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
- 2023(1247)
- 2022(993)
- 2021(983)
- 2020(897)
- 2019(1804)
- 2018(1808)
- 2017(2965)
- 2016(1761)
- 2015(1893)
- 2014(1832)
- 2013(1859)
- 2012(1815)
- 2011(1581)
- 2010(1590)
- 2009(1408)
- 2008(1406)
- 2007(1292)
- 2006(1134)
- 2005(986)
- 学科
- 管理(5056)
- 业(4739)
- 济(4253)
- 经济(4247)
- 企(3617)
- 企业(3617)
- 学(1932)
- 方法(1772)
- 农(1493)
- 技术(1413)
- 数学(1410)
- 数学方法(1385)
- 业经(1255)
- 财(1244)
- 制(1208)
- 人事(1204)
- 人事管理(1204)
- 药(1193)
- 中国(1096)
- 技术管理(1032)
- 理论(994)
- 组织(986)
- 农业(981)
- 及其(944)
- 服务(941)
- 虫(865)
- 害(832)
- 物(820)
- 划(812)
- 防(803)
- 机构
- 学院(26847)
- 大学(26750)
- 农(11227)
- 研究(11206)
- 科学(9456)
- 农业(9054)
- 管理(8333)
- 业大(7877)
- 理学(7494)
- 济(7391)
- 理学院(7345)
- 中国(7260)
- 经济(7115)
- 管理学(7017)
- 所(7016)
- 管理学院(6979)
- 研究所(6513)
- 京(6150)
- 农业大学(5947)
- 省(5469)
- 业(5023)
- 中心(4902)
- 室(4671)
- 技术(4397)
- 实验(4345)
- 科学院(4231)
- 江(4220)
- 实验室(4157)
- 重点(3906)
- 北京(3725)
共检索到38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玉林 李华 陶永胜
在控制条件下,以CaCN2(0,1.50,2.00,2.50mol/L)、H2CN2(0,0.12,0.24,0.36,0.48mol/L)、硫脲(0,0.13,0.26,0.39,0.53mol/L)处理黑虎香和霞多丽葡萄的双芽枝条,研究各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葡萄休眠枝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萌芽整齐度指标上,CaCN2优于H2CN2和硫脲,但最大萌芽率之间差别较小。对单一药剂,促进萌发效果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最大萌芽率没有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永胜 房玉林 李华
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冬季,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尔诺、玫瑰蜜4个葡萄品种的休眠冬芽进行了破眠剂处理,以提高第2年葡萄枝条萌芽率。结果表明,在冬季气温最低时(1月10日左右)处理,4个葡萄品种的萌芽率均有提高;1.0%H2CN2+1.0%吐温80处理萌芽率提高最大;不同葡萄品种对破眠剂处理的反应不同,梅尔诺、佳美处理后萌芽率提高最大,与霞多丽、玫瑰蜜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振 翟衡 张克坤 党园 杜远鹏
【目的】应用伤害度-温度回归直线(LT-I)的方法研究枝条低温放热(LTE),比较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枝条的抗寒性。【方法】采用差热分析系统(DTA)对巨峰葡萄枝条进行低温放热分析,三点法确立韧皮部、髓及木质部伤害度-温度回归方程(LT-I),并用传统低温冷冻处理测定褐变率及电导率进行验证。【结果】LT-I分析得到的伤害度与传统低温冷冻处理的褐变率及电导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83,说明LT-I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葡萄枝条抗寒性分析。7个酿酒品种在降温过程中的韧皮部LT-I斜率不同,从小到大依次为贵人香<西拉<赤霞珠<美乐<霞多丽<蛇龙珠<熊岳白;韧皮部的致死温度从高到...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抗寒性 LT-I 低温放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娟 王晓宇 田呈瑞 赵旗峰 马小河 唐晓萍 马婷婷 马锦锦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
关键词:
葡萄 品种特性 酚类物质 酿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婉平 刘敏 王皆行 姚衡 成正龙 窦俊霞 周晓明 房玉林 孙翔宇
【目的】针对气候炎热葡萄产区夏季高温导致的高温胁迫、果实成熟过快、糖高酸低,进而影响葡萄酒品质等现状,探讨炎热气候条件下喷施抗蒸腾剂(Anti-transpirant)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生理指标、果实与葡萄酒相关品质的综合影响,旨在为改善炎热气候产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综合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在新疆和硕县开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 Sauvignon,CS)和‘雷司令’(Vitis Vinifera L.cv. Riesling)为材料,于2017年7月26日、8月9日两次喷施抗蒸腾剂后,对叶片采样并测定光合指标、气孔特性、生理指标,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监测成熟度变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对成熟期果实中葡萄糖与果糖含量进行测定;采收后(‘雷司令’:8月16日;‘赤霞珠’:9月8日)采用小容器酿造法酿造赤霞珠干红与‘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终止发酵后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结果】抗蒸腾剂显著降低了酿酒葡萄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两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抗蒸腾剂处理显著减小了‘赤霞珠’和‘雷司令’的未成熟叶片气孔宽度(41.02%、46.94%)、开张程度(59.59%、67.43%)及分布密度(13.84%、4.97%),从而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降低水分散失;抗蒸腾剂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并降低了‘雷司令’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植株减轻高温胁迫;抗蒸腾剂处理后,能够显著延缓果实还原糖含量积累和有机酸的降解,成熟期‘赤霞珠’与‘雷司令’果实中总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6.6 g·L~(-1)、11.7 g·L~(-1),总酸含量分别增加0.57 g·L~(-1)、0.76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降低,‘赤霞珠’和‘雷司令’葡萄酒的酒精度分别降低了0.71%、0.39%。【结论】抗蒸腾剂具有调节光合特性、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高温能力、降糖增酸、降低酒精度的作用,具有易操作、低成本、综合效果好等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果 张劲 黄小云 张瑛 谢太理 谢林君 余欢 周咏梅 周思泓
【目的】初步分析广西特色酿酒葡萄品种‘桂葡6号’和‘凌丰’葡萄黄烷-3-醇组分特征,为今后系统开展特色酿酒品种酚类物质代谢相关研究奠定方法基础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发育期毛欧杂种‘凌丰’和野生资源选育的‘桂葡6号’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其果皮和种子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含量,并与欧亚种‘赤霞珠’比较。【结果】浆果整个发育期中,‘桂葡6号’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总量显著高于‘赤霞珠’和‘凌丰’;浆果成熟期,‘桂葡6号’和‘赤霞珠’种子中黄烷-3-醇显著高于‘凌丰’;葡萄果皮和种子中黄烷-3-醇总量、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棓儿茶素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随发育期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果实成熟后期,‘凌丰’和‘桂葡6号’葡萄果皮中3’5’-羟基取代黄烷-3-醇比例高于‘赤霞珠’,而整个发育期‘桂葡6号’种子中3’5’-羟基取代黄烷-3-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结论】野生资源选育的‘桂葡6号’果皮和种子中黄烷-3-醇含量和3’5’-羟基取代黄烷-3-醇的比例较高,说明‘桂葡6号’黄烷-3-醇酚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在提高葡萄酒柔顺度和护色方面具有良好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美 陈尚武 张文 马会勤
以采自北京的2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对插条内真菌的种类进行了检验,探索了通过热处理脱除插条中潜在病原真菌的方法,观察统计了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的水浴热处理对插条萌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处于生理休眠期和环境休眠期的2个葡萄品种的4份插条样品中均检出了葡萄座腔菌属和链格孢属真菌,其他检出的主要真菌还包括:镰刀菌属和胶孢炭疽菌属真菌等。对葡萄插条进行40℃水浴0.5~5.0h,不能达到脱菌的效果,60℃水浴0.5h则会使葡萄插条的萌芽率降为0,50℃水浴,时间持续0.5~5.0h均能将插条内的真菌完全脱除,这个处理条件对处于生理休眠期的插条,还具有明显提高萌芽率和生根率的作用,有利于冬季和早春葡萄提早...
关键词:
葡萄 插条内真菌 热处理 萌芽 生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艳 尹翠 孙利鑫 罗国安 张亚红
研究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种设施内环境温度对红地球葡萄枝条萌芽前期和需热量的影响,进而挑选出适宜设施内应用的需热量模型。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区土壤加温处理,设置(25±1)℃/(15±1)℃(昼/夜)(以下简称T25)和(20±1)℃/(15±1)℃(昼/夜)(以下简称T20)和常温处理(日光温室土壤平均温度15℃,塑料大棚土壤平均温度7℃,以下简称CK)3个温度梯度,采用6种需热量模型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值进行估算。(1)在葡萄枝条萌芽前期2种设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萌芽前期 土壤温度 需热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房玉林 孙伟 万力 惠竹梅 刘旭 张振文
【目的】了解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技术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欧亚种酿酒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黑比诺(Pinot Noir)为试材,以不同的灌水量进行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RDI条件下,酿酒葡萄的副梢发生率、枝条生长量显著降低;随着调亏程度的加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均呈...
关键词:
调亏灌溉 酿酒葡萄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华 火兴三
在对目前酿酒葡萄区划热量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热量指标的比较和我国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以无霜期作为我国酿酒葡萄区划的热量指标,即以无霜期≥160 d(30年平均值,且在30年中无霜期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区划指标 热量指标 无霜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户金鸽 白世践 潘绪兵 陈光 赵荣华 蔡军社
旨在探讨不同砧木对马瑟兰葡萄酿酒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以2018年不同砧木(SO4、5BB、3309M和101-14)嫁接的酿酒葡萄马瑟兰为试材,以扦插苗为对照,2020,2021年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收,对果穗性状和酿酒品质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砧穗组合的果穗紧密度、果穗质量、平均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最大果粒质量、萎蔫数量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对照的果粒纵横径和平均果粒质量增加;砧木嫁接可提高马瑟兰葡萄的果粒纵横径、平均果粒质量、平均种子数量,但2 a的果粒质量变异系数差别不大。2020年M/SO4、M/5BB和M/3309M的果粒质量大多分布在1.01~1.25 g, M/101-14果粒质量大多分布在0.76~1.00 g; 2021年M/5BB、M/3309M和M/101-14的果粒质量大多分布在0.76~1.00 g, M/SO4果粒质量大多分布在1.01~1.25 g。砧木可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提高总酸质量浓度。经LCMS/MS法测定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结果显示,二甲花翠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花翠素,花葵素含量最少。与对照相比,M/5BB极显著提高了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6.62%;M/3309M和M/101-14提高了花色苷含量,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M/SO4极显著降低了花色苷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1.87%。
关键词:
马瑟兰 砧木 酿酒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思泓 张劲 黄小云 成果 郭荣荣 黄羽 陈国品 张瑛
【目的】研究掌握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各酿酒葡萄品种的白粉病抗性水平,为适宜广西地区避雨栽培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推广、栽培生产以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在葡萄白粉病发病盛期对广西避雨栽培的17个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调查及分析。【结果】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威代尔’和‘凌丰’均不抗白粉病,其中‘霞多丽’和‘赤霞珠’高度感病;‘白布娃’、‘野酿2号’和4个亲本不明的品种均抗白粉病,其中‘白布娃’和‘桂葡6号’表现高抗。【结论】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而大部分表现抗病的品种具有美洲种群或东亚种群血缘,是重要的白粉病抗病基因资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 王超萍 任艳华 刘司瑜 李少楠 房经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霞多丽’和‘维欧尼’2个酿酒白葡萄品种在乳山地区的品质特征,为白葡萄酒酿酒品种的利用、引种推广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霞多丽’和‘维欧尼’为试验材料,对二者转色期和成熟期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转色期与成熟期的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在成熟期,‘维欧尼’的粒重、横纵径、总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TSS较高,‘霞多丽’的总有机酸含量较高。从转色期到成熟期过程中,‘维欧尼’较‘霞多丽’的可溶性糖含量、TSS和总酚含量变化程度更大,且在糖组分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更快,其它性状变化程度相似。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维欧尼’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量高于‘霞多丽’。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都在18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在15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此外,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到5个与糖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代谢通路。[结论]不同时期的两个白葡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果实的总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TSS、总酚和横纵径等方面;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维欧尼’的果实性状发育比‘霞多丽’更快。研究推测,2个品种在糖酸合成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两个白葡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差异的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宏样 黄凤珠 李鸿莉 李冬波 徐宁 张瑛 刘红兵 卢江
以南方酿酒葡萄新品种"凌丰"为试材,在南方产区进行葡萄叶面积的测算方法及该品种两茬果(夏果和冬果)不同叶果比与产量和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叶长、叶宽及叶长×叶宽等叶形特征值与单叶面积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快速有效地测算该葡萄品种的群体叶面积;在南方湿热地区栽培酿酒葡萄,两茬果叶果比以5.5较合适,结果枝留叶7~8片叶,每条结果枝夏果留果重500 g左右,冬果留果重450 g左右为宜,即每条结果枝留果穗2~3穗,这样既保证有一定的产量,又能保证酿造用原料浆果有理想的糖度和酸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鑫 傅伟红 葛孟清 李腾 任艳华 马小河 刘崇怀 贾海锋 房经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酿酒葡萄(Vinifera)MYB(myeloblastosis)调控基因的基因型和单倍型,并分析果实颜色与单倍型组成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对72个酿酒葡萄品种的MYBA1和MYBA2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组成进行鉴定,同时对果实的颜色进行调查。[结果]PCR结果显示,在MYBA1位点,有56个品种能检测到VvmybA1a,只有1个品种检测到VvmybA1b,有16个品种只检测到VvmybA1c,有13个品种检测到VlmybA1-3,仅有3个品种检测到VvmybA1~(SUB),全部72个品种都未检测到VvmybA1~(BEN);在MYBA2位点,在6个欧美杂交种中检测到VlmybA1-2,在3个欧美杂交种中检测到VlmybA2,在29个品种中检测到VvmybA2r,在58个品种中检测到VvmybA2w。本试验出现了A、G、AB、AC-N、AC-NE1、AC-Rs、AE1、AE1E2、AF、C-N、C-NE1、C-Rs、CE1、C-RsF、C-RsE1、GF共16种单倍型组合。含有HapC-N这一单倍型的葡萄果皮大多数为紫黑色或蓝紫色,是着色品种的单倍体组成类型中含有最多的组合。欧亚种着色葡萄品种中数量最多的单倍型组合为AC-N,欧美杂交种着色葡萄品种中数量较多的单倍型组合为AE1。大多数欧亚种着色葡萄的单倍型组合为AC-N,而欧美杂交种葡萄中的AC-N、C-Rs和AE1E2的单倍型组合数量相当。[结论]酿酒葡萄MYB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其2个基因位点共10个等位基因形成不同的单倍型参与调控果实着色;单倍型数量与果皮颜色深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总体上呈现出含有着色功能基因越多则果皮颜色越深的规律;环境条件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果皮颜色产生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