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5)
- 2023(5219)
- 2022(4407)
- 2021(4205)
- 2020(3291)
- 2019(7383)
- 2018(7361)
- 2017(13819)
- 2016(7823)
- 2015(8612)
- 2014(8484)
- 2013(8186)
- 2012(7861)
- 2011(7040)
- 2010(7539)
- 2009(6847)
- 2008(6901)
- 2007(6376)
- 2006(5903)
- 2005(5538)
- 学科
- 济(25282)
- 经济(25251)
- 管理(23305)
- 业(22940)
- 企(19303)
- 企业(19303)
- 农(9947)
- 策(9570)
- 中国(8891)
- 财(8408)
- 方法(7193)
- 制(7183)
- 业经(6848)
- 地方(6799)
- 农业(6304)
- 及其(6203)
- 贸(6007)
- 贸易(5998)
- 理论(5973)
- 银(5946)
- 银行(5942)
- 易(5877)
- 行(5712)
- 数学(5652)
- 政策(5560)
- 数学方法(5500)
- 划(5251)
- 方针(4944)
- 技术(4937)
- 述(4850)
- 机构
- 学院(105258)
- 大学(101759)
- 济(42135)
- 经济(40974)
- 管理(38986)
- 研究(38120)
- 理学(32134)
- 理学院(31774)
- 管理学(31252)
- 管理学院(31014)
- 中国(30520)
- 财(22068)
- 京(21911)
- 科学(21543)
- 江(19149)
- 所(18944)
- 中心(17782)
- 研究所(16714)
- 农(16579)
- 财经(15957)
- 州(15030)
- 范(14528)
- 院(14447)
- 师范(14388)
- 经(14363)
- 北京(14257)
- 技术(13394)
- 业大(13201)
- 省(13057)
- 农业(12498)
- 基金
- 项目(62807)
- 研究(50591)
- 科学(48509)
- 基金(42467)
- 家(36209)
- 国家(35839)
- 科学基金(30269)
- 社会(29430)
- 社会科(27786)
- 社会科学(27782)
- 省(25452)
- 教育(24471)
- 编号(22312)
- 划(21041)
- 基金项目(20976)
- 成果(19777)
- 自然(18427)
- 资助(18028)
- 自然科(17948)
- 自然科学(17941)
- 自然科学基金(17630)
- 课题(16932)
- 重点(14484)
- 发(14367)
- 年(14274)
- 性(13897)
- 部(13779)
- 项目编号(13271)
- 创(13249)
- 策(12465)
共检索到177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历燕 张京陶 翟银海
该文研究了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的空间分布格局 ,为典型的聚集分布 ,提出成虫扬飞阶段化学防治区域 ;通过对该虫聚集机制的研究 ,明确提出虫源树概念及其外表特征 ,极大地缩小了非扬飞阶段化学防治的范围 ;通过越冬规律的研究 ,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仅对数量极少的虫源树根部进行防治的策略 ;采用磷化铝根部土壤熏蒸防治试验 ,有效率达 90 3% .这种以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为依据科学合理制定的防治策略 ,能有效地减低化学防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国洋 吴鸿 吴中堂
从一系列农药新老品种的单剂及混合使用、施药方法,施药浓度和时间等方面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龟蜡蚧若虫孵化率达80%到泌蜡固定初期用喷雾法防治效果好。选用(1)40%杀扑磷乳油与90%石油孔剂1.0:1.3混配3000倍液,(2)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与90%石油乳剂1.0:1.0混配的1500倍液,(3)40%杀扑磷孔油3000倍液,能基本控制该虫对悬铃木的危害,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也是值得生产应用中重视的药剂。
关键词:
日本龟蜡蚧 化学防治 悬铃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建昌 赵锦年 张国贤 陈行知 吾中良 鲍丽芳
在松墨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进行化学防治是有效可行的。采用12%倍硫磷150倍液+4%聚乙烯醇1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林间喷雾,其防治效果十分显著,死树减退率可达100%,取食疤痕减退率为96.4%,有效期达20d左右,且成本较低。打孔注射方法,采用甲胺磷1∶3(体积比),9mL/株处理效果较好。9711型聚乙烯醇使倍硫磷残效期延长至28d,可作为倍硫磷的助剂使用;BA154粘着剂效果不理想,与倍硫磷产生拮抗作用。
关键词:
松墨天牛,化学防治,防治方法,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希武 马军
从作物-昆虫-杀虫药剂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讨论了害虫的化学防治与作物抗虫性的相互关系。植物体内的某些次生性物质常是抗虫性利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些次生性物质可以诱导昆虫体内的解毒酶系,而该酶系又能降解化学防治施用的杀虫药剂,从而加强害虫的抗药性。具有抗药性的昆虫由于含有大量的解毒酶系,会使某些抗虫品种对该昆虫种群的抗性降低甚至丧失。此外,杀虫药剂还可通过改变作物本身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营养质量以及次生性物质的产生,进而影响昆虫与寄主植物以及与杀虫药剂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进添 宾淑英 凌远方 刘展眉
通过药效试验对农保乐、农哈哈杀虫素、杀虫单、毒死蜱、功夫、灭扫利和万灵轮用在大田中防治香瓜上美洲斑潜蝇的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农保乐、农哈哈杀虫素、毒死蜱、功夫、灭扫利和万灵轮用处理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是90.89%、89.85%、84.95%、84.35%、73.76%和56.78%,防治收益分别为4306.40、4271.10、3783.80、3722.20、2294.60和1346.20元/hm2。同时,农保乐和农哈哈杀虫素对美洲斑潜蝇主要寄生天敌釉姬小蜂Chrysocharissp.、新釉姬小蜂Neochrysocharissp.和潜蝇茧蜂Opiussp.较安全。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化学防治 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来 郭德金 吕刚 衣杰 刘丽华 傅民杰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种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疣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插秧前采用毒土法施药 ,施用马歇特(1125gai·hm -2)、赛龙(636gai·hm -2)、稻草克(1125ml·hm -2) ,药后43d,株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0%、85.4 %、85.8% ;插秧后25d采用茎叶喷雾施药 ,施用韩乐天(52.5ml·hm -2),药后35d,株防治效果达89.6%。
关键词:
疣草 化学除草 水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时春喜 惠浩浩 郭建挺 王永林 孙娟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适于大蒜叶枯病防治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于2009和2010年分别对防治大蒜叶枯病的9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09和2010年供试药剂在田间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大蒜叶枯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其中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的1 500和1 800 g/hm2对大蒜叶枯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70%代森联WG 1 200 g/hm2、75%百菌清WP 1 200 g/hm2、25%嘧菌酯SC 1 200 g/hm2、3%中生菌素WP 750 g/hm2,2年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 田间试验 化学防治 杀菌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群 杜周和 左艳春 李文学
本试验通过选用5种不同药剂(组合),即百草枯、使它隆、使它隆+洗衣粉、使它隆+食盐、使它隆+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进行化学防治,并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显示:其2次除草的总株防效分别可以达到98.9%、94.62%、92.22%、91.18%、90.03%,2种浓度的株防效平均值分别为95.33%、91.46%,并且,在第2次施药中,后3种没有显著效果,只需进行一次除草即可;由此表明:使它隆+食盐组合是最佳的除草方法。
关键词:
化学防治 除草剂 差异显著性测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庆玲 屠涵舒 王梦琪 史亚东 刘晔 赵爽 王海滨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史燕 管志勇
[目的]茶用菊叶部病害田间连年发生,制约‘滁菊’产业的发展。为明确‘滁菊’叶部病害致病菌并筛选出有效化学农药,以有效防治‘滁菊’病害的发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与致病性测定,分析导致‘滁菊’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并采用平板毒力测定13种农药的抑菌效果,筛选有效药剂及防治浓度;采用叶片菌丝贴接法对盆栽‘滁菊’幼苗接种致病菌,进一步在盆栽活体幼苗上测定筛选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从‘滁菊’病害叶片分离的主要致病菌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平板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对链格孢菌(CJ31、CJ4-1)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己唑醇对链格孢菌(CJ3-1、CJ37)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异菌脲对链格孢菌(CJ30)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且EC_(50)值均低于7 mg·L~(-1)。盆栽药效测定表明,异菌脲500倍液和己唑醇3000倍液对链格孢菌具有较好防效。[结论]导致‘滁菊’中心产区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链格孢菌,引起‘滁菊’的黑斑病。推荐将异菌脲、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作为‘滁菊’田间叶部病害防治的首选药剂。本研究结果为‘滁菊’叶部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晓坤 吴毅歆 毛自朝 何月秋
以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漂浮育苗池水和人工接种不同菌量的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休眠孢子悬浮液,分析病菌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致病性差异,观察病菌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传播距离、侵染程度和带菌水浇灌处理后的病情,并在水培育苗池中进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漂浮育苗有利于根肿病传播,且发病程度与接种的孢子悬浮液带菌量呈正相关,当以103、104、105、106、107个/g的菌量接种时,漂浮育苗植株的发病率分别为9.51%、19.88%、44.31%、63.65%、76.00%,传统旱育苗植株的发病率分别为5.33%、1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 樊民周 卫军锋 安德荣 全鑫
分别从陕西咸阳、兴平、杨凌、柔谷、眉县、岐山、凤翔等地采集辣椒病毒病标样126份,在室内通过单斑分离及回接验证得到5种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DA S-EL 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有黄瓜花叶病毒(CM V)、烟草花叶病毒(TM 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蚕豆萎蔫病毒(BBW V),其中CM V和TM V是优势毒原种群,分别占检测样品的60.31%和30.94%。在室内分别以CM V和TM 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和心叶烟为测试寄主,采用半叶法对接种叶片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后涂施病毒抑制剂,测试了7种病毒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秋芽 刘思乡 罗琼 谷松林 梁秋月
采用选择性化学药剂控制湖南省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测定单一病虫为害损失和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结果表明:病虫害致水稻有效穗减少、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其复合损失,造成早稻减产率分别为8.5%、9.0%、8.5%、5.3%、17.4%;晚稻分别为7.5%、11.4%、10.6%、5.7%、19.2%.
关键词:
水稻 病虫 产量损失 化学防治 耒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项晶 杨飞 蒋丽琳 范良英 范玉洁 毕亚玲
碎米知风草(Eragrostis japonica)是稻田恶性禾本科杂草之一,为明确影响碎米知风草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并筛选有效的化学防除药剂,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分别测定了温度、光照、pH、盐胁迫、渗透势、埋土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评价了27种稻田除草剂对碎米知风草的活性。结果表明,碎米知风草种子在20℃~40℃内均能萌发,恒温条件下最适萌发温度为35℃,变温条件下为35℃/25℃;其种子对光照较为敏感,黑暗条件下无法萌发;pH在4~10范围时种子萌发率达80.67%以上;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呈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达到160 mmol·L~(-1)时种子停止萌发;碎米知风草种子对水势较为敏感,抑制萌发率50%时水势为-0.35 MPa;当埋土深度达到0.8 cm时可完全抑制种子萌发。活性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土壤处理乙氧氟草醚、噁草酮、丁草胺、异噁草松、硝磺草酮、丙草胺、莎稗磷、二甲戊灵、仲丁灵、扑草净、环戊噁草酮等11种药剂对碎米知风草的抑制效果较强,鲜重抑制率达96.28%以上;茎叶处理药剂噁唑酰草胺、禾草丹、敌稗、吡唑喹草酯、苯丙草酮等5种药剂对碎米知风草的鲜重抑制率在92.16%~99.36%之间。该结果可为稻田碎米知风草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方式 除草剂 杂草 水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建兴 杨忠岐 任晓红 梁小明
对红脂大小蠹越冬部位及虫态,胁迫条件下的寄主、生活习性进行模拟试验,对各地红脂大小蠹的年生活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红脂大小蠹各主要发生地,该害虫主要在油松伐桩、衰弱树和新死亡树的根部以大龄和老熟幼虫或少量成虫越冬。在山西、河北和河南、陕西的北部部分发生区,油松伐木树皮下也是红脂大小蠹的重要越冬场所之一,红脂大小蠹成虫还可以转主为害。林地火灾、割松脂作业过度和偷砍乱伐等人为不良因素干扰的林地,红脂大小蠹发生程度较重。做好林地的防火、防盗伐,合理的抚育是控制红脂大小蠹发生非常重要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