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2)
2023(10724)
2022(9596)
2021(9105)
2020(7661)
2019(17815)
2018(17788)
2017(34409)
2016(18893)
2015(21288)
2014(21062)
2013(21056)
2012(19346)
2011(17386)
2010(17053)
2009(15518)
2008(14991)
2007(12956)
2006(11313)
2005(9782)
作者
(56616)
(46746)
(46571)
(44062)
(29788)
(22521)
(21054)
(18535)
(17958)
(16746)
(16096)
(15700)
(14963)
(14866)
(14522)
(14453)
(14139)
(14091)
(13409)
(13370)
(11836)
(11436)
(11408)
(10775)
(10534)
(10448)
(10340)
(10211)
(9478)
(9354)
学科
(72528)
经济(72434)
管理(54421)
(50756)
(42706)
企业(42706)
方法(35897)
数学(30896)
数学方法(30539)
(19483)
(18772)
(17752)
中国(17606)
业经(15934)
地方(14318)
理论(12999)
农业(12991)
(12884)
贸易(12878)
(12445)
(12350)
(12155)
技术(11640)
环境(11391)
(11368)
财务(11307)
财务管理(11284)
企业财务(10727)
(10297)
教育(10063)
机构
大学(269668)
学院(265770)
管理(107580)
(100620)
经济(98353)
理学(94340)
理学院(93256)
管理学(91481)
研究(91265)
管理学院(91045)
中国(65704)
科学(60533)
(58326)
(49712)
(47126)
业大(45021)
(43891)
研究所(43520)
中心(40308)
农业(39514)
(37775)
北京(36667)
财经(35981)
(35026)
师范(34582)
(33416)
(32853)
(30688)
经济学(28566)
技术(28476)
基金
项目(190334)
科学(148544)
基金(138209)
研究(134683)
(122674)
国家(121671)
科学基金(103304)
社会(82351)
社会科(77772)
社会科学(77747)
基金项目(74248)
(74063)
自然(70684)
自然科(68994)
自然科学(68973)
自然科学基金(67769)
(63425)
教育(61324)
资助(57381)
编号(54586)
成果(43602)
重点(42695)
(41539)
(39748)
(39425)
课题(37325)
科研(37219)
创新(36690)
计划(36044)
大学(34973)
期刊
(106926)
经济(106926)
研究(75291)
学报(48700)
中国(48341)
(44170)
科学(43705)
管理(38795)
大学(35845)
学学(33803)
(31368)
农业(31296)
教育(29057)
技术(22027)
(18734)
金融(18734)
业经(17731)
财经(16931)
经济研究(16606)
(16043)
图书(15069)
(14279)
科技(14015)
问题(13874)
理论(13604)
业大(13272)
(13077)
实践(12659)
(12659)
技术经济(12612)
共检索到376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鱼类的摄食行为是多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不同生态习性的鱼类在摄食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不同的。对于底层活动、夜间活动、深水活动的鱼类,由于生存环境光线较弱,非视觉器官,如化学感觉器官、电觉器官和侧线机械感觉器官等在摄食行为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化学感觉和机械感觉与鱼类摄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嗅觉化学感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行为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东  林浩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金显仕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江岚  黎玥  申晓东  韩碧泽  李建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闫培培  李文笙  
对硬骨鱼摄食调节机制的研究可以为鱼类养殖中优化饲料配方和养殖方式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在众多参与摄食调节的内分泌因子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家族多肽由于同时参与脑和胃肠道对食欲的调节,备受研究者关注。哺乳动物中存在3种类型的NPY家族多肽,其中NPY是脑中的促摄食因子,而肽YY(peptide YY,PYY)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是胃肠道中的抑摄食因子。这3种多肽与其共同的受体——NPY家族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作用。NPY家族多肽和受体被共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殷名称  
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和生长殷名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鱼类,仔鱼期,摄食,生长FEEDINGANDGROWTHOFTHELARVASTAGE.OFFISH¥YinMingcheng(ShanghaiFisheriesUniversity,2...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学武  唐启升  
鱼类摄食量的评估通常包括对个体摄食量的评估和对种群摄食量的评估。前者主要有室内直接测定法、基于消化道内含物的方法、生物能量学方法、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法以及根据耗氧量间接计算法等 5类方法。后者有生物能量学方法和多元回归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珍  彭克美  
 摄食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活动,受多种神经递质和调质的调节。5- 羟色胺 (5 -hydroxytryptamine, 5 -HT)是一种经典的神经递质,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可抑制摄食等。本文对 5 -HT的生物合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分布、参与摄食调节的受体及摄食调节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欧阳力剑  郭学武  
利用东、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测定年栖息平均水温、渐进体重、尾鳍外形比以及胃含物分析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了东、黄海103种鱼类的Q/B值。Q/B值总体范围从3.09(黄鱼安鱼康)到19.13(七星底灯鱼),平均值为7.97。根据Q/B值和生物量评估了鱼类种群年摄食量。黄海的重要鱼类(鳀鱼、竹荚鱼、鲐鱼、细纹狮子鱼和小黄鱼),共消耗了449万t/年。东海的重要鱼类(竹荚鱼、带鱼、发光鲷、鳀鱼和蓝点马鲛),共消耗了175万t/年。97种鱼类在黄海共摄食约466万t/年,在东海共摄食278万t/年。同时对东、黄海主要饵料生物(磷虾类、鳀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日本枪乌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渊源  王全阳  
摄食是鱼虾类的基本生命活动,也是取得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鱼虾的摄食行为是其摄食习性的行动表现,是由食欲、激发、探究、吞咽(或吐出)、饱食、饥饿的连锁反应才得以完成的,并且受神经系统控制。但是,环境因素和食物性状可以刺激摄食神经(下立脑中叶)的兴奋,使鱼虾得以完成摄食行为而得到营养物质。因此,研究鱼虾的摄食行为,不但在生理学、营养学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指导生产鱼虾饲料和饲养管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应祺  王军  钱卫国  曹道梅  张仲秋  柳玲飞  
大多数鱼类具有集群性,由于集群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对"鱼群"的定义或文字表达也各不相同。建议对运动方向较一致或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群采用"Schooling"一词表达。还介绍了探索研究鱼类集群的机制和鱼群群体功能的方法和发展沿革,鱼群结构、次群体和自组织群体的特征。提出采用数学模型的模拟仿真技术探索鱼群产生自组织结构现象的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这属于"唯像学"的方法,在大量观察数据和现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对鱼群集群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再将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推测或确定影响集群现象的主要因子或机制。计算机技术为建立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支持,采用模型仿真技术为研究鱼类群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庞杨洋  黄根勇  徐敏杰  张聪  庄岩  成永旭  杨筱珍  
为了解摄食行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群体生活的影响,选取12只附肢健全的雄蟹,使用高清摄像头连续6 d记录其在1 h内的摄食行为。结果显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50%,第2天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另外5 d,第1天摄食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另外5 d;河蟹摄食连续天数以连续摄食2 d的河蟹数量最多,各连续天数间蟹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连续摄食6 d的河蟹对饵料反应时间显著高于连续摄食3、4和5 d。河蟹摄食期间使用右螯、左螯和双螯的频率分别为55%、41%和4%。右螯比左螯长的河蟹比例为91.67%。螯长与摄食量无明显相关性,但螯长与体长存在正相关性(R~2=0.968 3,P<0.01)。结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占一半,平均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6%;摄食反应时间第1天最高,连续摄食可造成蟹对饵料的反应时间升高。雄性河蟹右螯较长,是摄食期间最常使用的螯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  谢从新  熊传喜  万新淼  
乌鳢仔龟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15个/ml、7~8个/ml和5~6个/ml时,日摄食率分别为13.71%、7.04%和3.4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重阳  陈明  冯国富  郭强  周旭  侍国忠  陈冠奇  
针对目前检测方法特征单一、样本数量少和鲁棒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机器学习的鱼类摄食行为的检测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鱼群摄食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和特征融合处理,通过构建3层的BP神经网络对鱼群摄食行为进行检测。与SVM和KNN检测效果进行对比,BP神经网络的效果最好,精度可达97.1%。与传统的基于单一纹理特征方法相比,在保证时效性和增强鲁棒性的同时,准确率提高了4.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