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8)
2023(5300)
2022(4376)
2021(3878)
2020(3234)
2019(7020)
2018(6609)
2017(12539)
2016(6871)
2015(7157)
2014(6746)
2013(6648)
2012(5998)
2011(5360)
2010(5113)
2009(4530)
2008(4402)
2007(3680)
2006(3113)
2005(2475)
作者
(22243)
(18740)
(18644)
(17402)
(11744)
(9186)
(8257)
(7465)
(7044)
(6440)
(6237)
(6063)
(6041)
(6014)
(5726)
(5632)
(5630)
(5615)
(5327)
(5260)
(5013)
(4580)
(4367)
(4318)
(4222)
(4092)
(4057)
(4037)
(3938)
(3765)
学科
(24604)
经济(24575)
管理(19806)
(19626)
(14866)
企业(14866)
方法(12054)
数学(10997)
数学方法(10933)
(7924)
(7127)
贸易(7127)
(7098)
(6978)
(6156)
中国(5967)
业经(5791)
农业(5639)
技术(4772)
环境(4626)
(4512)
财务(4511)
财务管理(4507)
企业财务(4305)
(4212)
(3933)
产业(3882)
(3830)
地方(3682)
(3606)
机构
大学(98774)
学院(97490)
(39904)
经济(39325)
管理(36877)
研究(35130)
理学(33280)
理学院(32888)
管理学(32293)
管理学院(32137)
(27060)
科学(24480)
中国(24011)
农业(22001)
业大(21689)
(19793)
(19074)
研究所(18028)
(15761)
中心(15313)
农业大学(15109)
财经(13457)
(13051)
(12471)
(12448)
经济学(12312)
北京(11709)
(11503)
(11395)
经济学院(11378)
基金
项目(75317)
科学(58281)
基金(56139)
(52813)
国家(52379)
研究(46419)
科学基金(43520)
社会(31252)
自然(30759)
基金项目(30557)
自然科(30100)
自然科学(30084)
社会科(29742)
社会科学(29733)
自然科学基金(29589)
(29468)
(25610)
资助(21784)
教育(20612)
重点(17325)
计划(16863)
(16300)
(16108)
(15919)
编号(15841)
科研(15470)
(15380)
创新(15297)
科技(15254)
(13701)
期刊
(37290)
经济(37290)
学报(25013)
(23585)
研究(22413)
科学(19980)
大学(17568)
学学(17183)
农业(16071)
中国(15151)
管理(11547)
(11112)
(9035)
业大(7761)
经济研究(6906)
农业大学(6750)
业经(6727)
(6473)
金融(6473)
(6469)
财经(6295)
科技(5852)
技术(5420)
(5347)
问题(5219)
商业(5176)
林业(4706)
(4666)
教育(4654)
中国农业(4612)
共检索到128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赛麒  邹琳  周振毅  黎君鸿  鲍嵘斌  巫丽君  陈玉峰  周绪霞  丁玉庭  
为探究不同包装对日本鳀鱼干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特性影响,以空气包装为对照,与真空包装、气调包装和CO_2包装做比较,测定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TVB-N、POV、TBA、色差、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真空、气调、CO_2 3种包装均能有效抑制日本鳀鱼干微生物生长,常温25°C贮藏8 d后,真空包装组样品TVBN、POV和TBA值分别较空气包装组降低47.08%、4.13%和25.49%,并且真空包装组样品在减缓样品色泽变化、保护肌纤维结构完整性、保留挥发性风味成分和保持感官特性方面均具有较佳效果,确定了真空包装为日本鳀鱼干的最佳包装方式。基于Arhenius方程建立了日本鳀鱼干货架期预测模型,25和35°C下真空包装日本鳀鱼干的货架期分别为6.07和3.23 d。本研究成果可为日本鳀鱼干常温物流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凯波  熊善柏  王佳雅  
以生鲜黄鳝为试材,分别测定普通包装、真空包装、100%CO2充气包装和新鲜、添加2.0%蔗糖、添加2.5%食盐的黄鳝片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总酸度和肉汁渗出率,观察包装处理方式对冰温贮藏黄鳝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包装方式对冰温贮藏过程中黄鳝片品质变化有明显影响。加盐腌制调味、真空包装或CO2充气包装有利于抑制黄鳝片中细菌的生长和TVB-N的产生,延长黄鳝片的冰温保鲜时间。采用真空包装或CO2充气包装的黄鳝片冰温贮藏23 d后TVB-N含量分别为95.80 mg/kg和89.10 mg/kg,仍可达到1级鲜度指标。但真空包装会导致冰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莉君  顾卫瑞  赵思明  熊善柏  
以臭氧减菌处理的鲩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片为原料,研究采用真空(Ⅰ)、100%CO2(Ⅱ)、75%CO2+25%N2(Ⅲ)、55%CO2+45%N2(Ⅳ)等4种不同包装方式的鲩鱼片在冰温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以探讨包装方式对冰温贮藏鲩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装方式对冰温贮藏过程中鲩鱼片品质变化有明显影响;以挥发性盐基氮为评价指标,采用100%CO2包装方式和真空包装方式的鲩鱼片在冰温贮藏28d时,均还保持1级鲜度,且采用100%CO2包装方式时,汁液损失率较少;冰温贮藏过程中,鲩鱼片中革兰氏阳性菌增多、革兰氏阴性菌减少;CO2能有效抑制总菌数的增加和假单胞菌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司金金  辛丹丹  王晓芬  寇莉萍  
【目的】筛选出红薯叶粉最佳干燥方式,为丰富红薯叶产品种类、延长货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4种方式对红薯叶进行干燥并制粉,研究干燥方式对红薯叶粉物理特性、微观结构和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对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红薯叶粉进行综合评分。【结果】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红薯叶粉色差值较小,分别为3.98和3.86,均呈现较好的色泽;热风干燥红薯叶粉的堆积密度最大,为0.76 g/mL;喷雾干燥红薯叶粉吸湿性最小,为10.05%;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红薯叶粉均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波  宋晓华  段斌  易常会  孔冬艳  彭宇  柳琳  庞瑞华  孙艳芳  李慧龙  郭桂英  李金涛  周棋赢  宋世枝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峰  王红玲  姚轶俊  张怡一  陈静宜  汪海峰  石嘉怿  鞠兴荣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包装方式大米储藏过程中食用品质(质构品质、糊化特性)以及挥发性成分,判断大米品质的变化,为小包装(规格为10 cm×18 cm)大米保鲜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99号’为材料,将大米采用编织袋包装、自然密闭缺氧包装及抽真空包装3种方式,分别置于15℃、25℃和30℃(60%湿度)的环境下储藏180 d。每月对其食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蒸煮米饭弹性、回复性逐渐下降,硬度、黏着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3种包装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笑山  胡新生  王有才  聂军  刘素梅  
在无激素处理的条件下,1.5年生幼龄母株的插穗易于生根,平均生根率达96.0%以上,且发根量大,偏根率低;4.5年生时,插穗生根率极显著低于1.5年生母株,而与8.5年生母株无显著差异;12.5年生母株插穗生根率又极显著低于8.5年生母株。母株年龄与插穗生根率和偏根率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r=-0.9652)和极显著正相关(r=0.9993),但与生根量和平均最长根长度无显著相关。插穗基部切削方式不同,偏根率有显著的差异,但切削方式不同对生根率无明显的影响。单面切、双面切的插穗,不定根多发生在基部未经切削部位的最下端。基部平切省工省时有利于减少偏根率和提高根系质量,适于日本落叶松半木质化插穗大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仝潇洋   张怡   刘宝林   逄金鑫   寇兴然   邬松恒   邴岐杰   乔勇进  
金枪鱼富含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主要的深海商品食用鱼。为减少其营养流失和品质下降,捕捞后需立即进行冷冻保存。因此,为了提高金枪鱼的食用品质,冷冻金枪鱼的解冻工艺成为影响金枪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金枪鱼品质的影响,本文从持水性、色泽、质地、抗氧化性、新鲜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对三种解冻方式(盐水解冻,ST;冷藏解冻,RT;低压静电场解冻,LV)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解冻方式对金枪鱼品质有显著影响。ST组可更好地保持金枪鱼肉的持水性(79.878%±3.913%)和新鲜度[(8.750±0.495)mg/100g]。但ST组具有较高的氧化水平和微观结构损伤。RT组在色泽、质地和氧化抑制作用方面显著优于ST组;但RT组解冻损失率高、新鲜度差。相比于其它两种解冻方式,LV组能够更好地保持金枪鱼肉的色泽、质地、新鲜度[(8.367±0.404)mg/100g]和持水性(77.827%±0.215%),并可有效抑制金枪鱼解冻过程中的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水平,微观结构损伤最小。综上所述,低压静电场解冻可较好的保持了金枪鱼肉品质。本文为提升冷冻鱼类产品的解冻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倩  逯明辉  巩振辉  王军娥  贺玉梅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海兰   朱雁鸣   陈宏   牛雨晴   郑梅霞   朱育菁  
【目的】探析间作对凉粉草(Mesona chinesis)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凉粉草的高质量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和大豆/凉粉草间作(S/M)两种间作模式,并以单独种植凉粉草(M)为对照,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凉粉草品质及其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单独种植凉粉草,S/M/C间作模式和S/M间作有利于促进凉粉草叶片和茎中的钙(Ca,叶中增加11.36%—24.20%,茎中增加33.44%—38.16%)、镁(Mg,叶增加34.41%—52.00%、茎增加15.20%—91.99%)、铁(Fe,叶中增加15.21%—15.46%)、铜(Cu,茎增加17.19%—30.73%)等元素积累。S/M/C间作时,凉粉草茎部总黄酮含量增加44.42%。两种间作显著降低了凉粉草根际土壤全氮(TN)、碱解氮(AHN)、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显著改善了凉粉草土壤pH(M模式4.82,S/M模式5.22,S/M/C模式5.51),而pH是本研究中驱动细菌群落结构改变最重要的土壤因子。S/M/C处理显著提高凉粉草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两种间作均显著提高优势菌属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由M模式下的3.24%分别增加至S/M模式下的5.28%和S/M/C模式下的8.09%。此外,S/M/C间作时,凉粉草根际土壤招募更多的蛭弧菌门(Bdellovibrionota)、Dependentiae、WS2等菌门及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等菌属。【结论】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可促进凉粉草营养元素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积累,有利于其品质提升。土壤pH的改善可能是S/M/C模式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凉粉草根际土壤中特定细菌在S/M/C模式下的富集有利于凉粉草种植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善。因此,S/M/C等合理间作是实现凉粉草高质量种植的有效措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林娟  秦娟  
本文阐述了日本人口出生率降低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了出生率降低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劳动人口减少、经济发展停滞、社会活力减退,提出了解决这个社会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地区、家庭一起致力研究对策,要为人们创造一个愿意生育孩子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国、日本等国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促成了日元的升值及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了长达10年的停滞。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情况与20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