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1)
- 2023(10160)
- 2022(8565)
- 2021(7773)
- 2020(6495)
- 2019(14141)
- 2018(13931)
- 2017(25761)
- 2016(14665)
- 2015(15827)
- 2014(15639)
- 2013(15135)
- 2012(13695)
- 2011(12462)
- 2010(12410)
- 2009(11783)
- 2008(11653)
- 2007(10425)
- 2006(9151)
- 2005(8283)
- 学科
- 济(49688)
- 经济(49588)
- 管理(47987)
- 业(41100)
- 企(33802)
- 企业(33802)
- 方法(20391)
- 数学(17541)
- 数学方法(17354)
- 财(17307)
- 农(16020)
- 制(15576)
- 环境(13876)
- 中国(13720)
- 学(13464)
- 业经(12883)
- 体(10610)
- 务(10539)
- 财务(10510)
- 财务管理(10486)
- 农业(10312)
- 银(10146)
- 划(10127)
- 银行(10091)
- 贸(10051)
- 贸易(10049)
- 企业财务(9945)
- 易(9813)
- 行(9553)
- 融(9408)
- 机构
- 学院(207553)
- 大学(207118)
- 济(80761)
- 经济(79019)
- 管理(75843)
- 研究(74357)
- 理学(65619)
- 理学院(64862)
- 管理学(63641)
- 管理学院(63292)
- 中国(54866)
- 科学(49392)
- 农(47370)
- 京(43905)
- 所(39671)
- 财(39530)
- 业大(38918)
- 农业(37454)
- 研究所(36385)
- 中心(33372)
- 江(31860)
- 财经(30953)
- 经(27984)
- 北京(27268)
- 院(27130)
- 省(26118)
- 农业大学(24976)
- 经济学(24711)
- 州(24590)
- 范(24464)
- 基金
- 项目(147256)
- 科学(113960)
- 基金(106383)
- 研究(99988)
- 家(97390)
- 国家(96612)
- 科学基金(80361)
- 社会(64157)
- 社会科(60769)
- 社会科学(60755)
- 省(58929)
- 基金项目(56801)
- 自然(53846)
- 自然科(52486)
- 自然科学(52463)
- 自然科学基金(51559)
- 划(49985)
- 教育(45015)
- 资助(42230)
- 编号(37599)
- 重点(34222)
- 部(31614)
- 创(31264)
- 发(31046)
- 制(30403)
- 计划(29916)
- 成果(29762)
- 创新(29428)
- 科研(28798)
- 课题(27566)
共检索到302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文
在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 ES- 1 0孕穗期至抽穗期 ,喷施不同的化学药剂 ,研究其对 ES- 1 0× 83- 2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喷施化学药剂 CSC3,CSC4,CSC7能极显著地提高制种产量 ,单产分别比对照增加 32 3.2 5 ,34 3.80 ,1 6 3.35 kg/ hm2 .喷施 CSC8增产幅度达到显著水平 .喷施 CSC1 ,CSC2使制种产量比对照减产 498.45 ,36 8.40kg/ hm2 ,减产极显著
关键词:
小麦 生态雄性不育系 制种 化学药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振华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马守才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交种种子的千粒重有提高作用 ;GENESIS和 BAU94 0 3不同程度对杂交种种子千粒重有降低作用 ,其中 BAU94 0 3影响更大 ;SQ- 1和 GENESIS对杂交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容重的影响与对照不喷药无显著差异 ,但 BAU94 0 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混合线形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建国 蒋爱湘 冯桂苓 石斯发 徐昕 冯刚 周之杭 梁咏东 尤文玲
施用化学杀雄剂后,对小麦花粉生活力、花药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表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津奥啉”使小麦花粉淀粉聚集能力极度降低,花粉染色率仅2.78%,花药重量降低65.5%;花药脯氨酸含量只相当于对照的61.2%;花粉表面及萌发孔等均发生畸形,从而导致小麦花粉败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凤梧 李慧敏 李洪武
连续五年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型化学杀雄剂EK和ES的杀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EK和ES是两个理想的小麦杀雄剂,自造孢时期至减数分裂期间,在1.35t/hm~2溶液剂量下,用EK7000×10~(-6)或ES6000×10~(-6)喷施,均可诱导95%~100%不育,结实率达80%以上;2.EK和ES对植株高度和穗下节间长度影响显著,但它们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化杀制种;3.建立了杀雄剂对植株农艺性状影响的回归方程式,它们可用于指导化杀制种和对喷药后的植株进行预测.
关键词:
小麦 杀雄剂 雄性不育 结实率 回归方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以 18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 SQ- 1为处理 ,研究了 SQ- 1的杀雄效果及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SQ- 1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 SQ- 1喷施剂量与时期下 ,供试品种均能被诱导产生大于95 %的雄性不育率。对参试品种而言 ,适宜时期为 Feekes8.0 - Feekes8.5 ,适宜剂量为 3.0~ 5 .0 kg/ hm2 ,以5 .0 kg/ hm2 效果最好。 SQ- 1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秋云 何觉民 罗红兵 黄科
为探讨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 ,在长沙自然气候条件下 ,通过分期播种对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 5 0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ES- 5 0是一个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生态雄性不育系 ,早播不育 ,晚播可育 ;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为 13℃ ,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抽穗前 2 1~ 13 d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友才 何觉民 罗红兵 刘雄伦
通过考察生态雄性不育小麦 ES- 10与 6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 (系 )及其杂交后代 F1 ,F2 ,BCF1 的育性变化规律 ,研究了 ES- 10育性转换的遗传机制 .结果表明 :ES- 10的雄性育性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与细胞质基因无关 ;其育性遗传表现出明显的数量遗传特征 ,为数量性状遗传 ,雄性育性受一组对环境条件 (主要为温光条件 )敏感的微效基因控制 .
关键词:
小麦 生态雄性不育系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鹏飞 宋瑜龙 张改生 赵新亮 巴青松 刘红占 祝万万 李志宽 王军卫 牛娜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不育系(S)-1376和保持系1376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多糖、脂类和蛋白等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软件cellSens Entry和IPP 6.0分别计算图片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的面积及分析各发育时期图像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保持系1376比较,(S)-1376花粉粒被KI-I2染成浅黄色,表明三核期其花粉中无淀粉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克慧 高翔 程西永 许海霞 董中东 崔党群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对16个K型不育系与12个恢复系组配的192个杂交组合的恢复度进行了鉴定,研究了不同不育系易恢性的差异以及恢复系的恢复力表现。结果表明,在16个不育系中,豫麦3号、豫农93019、豫农93151和漯珍1号的平均恢复度都在70%以上,为易恢性好的类型;豫教1号、豫农93221、S33、豫农92369、豫农92368和豫农92382的平均恢复度在60%~70%,为易恢性中等的类型;MS43、S34、豫麦21号、S43、矮82056和豫农212M2的平均恢复度在60%以下,为易恢性差的类型。在12个恢复系中,携带2对恢复基因的豫麦2号不仅平均恢复度高,而且在不同不育系间恢复力最稳定;...
关键词:
小麦 K型不育系 育性恢复 易恢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健 高庆荣 王大伟 郝媛媛 邱新民 姜辉 郭凤芝
【目的】对K、T、V、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净光合速率(Pn)与相关生理、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影响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光合速率的生理、环境因子。【方法】利用CIRAS-Ⅰ型光合仪对供试材料4个生育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的生理和环境参数(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光量子通量密度PFD、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叶片温度Ti、大气温度Ta和气孔限制值Ls)进行测定,并采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Pn、Gs与Tr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Pn与Gs、Tr的r=0.9305~0.9677、0.80...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光合速率 影响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凯 高庆荣 张保雷 于松 李楠楠 张磊 刘桓 杨志远 付修义
【目的】研究CMS小麦叶绿体显微结构的特性,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揭示CMS机理。【方法】以K、V、T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保持系(B)冀5418、育性恢复的F1和各自的质供体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i)为试验材料,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分析研究旗叶叶绿体的特性及差异。【结果】(1)K、V、T型不育系旗叶叶绿体结构异常,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甚至断裂,整个片层排列紊乱。保持系冀5418叶绿体紧贴细胞内膜,基粒片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滕晓月 刘传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俊源 孙国庆
以粘果山羊草Ae.19(Ae.kotschyi,19)为母本,中国春和云南铁壳小麦为桥梁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雄性不育株。再用普通麦78-1等为轮回亲本,与其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了K-19-78-1A等小麦雄性不育系。然后用500余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与K-19-78-1A进行测交,获得469个组合F1杂种,其中73个测交种(占总数的15.57%)能完全保持K-19型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其余396个测交种(占总数的84.43%)对K-19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表现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恢复度幅度为1.0%~97.5%。396份材料中有14.14%对K-19型不育系表现高度恢复,按国内法计算恢复度达到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梅拥军 马守才 李红霞
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F1小穗两边结实数、中间结实数等结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效应,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变幅为38%~48%;不育系(V)-90-110、(Ven)-90-110、(K)-224、(V)-224所配制的组合,在2个结实性状上,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均具有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效应,亲本5253、02-7-215、00-6-247、M8003具有使不育系恢复度提高的加性效应;双亲加性效应高的组合多数表现出其显性效应比较差;国...
关键词:
粘类小麦不育系 结实性状 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