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0)
2023(5246)
2022(4328)
2021(3857)
2020(3220)
2019(6881)
2018(6558)
2017(12003)
2016(6769)
2015(6930)
2014(6541)
2013(6374)
2012(5739)
2011(5063)
2010(4802)
2009(4371)
2008(4192)
2007(3481)
2006(2891)
2005(2259)
作者
(22547)
(18920)
(18813)
(17608)
(12034)
(9440)
(8233)
(7538)
(7346)
(6575)
(6566)
(6211)
(6181)
(6137)
(5940)
(5758)
(5733)
(5630)
(5579)
(5399)
(5078)
(4743)
(4395)
(4393)
(4329)
(4233)
(4136)
(4117)
(4055)
(3913)
学科
(23453)
经济(23424)
(18453)
管理(18295)
(13975)
企业(13975)
方法(11973)
数学(11022)
数学方法(10946)
(7484)
(6644)
(6422)
贸易(6422)
(6283)
(6193)
中国(5713)
业经(5490)
农业(5275)
技术(4691)
环境(4465)
(4237)
财务(4236)
财务管理(4232)
企业财务(4042)
产业(3795)
(3769)
(3564)
(3439)
地方(3430)
(3409)
机构
大学(95658)
学院(94965)
(36837)
经济(36317)
管理(35015)
研究(34225)
理学(31916)
理学院(31521)
管理学(30830)
管理学院(30691)
(29889)
科学(25533)
农业(24520)
业大(23592)
中国(23079)
(19287)
(19117)
研究所(18191)
农业大学(16977)
中心(15095)
(14370)
(13095)
(12722)
(12588)
财经(12445)
(12438)
实验(12101)
科学院(11901)
(11803)
实验室(11577)
基金
项目(75839)
科学(58390)
基金(56610)
(53970)
国家(53563)
研究(44600)
科学基金(44296)
自然(32238)
自然科(31553)
自然科学(31537)
自然科学基金(31012)
基金项目(30902)
(30405)
社会(29701)
社会科(28282)
社会科学(28273)
(26158)
资助(22035)
教育(20010)
计划(17911)
重点(17563)
科技(16439)
(16401)
(15782)
(15780)
科研(15684)
(15631)
创新(15421)
编号(15085)
(14232)
期刊
(32025)
经济(32025)
学报(27916)
(26484)
科学(21198)
研究(20250)
大学(19320)
学学(19045)
农业(18353)
中国(14730)
管理(10714)
(10072)
(9958)
业大(9379)
农业大学(8258)
(7056)
经济研究(6334)
业经(6177)
科技(6077)
(5806)
金融(5806)
财经(5765)
中国农业(5480)
技术(5321)
自然(5214)
林业(5190)
(4880)
商业(4878)
问题(4696)
自然科(4468)
共检索到12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灿  徐庆国  李海林  彭波  伍旭东  
以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EMS,NaN3及MNU处理3个不同水稻品种的种子,对水稻秧苗期和齐穗期的主要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诱变剂处理后水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因品种与诱变浓度而异.诱变处理后水稻的生理抗性降低,表现为叶片中SOD活性下降,MDA含量随诱变剂处理的浓度升高而增加.秧苗期、齐穗期的SOD活性与MDA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即SOD活性高的处理MDA含量相对较低.同时,试验证明诱变后不同的水稻品种在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方面的代谢特性差异较大.与杂交稻恢复系品种相比,诱变处理后常规稻的生理抗性减弱较明显.水稻在生理方面的这些变化情况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的遗传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永亮  宋同明  
简述了化学诱变的发展简史。系统介绍了玉米化学诱变的特点,处理方法和效果,详细分析了玉米化学诱发突变在解决某些基本生物学问题中的价值和育种领域里的可能应用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宏宇  李菁菁  祁高富  喻子牛  赵秀云  
对1株产蛋白酶的枯草芽胞杆菌(Z5)进行化学诱变,筛选得到1株产较高酶活性、大分子质量蛋白酶的菌株。检测该蛋白酶对底物明胶的分解能力,发现该蛋白酶的分子质量约为100 ku,还原剂巯基乙醇对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处理该蛋白酶后,用茚三酮法测定酶活性,发现该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6,最适温度为50℃,并且该蛋白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70℃处理10 min仍能保留50%左右的酶活性。由于此蛋白酶在分子质量及最适pH方面均不同于已报道过的枯草芽胞杆菌蛋白酶,推测其为一种新型的蛋白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霞  梁燕  李翠  秦蕾  李云洲  
化学诱变因其点突变比例和突变频率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诱发育种。近年来,用此方法获得的突变材料,成为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进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化学诱变的特点与发展历史,总结分析了诱变材料、诱变剂种类以及诱变方法如浓度、时间、温度等对诱变效率的影响,综述了化学诱变技术在国内外蔬菜育种研究中的进展及成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芬  井金学  王美南  王阳  
 采用3个pH值缓冲液,4个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及6个时间处理,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诱变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缓冲液pH值为7.0时,经0.03mol/LEMS溶液处理6~8min,小麦条锈菌条中27号小种夏孢子的死亡率达83.6%~85.8%,符合微生物诱变经验指数最佳诱变剂量的选择标准。不同毒性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对EMS的敏感性不同,且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毒性较弱小种的生活能力及抗逆能力明显强于毒性较强的小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进娟  冉广葵  张召荣  刘义华  赵守忠  肖丽  张勇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SP5代芥菜变异选系的叶片为材料,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航天诱变对芥菜不同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下一步开展芥菜航天诱变育种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芥菜变异选系与对照相比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不同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其中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最小;不同芥菜品种对航天诱变敏感性不同,其中棒菜S50变异选系最敏感,各指标基本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茎瘤芥JL209变异选系最不敏感;不同发育时期芥菜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幼苗移栽40 d比80 d芥菜变异株系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鹏  魏松红  王艳辉  姚洪平  范燕菊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咪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咪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英  卢存福  兰小中  杨凤娇  金德善  乔佩  卢骁  玉猛  陈玉珍  
为分析系列化学诱变对玉米自交系AS-9诱变后代的影响,以玉米自交系AS-9及其化学诱变自交第1代M1和第4代M4为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同时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6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诱变M1和M4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数普遍高于对照;能在2代玉米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有54对,占引物总数的79.41%;M1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364 7,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12处,可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基础材料(ⅠCK)为一类,诱变系为一类;M4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34 6,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广荣  张子学  张从宇  胡能兵  隋益虎  李杰勤  
【目的】以蝴蝶兰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诱导多倍体。【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蝴蝶兰试管苗离体叶片进行诱变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时间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效应,比较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鉴定。【结论】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离体叶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较长,形成类原球茎的叶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表面粗糙、叶片厚实、植株较矮,生根数少而粗短。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差异大,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章清杞  白德朗  杨仁崔  
以杂交稻亲本胚乳糯质基因突变体南恢175wxR、湘恢288wxR、II-32wxB、明恢86wxR、蜀恢527wxR、明恢63wxR、龙特浦wxB以及D62wxB为材料,肉眼鉴定其自交后代胚乳性质,结果发现诱变糯质基因wx发生回复突变(即胚乳性质由糯质回复突变为非糯质),回复突变频率为0~6.34×10-5,平均为3.74×10-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申晓慧  
为了研究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Wega7F种子为供试材料,经~(60)Co-γ和甲基磺酸乙酯(EMS)两种诱变处理后,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植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对苜蓿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低剂量(150Gy)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高剂量(300和450Gy)抑制萌发率和幼苗生长。EMS处理均抑制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在低剂量条件下,~(60)Co-γ射线处理对株高有促进作用,高剂量会抑制植株生长;EMS处理则抑制苜蓿株高生长。两种诱变处理均促进苜蓿分枝,且低剂量处理下均有利于提高苜蓿单株鲜草产量。在~(60)Co-γ辐射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提高,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诱变提高了苜蓿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表现为POD>CAT>SOD。本研究结果表明,150Gy ~(60)Co-γ对苜蓿产量及株高影响显著,为苜蓿生产应用提供了一定利用价值;EMS处理更有利于增强苜蓿分枝能力,有利于苜蓿在观赏方面的提高及改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谢甫绨  
选用沈农8号为试材,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对空间诱变育种后代SP2和SP3代以及留地面对照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空间诱变对大豆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处理增加了沈农8号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3个层次的叶柄长度,上层叶柄长度总的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增加了4.27%,中层增加了2.83%,下层增加了2.73%,有利于增强植株中下层叶片的调节能力。空间诱变处理减小了沈农8号的叶柄与主茎夹角,当叶柄与主茎夹角较小时,太阳光可入射到叶层深处,改善植株底部叶片的受光状况。与留地面对照相比,叶色值和光合速率都有一定的提高,而蒸腾速率则相对降低。比如,在SP2代中,开花期的光合速率变幅为1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菲  尹伟伦  夏新莉  谢乾瑾  
利用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搭载高羊茅干种子,返地后研究了诱变当代种子萌发、外观形态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太空诱变后,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处理植株的高度及叶片宽度显著增加,但分蘖数与叶片数无明显变化。同时筛选出2株具有矮秆、多分蘖、细叶等特点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表明,突变体叶片单位面积的净光合速率、整株光合能力及蒸腾速率均高于对照,高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可能是导致突变体保持分蘖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力军  王俊敏  杨谦  骆荣挺  张铭铣  鲍根良  徐建龙  孙野青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柱  陈志强  张建国  王慧  郭涛  林轩东  
航恢七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15d后,从地面种植的诱变后代群体中筛选、测恢,选育而成的优良恢复系.其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航恢七号组配的一系列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突出,其中培杂航七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