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5)
2023(5663)
2022(4749)
2021(4553)
2020(3678)
2019(8471)
2018(8783)
2017(15377)
2016(9078)
2015(10596)
2014(11133)
2013(10478)
2012(9798)
2011(8807)
2010(9005)
2009(8121)
2008(8015)
2007(7696)
2006(6746)
2005(6316)
作者
(26881)
(22003)
(21895)
(21180)
(13940)
(10515)
(10071)
(8750)
(8596)
(8261)
(7564)
(7555)
(7355)
(7174)
(7036)
(6739)
(6721)
(6573)
(6471)
(6367)
(5711)
(5574)
(5366)
(5244)
(5178)
(4974)
(4943)
(4790)
(4668)
(4527)
学科
(28431)
经济(28381)
管理(24621)
(20614)
(15854)
企业(15854)
中国(11657)
(10987)
方法(10462)
(9121)
(8238)
理论(8223)
数学(8220)
数学方法(8094)
(8029)
农业(7184)
教育(7169)
业经(6950)
(6922)
地方(6463)
(6396)
银行(6371)
(6125)
教学(5903)
(5684)
贸易(5673)
(5631)
劳动(5614)
(5501)
(5423)
机构
学院(122140)
大学(119860)
(42674)
研究(41685)
管理(41405)
经济(41349)
中国(33862)
理学(33834)
理学院(33375)
管理学(32520)
管理学院(32290)
(27174)
科学(26668)
(23105)
(22708)
(22522)
(22196)
中心(20122)
研究所(19672)
业大(18462)
农业(17958)
(17848)
(17724)
师范(17583)
技术(17574)
北京(17311)
(16928)
财经(16542)
(15442)
(14859)
基金
项目(74396)
研究(57094)
科学(56332)
基金(49543)
(43445)
国家(43001)
科学基金(35516)
社会(32563)
(31086)
社会科(30513)
社会科学(30509)
教育(27908)
编号(26037)
(25629)
基金项目(25472)
成果(22512)
自然(22350)
自然科(21822)
自然科学(21815)
自然科学基金(21405)
资助(20983)
课题(19240)
重点(16949)
(15898)
(15705)
(15450)
项目编号(15431)
(14841)
(14743)
大学(14113)
期刊
(55383)
经济(55383)
研究(37570)
中国(37319)
教育(23844)
学报(22001)
(21485)
(19426)
科学(17558)
管理(17015)
大学(16347)
学学(14729)
农业(14091)
技术(13039)
(12271)
金融(12271)
图书(10724)
业经(10076)
职业(8158)
财经(8100)
经济研究(8063)
书馆(7874)
图书馆(7874)
(7402)
(7123)
(6931)
论坛(6931)
(6906)
问题(6883)
理论(6527)
共检索到208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文平  
包钢发展近60年,沉积下来了一定的冗员问题,没有合适的时机,冗员问题很难解决。随着包钢钢铁产业结构性调整,近年新上项目增多,人力资源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缺口。因此,包钢通过先进工具和方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优化工艺,有重点地进行了岗位优化和员工队伍精干,部分人员分流到新上项目,从而提升了全公司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由于岗位定员优化和人员分流,原岗位的部分职工认为劳动强度增加,特别是矿山企业的部分体力劳动岗位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常森  
我国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地提高,但由于生产关系中分配制度的某些方面不尽合理,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主要表现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收入倒挂上,它割断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领  
劳动是人类的天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为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须。本文首先阐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辩证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然后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构矛盾,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状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文宗  候怀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卢荻  李思沛  高岭  李雯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榨取模型引入新古典增长核算模型,构造了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并基于2001-2017年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市场产出变化并非主要来源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二者未形成较大的推动作用;劳动强度增长率波动明显,尤其是2004年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是非劳动要素投入,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物质资本投入,但自2008年起,二者的增长趋势却出现明显下滑。在考虑企业实际工资最优化及教育对人口素质的影响后,研究结果未发生显著改变。本文拓展了传统的增长核算模型,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纯粹的投入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观点,适时地回应了人口红利论和劳动压榨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岭  翟润卓  唐昱茵  
经过19世纪的“革命世纪”,超时劳动在20世纪初露端倪后,在21世纪席卷众多国家,包括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性和问题严重性迫切需要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劳动供给理论不能区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而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榨取思想。本文首次系统地整合了马克思的经典劳动强度理论,并通过对马克思之后的劳动强度理论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回归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建模思路。把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模型,有望探索出与适度劳动强度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晓烨  洪爱兰  池建舞  
2013年,坪山新区成立了深圳市首家专业劳动保障领域的区级社会组织——坪山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并与政府之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坪山新区调解仲裁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在抓好抓实调解仲裁基础工作的同时,新区主动创新求变,致力于探索社会组织参与新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发挥社会组织在调解劳动纠纷与提供企业及员工"柔性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新区劳动关系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专业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郎吉龙  
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近年来,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价下跌的严峻形势,包钢强化管理,深挖内潜,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其中,开展人工成本对标,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包钢不断加大力度,广泛深入开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开展人工成本对标,强化人工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面对我国企业近几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远程  
本文意在通过讨论集体劳动关系有序运行的逻辑,对社会组织作为中立"第四方"介入集体劳动争议的功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依据目前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运行的现状,社会组织在教育、引导劳方成熟、理性维权;倡导、监督资方依法、合理处理劳资纠纷;为政府建言适当介入集体劳动争议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未来发展的路径应作为更为中立的"第四方",发挥社会组织调解、调停集体劳动争议的积极作用。推进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实现"内部有序化、外部可调控、关系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龚和艳  
■案件呈攀升,劳动争议处理■面临挑战自1987年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恢复以来,浙江省全省劳动仲裁机构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省、市、县(区)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渠邕  于桂兰  
基于劳动关系中雇佣双方的基本供需特征分析,从双方供需特征出发选取评价指标;考虑雇佣双方的和谐平衡关系,选用相对型的指数合成及表达方式,构建了新的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体系,并根据对长春市朝阳经济开发区9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体系能够更直接、更真实地体现劳动关系状态,有助于解决现有常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成洁  
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我校公益劳动课十年回顾成洁我校不仅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著称,同时坚持培养人才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工农、不脱离劳动,懂得如何做人,这是一贯遵循的方针。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接触社会,接触工农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东进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理论研讨,听取和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拓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于2004年2月27日在京举办了“中国劳动就业论坛——转型时期劳动关系问题高层研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等有关方面的官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