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9)
- 2023(10239)
- 2022(9142)
- 2021(8607)
- 2020(7209)
- 2019(16548)
- 2018(16491)
- 2017(31596)
- 2016(17457)
- 2015(19505)
- 2014(19396)
- 2013(19243)
- 2012(17544)
- 2011(15761)
- 2010(15400)
- 2009(13845)
- 2008(13244)
- 2007(11251)
- 2006(9556)
- 2005(8048)
- 学科
- 济(64809)
- 经济(64737)
- 管理(47747)
- 业(45277)
- 企(37998)
- 企业(37998)
- 方法(32863)
- 数学(28635)
- 数学方法(28315)
- 农(16772)
- 学(16360)
- 中国(15703)
- 财(15632)
- 业经(14381)
- 地方(12994)
- 贸(12123)
- 贸易(12119)
- 易(11768)
- 农业(11328)
- 理论(11273)
- 技术(10975)
- 和(10867)
- 环境(10802)
- 务(10160)
- 财务(10102)
- 财务管理(10085)
- 制(9972)
- 企业财务(9570)
- 划(9364)
- 教育(9230)
- 机构
- 大学(245356)
- 学院(243574)
- 管理(97656)
- 济(89483)
- 经济(87435)
- 理学(86171)
- 理学院(85199)
- 管理学(83564)
- 管理学院(83153)
- 研究(81868)
- 中国(56265)
- 科学(56115)
- 京(52005)
- 农(47687)
- 业大(43423)
- 所(42424)
- 研究所(39573)
- 财(38961)
- 农业(38130)
- 中心(36290)
- 江(33453)
- 财经(32503)
- 北京(32224)
- 范(31443)
- 师范(31054)
- 经(29717)
- 院(29429)
- 州(27580)
- 技术(27302)
- 经济学(26019)
- 基金
- 项目(179995)
- 科学(139631)
- 基金(129816)
- 研究(125571)
- 家(116239)
- 国家(115312)
- 科学基金(97415)
- 社会(76493)
- 社会科(72443)
- 社会科学(72424)
- 省(71777)
- 基金项目(70149)
- 自然(66883)
- 自然科(65348)
- 自然科学(65331)
- 自然科学基金(64136)
- 划(60935)
- 教育(57229)
- 资助(53201)
- 编号(50433)
- 重点(40387)
- 成果(39761)
- 部(38577)
- 发(37898)
- 创(37762)
- 计划(35585)
- 创新(35219)
- 科研(35145)
- 课题(34672)
- 大学(32898)
共检索到332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以 18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 SQ- 1为处理 ,研究了 SQ- 1的杀雄效果及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SQ- 1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 SQ- 1喷施剂量与时期下 ,供试品种均能被诱导产生大于95 %的雄性不育率。对参试品种而言 ,适宜时期为 Feekes8.0 - Feekes8.5 ,适宜剂量为 3.0~ 5 .0 kg/ hm2 ,以5 .0 kg/ hm2 效果最好。 SQ- 1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建国 蒋爱湘 冯桂苓 石斯发 徐昕 冯刚 周之杭 梁咏东 尤文玲
施用化学杀雄剂后,对小麦花粉生活力、花药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表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津奥啉”使小麦花粉淀粉聚集能力极度降低,花粉染色率仅2.78%,花药重量降低65.5%;花药脯氨酸含量只相当于对照的61.2%;花粉表面及萌发孔等均发生畸形,从而导致小麦花粉败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振华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马守才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交种种子的千粒重有提高作用 ;GENESIS和 BAU94 0 3不同程度对杂交种种子千粒重有降低作用 ,其中 BAU94 0 3影响更大 ;SQ- 1和 GENESIS对杂交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容重的影响与对照不喷药无显著差异 ,但 BAU94 0 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混合线形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坤杨 张伟 张双喜 刘宏伟 王轲 杜丽璞 林志珊 叶兴国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杀雄剂SQ-1,开花期分别授以小麦花粉和远缘植物(黑麦、玉米)花粉,并在小麦授玉米花粉后的处理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葡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agp),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后产生的幼胚进行离体拯救培养,统计授粉小花数、接种幼胚数、膨大颖果数、结实粒数、萌发单倍体幼胚数和单倍体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凤梧 李慧敏 李洪武
连续五年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型化学杀雄剂EK和ES的杀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EK和ES是两个理想的小麦杀雄剂,自造孢时期至减数分裂期间,在1.35t/hm~2溶液剂量下,用EK7000×10~(-6)或ES6000×10~(-6)喷施,均可诱导95%~100%不育,结实率达80%以上;2.EK和ES对植株高度和穗下节间长度影响显著,但它们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化杀制种;3.建立了杀雄剂对植株农艺性状影响的回归方程式,它们可用于指导化杀制种和对喷药后的植株进行预测.
关键词:
小麦 杀雄剂 雄性不育 结实率 回归方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泽良 张吉林 郭元林 徐利远 尹春蓉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化学杀雄剂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效果很好,相对不育率为94.1%~100%,参试品种50%的相对异交结实率超过80%。喷药有效期长达20天左右,杂种纯度为94.6%~99.4%。小麦喷Sc2053(0.5kg/ha)后,株高降低5~10cm,穗颈节缩短1~4cm,但不影响异交结实。还结合本试验结果,讨论了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特点和影响异交结实的因素。
关键词:
小麦,化学杂交剂,杀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勇 孙其信 黄铁城 王力江
利用链霉素在普通小麦品系BAU92和BAU3338中分别诱导出雄性不育突变,遗传分析表明其不育性分别受隐性和显性细胞核基因控制。BAU92雄性不育突变体雄性器官败育彻底,遗传稳定;BAU3338雄性不育突变体雄性器官败育不彻底,自交有较低结实率。这些雄性不育材料可作为新的小麦雄性不育道传资源。链霉素诱变小麦雄性不育具有较好重视性,可作为创造小麦雄性不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遗传 链霉素 诱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在小麦发育的 Feekes8.5时期用化学杂交剂 GENESIS进行处理 ,分别在小麦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测定幼穗中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研究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化学杂交剂 GENESIS诱导后 ,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 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 GENESIS喷施剂量的增加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也相应增加 ,同时幼穗中乙烯释放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化机理在于 GENESIS诱导小麦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增加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小麦雄性不育有直接关系。同时 ,利用乙烯合成抑制剂 (AVG)处理细胞核质互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文
在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 ES- 1 0孕穗期至抽穗期 ,喷施不同的化学药剂 ,研究其对 ES- 1 0× 83- 2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喷施化学药剂 CSC3,CSC4,CSC7能极显著地提高制种产量 ,单产分别比对照增加 32 3.2 5 ,34 3.80 ,1 6 3.35 kg/ hm2 .喷施 CSC8增产幅度达到显著水平 .喷施 CSC1 ,CSC2使制种产量比对照减产 498.45 ,36 8.40kg/ hm2 ,减产极显著
关键词:
小麦 生态雄性不育系 制种 化学药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建敏 李式昭 杨恩年 李俊 刘于斌 蒲宗君
小麦SCT-1是以黄淮麦区发掘的温敏不育系BNS为基础转育成适应四川生境的温敏两用不育系。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对SCT-1的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T-1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不育度均达99%以上,可进行杂交制种;12月中旬及以后播种能自交结实,结实率可达50%以上,能实现自身繁殖。结合不同播期条件的花粉镜检法,11月上旬以前播种,SCT-1的花粉表现为完全碘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花粉表现为半不育,为育性的转换期;12月下旬以后播种,其花粉染色为正常可育类型。SCT-1与重庆温敏不育系C49S的比较结果表明,SCT-1在10月25日、11月2日和11月10日播种,不育度均达9...
关键词:
温敏小麦SCT-1 育性 分期播期 镜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勇 孙其信 黄铁诚 王力江
利用链霉素连续4年较系统地研究了诱变冬、春小麦不同基因型雄性不育的可行性和诱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处理小麦种子可降低田间出苗率,并诱导出程度不同的白化苗。不同小麦基因型对链霉素的敏感性不同。对链霉素的抗性和雄性不育株诱变率在不同品种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恢复类型的品种对链霉素反应较迟钝,保持类型的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00mg·L-1和1000mg·L-1的链霉素浓度处理后雄性不育株诱变率无明显差异。链霉素可在冬、春小麦不同基因型中诱导出雄性不育突变,不同年份和不同的基因型上有较好的重视性,诱变当代雄性不育诱变率可从0.13×10-3到13.07×10-3。诱变二代雄性不育诱变率在2.0...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链霉素 诱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先喜 梁作勤 田纪春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即发生败育,从而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或不正常三胞花粉,或者只有花粉壁而无原生质体。无论何种情况,均未观察到花粉囊壁发育的异常现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永斌 李和平 廖玉才
以长江流域及华中地区推广的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其成熟胚在3种诱导培养基和1 种分化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和分化频率。结果表明:不同诱导培养基在愈伤诱导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添加ABA的MB5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不同小麦品种对培养条件的反应不同,华9943、华9914等4 个品种在3 种培养基上的诱导频率相同,而其余品种在3种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在分化绿点和成苗率上,品种间差异十分明显,农大146、苏麦6号、扬麦158、华麦12号和华麦8号的再生力强。因此,在小麦成熟胚培养中,筛选优良的基因型—培养基组合是必要的。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愈伤诱导 分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士杰 刘双月 康明辉 杭向前
对AL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同型保持系的性状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比保持系单株分蘖增加1.358个,抽穗提早0.564天,穗长增加0.633cm,分别达到5%或1%水平;但是,在叶片电导率、株高、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旗叶长宽诸方面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AL型胞质败育花粉中有高度和轻度皱缩型及极少数的饱满圆型;而T型胞质的败育花粉几乎全属高度皱缩型。AL型与T型胞质的杂种间除穗长差异0.717cm,达1%水平外,其它7项指标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总之,AL型胞质与可育的普通小麦胞质和T型胞质相比,无不利的副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