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3)
- 2023(6626)
- 2022(5678)
- 2021(5084)
- 2020(4455)
- 2019(9911)
- 2018(9825)
- 2017(17999)
- 2016(10493)
- 2015(11820)
- 2014(11670)
- 2013(11561)
- 2012(11050)
- 2011(10100)
- 2010(10191)
- 2009(9683)
- 2008(9871)
- 2007(9058)
- 2006(8082)
- 2005(7631)
- 学科
- 济(35027)
- 经济(34946)
- 管理(32499)
- 业(28443)
- 企(24314)
- 企业(24314)
- 方法(13669)
- 学(13551)
- 财(13284)
- 制(13120)
- 数学(11338)
- 数学方法(11169)
- 农(9835)
- 中国(9525)
- 体(9220)
- 业经(8792)
- 体制(7770)
- 务(7674)
- 财务(7654)
- 财务管理(7628)
- 银(7420)
- 银行(7370)
- 融(7317)
- 金融(7314)
- 企业财务(7247)
- 行(7020)
- 环境(6595)
- 贸(6462)
- 贸易(6459)
- 易(6319)
- 机构
- 大学(158489)
- 学院(155102)
- 研究(61907)
- 济(58535)
- 经济(57182)
- 管理(50678)
- 中国(44674)
- 理学(42950)
- 理学院(42316)
- 科学(42247)
- 管理学(41370)
- 管理学院(41104)
- 农(39414)
- 京(34984)
- 所(34912)
- 研究所(31813)
- 农业(31584)
- 财(30773)
- 业大(30069)
- 中心(26678)
- 江(25642)
- 财经(23185)
- 省(22620)
- 院(22243)
- 北京(22086)
- 经(20959)
- 农业大学(20236)
- 州(19544)
- 科学院(18850)
- 范(18665)
- 基金
- 项目(105649)
- 科学(80173)
- 基金(75741)
- 家(70495)
- 国家(69976)
- 研究(68938)
- 科学基金(56637)
- 社会(41676)
- 省(41533)
- 自然(39722)
- 社会科(39294)
- 社会科学(39284)
- 基金项目(39198)
- 自然科(38703)
- 自然科学(38677)
- 自然科学基金(38003)
- 划(36428)
- 资助(32049)
- 教育(31794)
- 重点(25523)
- 编号(25253)
- 部(23100)
- 计划(23012)
- 制(22530)
- 发(22527)
- 成果(22019)
- 创(21992)
- 科研(21152)
- 科技(21112)
- 创新(20918)
共检索到24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校兰 李宏宇 杨伊婷 梁菁菁
对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制备巨菌草(Pennisetum sp.)腐植酸和黄腐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硝酸、盐酸、乙酸、草酸、氨水均能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或木质素从而生产腐植酸和黄腐酸,其中10.0%氨水提取巨菌草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高,其次为37.5%硝酸和37.5%盐酸,草酸和乙酸提取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毛霉(Mucor)、根霉(Rhizopus)、青霉(Penicillium)在巨菌草腐殖质的形成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根霉对木质素的降解程度最高,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敏 陈佩雯 吴克勤 林冬梅 陈静雯 魏起华 陈奶荣 饶久平
为探明菌草材料制备刨花板的工艺条件,以巨菌草为原料、改性脲醛树脂胶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板工艺,分析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施胶量3个因素对厚9 mm、目标密度720 kg·m~(-3)的板材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优化条件下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板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35 s·mm~(-1)、施胶量12%的条件下,巨菌草刨花板的剖面密度分布正常,表层与芯层密度比为(1.3~1.4)∶1,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和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达到14.9、1 807、0.48 MPa和7.2%,均满足GB/T 4897—2015对干燥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刨花板(P2)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可见,巨菌草是适合制作刨花板的非木质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茹 洪坚平
为揭示生物炭、腐植酸对Cr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太原市流涧村污灌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用3种施加量(0.3%,0.6%,0.9%)、不同生物炭(玉米秸秆炭MBC、稻壳炭RBC、小麦秸秆炭WBC)处理铬污染土壤,以不施生物炭腐植酸为对照,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污灌区土壤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中铬总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显著提高重金属铬污染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土壤蔗糖酶活性均呈现MSB(玉米秸秆炭)>WSB(小麦秸秆炭)>RSB(稻壳炭)的趋势;随着WSB、RSB、MSB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蔗糖酶、脲酶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速效钾、蔗糖酶随着施加量增加变化显著,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可能由于施加梯度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RSB>MSB>WSB的趋势;随着施加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仅在RSB 0.3%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相同施加量下,随着施加量增加到0.9%,过氧化氢酶活性较0.3%显著降低;不同处理下土壤中铬的固定作用明显,但各生物炭以及各施加量之间铬含量无显著差异,生物炭施加量较低施加量梯度差异小,没有达到吸附固定的最低界限。因此,在接下来的试验将对施用试验效果最好的玉米秸秆炭,增加生物炭的施加量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炭和腐植酸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雪松 何秀院 何敏
为探索研究腐植酸铵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笔者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铵与除草剂草甘膦配伍,可提高除草药效10%~15%,药效过程可提前2~5 d;腐植酸铵与烟嘧磺隆,2,4-D丁酯配伍不仅可提高药效20%,而且还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其抗逆性,腐植酸的抗蒸腾性,还可增加叶面喷药效率,这对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绿色环保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腐植酸铵 除草剂 配伍 增效 研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文会 岳琳 段二红 罗晓 廉静 杨勤
以酵母菌为生物模板,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TiO_2。在模板剂添加量为5.0%、水热合成温度为140℃、水热合成时间为4.5h、煅烧温度为350℃、煅烧时间为3.0h的制备条件下,所制备的TiO_2与未添加酵母菌模板的TiO_2相比,光催化降解酸性大红3R的性能提高23.3%。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制备的TiO_2为锐钛矿型,颗粒粒径为1920n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诗 林芝 余豪闯 罗宗志 庄益芬
为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巨菌草(Pennisetum sp.),设置6个青贮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添加绿汁发酵液组、添加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复合1)组、添加木聚糖酶组以及添加木聚糖酶+绿汁发酵液(复合2)组。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对青贮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的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干物质回收率升高;木聚糖酶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绿汁发酵液组的pH、气体损失率、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智毅 崔蕴涵 许金钗 叶大鹏 刘斌 翁海勇
为了探究菌草制浆的可行性,分析了绿洲一号和巨菌草两种菌草原料的化学组分和纤维形态,研究了菌草原料的硫酸盐法制浆性能,结果表明,绿洲一号和巨菌草的综纤维素含量均达到70%以上,α-纤维素含量为40.22%~47.14%,木素含量为20.66%~24.22%,灰分含量仅为2.73%~3.72%,平均纤维长度为1 054.59~1 614.80μm,平均宽度为23.51~42.47μm,长宽比为38.02~42.74.两种菌草的纸浆得率为45.85%~47.83%,皆可成浆.
关键词:
绿洲一号 巨菌草 纤维形态 制浆性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静 崔文芳 鲁富宽 胡云 张升 铁源 凌勃
【目的】为降低内蒙古平原灌区农业生产中氮肥用量且确保该区玉米持续绿色高产,开展了元泰丰BGF(Biogenic Gas and Fertilizer,简称BGF技术)有机肥/腐植酸和菌剂化肥减量技术对甜糯玉米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BGF有机肥及氮肥减量施用是副区,品种为金糯8号和金甜9号,副区为CK、有机肥1500 kg/hm~(2)(T1)、3000 kg/hm~(2)(T2)、4500 kg/hm~(2)(T3)、6000 kg/hm~(2)(T4),各处理比常规施氮量减量30%,施用量为纯氮210 kg/hm~(2)。【结果】BGF有机肥与腐植酸水溶液、菌剂的化肥减量技术对甜糯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对照相比,BGF有机肥与腐植酸水溶液、菌剂的化肥减量技术使金糯8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50.94%~38.56%,5.45%~25.69%、6.97%~41.01%,29.94%~106.87%、2.60%~38.54%,全氮、全磷含量显著提高0.006~0.026、0.017~0.092个百分点;使金甜9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显著提高6.98%~44.71%、3.19%~12.58%、4.66%~24.23%、37.85%~83.03%、4.41%~24.61%,全氮、全磷含量显著提高0.022~0.019、0.014~0.041个百分点,对糯玉米土壤性质改良效果优于甜玉米,适宜的用量能够显著增加糯玉米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20~40 cm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积累,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多富集于0~20 cm。同时,BGF有机肥与腐植酸水溶液、菌剂的化肥减量技术使甜、糯玉米产量分别提高5.38%~19.25%、12.23%~29.30%。【结论】五个处理中,T1效果对甜糯玉米产量及土壤性质的改善最显著,因此,生产中1500 kg/hm~(2)为适宜的推荐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宇 张星星 夏杜菲 赵磊 曹增强 陈向阳 陈阜 文新亚
为探究灌浆初期喷施新型腐植酸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NC),设置腐植酸低(0.75 L/hm~2,600×,LC),中(3.75 L/hm~2,120×,MC),高(7.50 L/hm~2,60×,HC)3个浓度梯度,在谷子灌浆初期喷施于叶面,测定产量、穗部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直链淀粉、黄色素、总黄酮、多酚等多个指标,分析谷子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新型腐植酸可以通过增加千粒重来增加产量,各处理的谷子产量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为HC>MC>LC>NC,MC和HC处理分别比NC增产18.5%和19.4%,谷子增产的最适新型腐植酸浓度介于60~120×。2)灌浆期喷施新型腐植酸可改善谷子籽粒品质,显著提高蛋白质、氨基酸、黄色素、多酚含量(P<0.05)。3)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的多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总得分由高到低为MC>LC>HC>NC,中浓度(3.75 L/hm~2,120×,MC)处理对品质提升效果最好。综上,叶面喷施新型腐植酸可以提升谷子产量,改善籽粒品质,中浓度处理综合表现最好。
关键词:
生物腐植酸 谷子 品质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童文 孙佩 杨晓 黄璐琳 胡尚钦
为了研究施用腐植酸肥对白芷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腐植酸肥在白芷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收获后测定产量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白芷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影响。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均可提高白芷产量及质量,其中以1.0 g.L-1浓度的黄腐酸进行叶面喷施综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白芷 腐植酸肥 产量 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娟 范云鹏 王梦琳 赵翰飞 李彬 胡元亮 袁菊 王德云
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大豆磷脂与甘草次酸质量比(脂药比)、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膜材比)和水浴温度3个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经过Design-Expert 7.0软件分析数据,得到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脂药比为9∶1,膜材比为2.5∶1,水浴温度为31℃。在最佳制备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包封率实测值为(83.46±0.55)%,与包封率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仅为0.47%。结论:Box-Behnken Design结合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甘草次酸脂质体工艺进行优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邓莎 钟凯 周密
为实现植物资源的最大化、高值化利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教学实验,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纤化纤维素为原料,设计了"高性能纤维素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的研究型综合实验。采用了一种球磨法与改性剂相结合的机械力-化学法,在常温、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使微纤化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并纤丝化为直径更小的酯化纳米纤维素,从而得到了疏水的纤维素薄膜,过程简单且易于控制。所制备的纤维素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水性及水蒸气阻隔性能。通过该实验,不仅使学生了解源于自然界中的科学前沿、激发其实验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云马 薛世川 夏风召 贾树龙 孟春香
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效果不同:对细菌的影响最大,真菌次之,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小。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性关系。
关键词:
腐植酸复合肥 土壤微生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晶 孙连月 周童晖 卜建超 方锦涛 张皓珊 何菲 李晶 林占熺
以菌草灵芝为原料,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旋转蒸发转速、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对菌草灵芝水提物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得率的关键因素,利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将菌草灵芝水提物制备成精粉纳米乳.结果表明:菌草灵芝水提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7∶1、提取温度93℃、提取时间3 h、旋转蒸发转速50 r·min~(-1)、离心转速9 000 r·min~(-1)、离心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得率为13.94%,实际得率为13.53%.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最佳制备条件:表面活性剂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4∶1,大豆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质量比2∶1,0.5%菌草灵芝精粉水溶液为水相.此条件下得到的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为球形,粒径为151.8 nm, zeta电位为-21.29 mV.可见,该响应面优化菌草灵芝水提物提取工艺的模型合理,结合伪三元相图法能成功制备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波1 张鸣2 卢爱民1 徐江艳1 梁剑茹2 周立祥2 徐峙晖1?
本文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生物法制备黄钾铁矾/草酸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过程。花状黄钾铁矾通过A.f-LX5细胞悬浮液氧化FeSO4得到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能有效地在紫外光照射下被黄钾铁矾/草酸体系催化降解,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制。二次回归方程用于拟合实验数据并进行过程优化。黄钾铁矾装载量0.2 g/L、草酸浓度3 mmol/L及pH值为4是二次回归模型预测的最优条件且被实验证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