和2F1的产量优势则主要来自千粒重的提高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群体 产量 光合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丽 肖凯 李雁鸣
为揭示不同亲本组合的化杀型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形成的生理基础,对杂种小麦1F1和2F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1和2F1旗叶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都高于亲本和对照,在全展初期则优势不显著或不具优势;1F1和2F1旗叶的叶源量均高于亲本和对照,但优势来源不同,1F1的优势起因于其叶片光合功能期(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延长,2F1的优势则由叶片光合功能期延长和光合速率提高共同作用所致。
关键词:
杂种小麦 旗叶 光合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庆荣 刘保申 孙兰珍 韩相铭
利用5(A)×2(R)两组亲本杂交的10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探讨高产条件下K、V型小麦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有很强的杂种优势,7个组合超双亲平均值为7.11%~25.1%,其中3个为15.7%~25.1%,4个组合超标优势2.4%~18.1%。K、V型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是千粒重的增高,其次是穗粒数,有3个组合超双亲平均值。单株穗数的减少对杂种产量有影响,选择多穗亲本,对提高杂种的穗数有效
关键词:
K、V型杂种小麦,杂种优势,配合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邱宗波 李春喜 姜丽娜 常青 张霞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 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灌浆成熟过程中戊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在开花后 15d达到较高的数值 (5 7 7~6 8 4 g/kg) ,之后逐渐下降 ,至开花后 30d左右降至最小值 (45 0~ 5 1 3g/kg) ,其后又缓慢上升。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较为一致 ,但在具体数值和变化速度上 ,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戊聚糖 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其信 倪中福 陈希勇 刘志勇 黄铁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冬梅 王慧 刘大同 高德荣 吕国锋 王君婵 高致富 陆成彬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为培育灌浆快、脱水快的少(免)晾晒小麦品种提供选择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定灌浆与脱水指标,生理成熟期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等。【结果】籽粒灌浆呈"S"型"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较大,花后30 d籽粒干重均达35 g以上,灌浆持续期较短;扬麦15灌浆速率仅次于上述3个品种,但灌浆持续期最长;宁麦13、扬麦20、扬麦22灌浆速率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3个灌浆时期灌浆速率R2>R1>R3,花后30 d灌浆基本完成。籽粒灌浆完成后进入脱水阶段,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高,扬麦15最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2 d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灌浆速率大,灌浆完成早,籽粒脱水快。花后30 d粒重>35 g可作为育种材料灌浆快慢的选择指标,生理成熟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可作为衡量小麦品种脱水快慢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小麦 扬麦 籽粒灌浆 籽粒脱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