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4)
- 2023(9447)
- 2022(8538)
- 2021(8206)
- 2020(6912)
- 2019(16178)
- 2018(16157)
- 2017(30947)
- 2016(17390)
- 2015(19592)
- 2014(19634)
- 2013(19210)
- 2012(17334)
- 2011(15478)
- 2010(15338)
- 2009(13673)
- 2008(13093)
- 2007(11145)
- 2006(9704)
- 2005(8070)
- 学科
- 济(62253)
- 经济(62188)
- 管理(45701)
- 业(43789)
- 企(36598)
- 企业(36598)
- 方法(31348)
- 数学(26351)
- 数学方法(26028)
- 农(17122)
- 中国(15391)
- 学(14796)
- 财(14201)
- 业经(14172)
- 理论(13985)
- 地方(13179)
- 农业(11529)
- 教育(10748)
- 贸(10636)
- 贸易(10632)
- 和(10620)
- 技术(10371)
- 易(10307)
- 环境(10135)
- 务(9436)
- 制(9393)
- 财务(9379)
- 财务管理(9364)
- 划(8964)
- 企业财务(8874)
- 机构
- 学院(236801)
- 大学(236157)
- 管理(96002)
- 济(84042)
- 理学(83913)
- 理学院(82941)
- 经济(81943)
- 管理学(81420)
- 管理学院(81010)
- 研究(76174)
- 中国(53389)
- 科学(50796)
- 京(50725)
- 农(39054)
- 所(38135)
- 业大(37825)
- 财(36914)
- 研究所(35274)
- 中心(34103)
- 范(33923)
- 师范(33604)
- 江(33425)
- 北京(32072)
- 农业(30726)
- 财经(30542)
- 州(27881)
- 院(27851)
- 经(27763)
- 技术(27378)
- 师范大学(27112)
- 基金
- 项目(169051)
- 科学(131469)
- 研究(123723)
- 基金(120042)
- 家(104599)
- 国家(103710)
- 科学基金(88922)
- 社会(74224)
- 社会科(70147)
- 社会科学(70127)
- 省(68042)
- 基金项目(65451)
- 自然(59609)
- 自然科(58167)
- 自然科学(58156)
- 教育(57885)
- 自然科学基金(57095)
- 划(56912)
- 编号(51933)
- 资助(49889)
- 成果(41326)
- 重点(37551)
- 部(36222)
- 课题(35846)
- 发(35696)
- 创(35248)
- 创新(32668)
- 科研(32301)
- 项目编号(31783)
- 大学(31495)
共检索到329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田志宏 陈爱武 孟金陵
包心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陈玉萍1)田志宏2)陈爱武2)孟金陵2)(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2)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STUDIESONMICROSPORECULTUREOFBrasicajunceavar...
关键词:
包心芥菜 小孢子 胚状体 单倍体植株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慧敏 何勇 邵泱峰 朱祝军 符庆功
以5个叶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foliosa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基因型、低温预处理、高温热激、更新及加液和秋水仙碱等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4个品种获得胚状体,各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特选九心芥’胚产量最高;4℃低温预处理24~48 h及33~34℃高温热激处理24~48 h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更新和添加培养基处理也可促进胚状体发生,以质量浓度为170.0 g·L-1的蔗糖起始培养48 h后添加等质量浓度90.0 g·L-1蔗糖培养基处理效果最佳;1~10 mg·L-1秋水仙碱24~48 h处理可提高小孢子培养反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准 田志宏 孟金陵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加快甘蓝的育种进程以及提供遗传分析的材料。目前,有关甘蓝小孢子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所用的材料多为结球甘蓝和青花菜等[1,2],而有关苤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还未见报道。根据前...
关键词:
甘蓝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美丽 付颖 郑鹏婧 冯辉
为解决黄心春结球白菜小孢子胚诱导难的问题,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2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小孢子胚发生能力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发现了花蕾低温密封预处理具有促进小孢子成胚的作用;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1的NAA具有促进小孢子植株生根的作用。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黄心春结球白菜的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获得了11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的445株小孢子植株,鉴定出362株双单倍体。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佳 侯喜林 赵晓嫚 刘照坤
以7个基因型的小菘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基因型、培养方法、激素及AgNO3对小孢子胚芽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菘菜小孢子胚芽诱导率的最重要的因子;小菘菜小孢子培养初期用170 g.L-1蔗糖处理1 d后,更换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小孢子的胚芽诱导率;0.05 mg.L-16-BA和0.2 mg.L-1NAA能促进小菘菜小孢子胚的发生;添加0.1 mg.L-1GA3和0.3或0.4 mg.L-1AgNO3可显著提高小菘菜小孢子胚的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胚出芽数。
关键词:
小菘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曹鸣庆 秦智伟
对绿菜花“Galaxy”、“bc-0”和“bc-4”3个基因型进行了渗透压、外源激素、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花蕾长度或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激素的作用并不明显,但相比之下,单独加入6-BA比同时加入6-BA、NAA效果好;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适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为32.5℃,24h;绿菜花游离小孢子的最适培养花蕾长度因基因型而异,如基因型“bc-4”蕾长为4.1~5.0mm,此时大多数小孢子处在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出胚率高达37.08胚/蕾
关键词:
绿菜花,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翠 曾爱松 严继勇 宋立晓 高兵 侯喜林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 NLN+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最佳pH值为6.2;子叶胚在液体培养基中停留25 d为最佳时间;MS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7.0 g.L-1时胚状体苗的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青花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侯喜林 郝慧楠
以3个高菜品种三池高菜、紫高菜、柳川大缩缅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之间出胚率有显著差异,紫高菜出胚率为16.00%,三池高菜出胚率为10.67%,而柳川大缩缅未产生小孢子胚;热激诱导时间对胚发生也有明显影响,当热激(33℃)时间为48~72 h时出胚率有较大提高;转胚后适宜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B5+0.02 mg.L-1TDZ+0.02 mg.L-1NAA+0.05 mg.L-1KT+1 g.L-1活性炭+30 g.L-1蔗糖+8 g.L-1琼脂,生芽率为88%;继代生根培养基以1/2MS+0...
关键词:
高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再生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武生 张晓伟 姚秋菊 原玉香 耿建峰
以24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研究其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 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供试材料(N4,N8)添加活性炭处理胚诱导率较未添加活性炭的处理分别提高19,66.5倍。采用添加活性炭(0.5 g/L)的NLN培养基对24份小白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为83.3%。表明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基因型间胚诱导率差别较大,每花蕾诱导胚数为0.4~86.7个。依据胚诱导率的高低可将其分为极易诱导、易诱导、难诱导和不能诱导出胚4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前程 吉立柱 蔡荣旗 刘莉莉 佟志强 孙德岭
以186个花椰菜杂交品种及组合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胚状体发生的决定因素;24 h 32℃的高温前处理是胚状体发生的必须条件;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进行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时期,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培养基中添加6-BA 0.1 mg/L,NAA 0.005 mg/L可以促进胚状体发育。将20 d的胚状体进行脱分化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胚状体的成活率,植株再生率为53%,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占83.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张锦芳 张德发 夏凊 石化娟 蒋俊 蒋梁材
本试验对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恢复系(NER)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甘蓝型油菜NEA不育胞质恢复系(NER)胚产量差异显著,即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基因型的差异是造成胚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提高小孢子胚发生能力试验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6-BA和NAA有利于小孢子胚的发生;固液双层培养优于液体单层培养;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碱加倍处理小孢子胚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在诱导直接成苗前对子叶型胚进行12h/12h弱光照1~2 d、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A等处理能提高小孢子胚成苗率。建立了一套新胞质不育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优化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鸣庆 李岩 蒋涛 西尾刚
植物的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方法最先在毛叶曼陀罗(Datura innoxia)上,以后又在烟草、矮牵牛、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上试验成功。八十年代初,在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油莱(Brassica napus L.)上获得突破,后相继在该属的埃塞俄比亚芥菜(B.carinata)、黑芥(B.nigra)、大白菜(B.campestris spp.pekinensis)和结球甘蓝(B.oleracea spp.capitata)上获得成功。在植物育种应用方面,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方法较花药培养表现了更大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以更高的效率获得单倍体来缩短常规育种周期,而且还可以比较方便地用于诱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光威 兰素缺 孙宝启
在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认为子房共培养可显著地提高游离小孢子胚状体愈伤率和再生率 ,子房共培养以 2 0个子房为宜。低温子房共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愈伤率低 ,但绿苗分化率较高 ,施加PAA、谷氨酰胺对游离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有促进作用。麦芽糖是游离小孢子培养最好的碳源 ,以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和果糖搭配作碳源均未获得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 ,唯有麦芽糖作碳源培养的小孢子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加果糖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当葡萄糖浓度达到 2 0mmol/L时就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且致死。当在麦芽糖培养基中培养 1d后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且随着...
关键词:
小麦 游离小孢子培养 诱导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傅丽霞 瞿波
研究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蔗糖浓度对甘蓝型油菜小胚状体增大和形态的影响。在NLN培养基中,分别附加2,4-D、IAA、6-BA、Zt和GA3对小胚状体的进一步增大作用不大,用不含激素的NLN培养基效果最好。蔗糖浓度对小胚状体生长和发育影响显著,挽救球形、心形和畸形小胚,用含13%蔗糖和NLN培养基效果最佳,挽救鱼雷形小胚,蔗糖浓度可降至2%~8%。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妍 班青宇 王倩 侯喜林
对影响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率的最重要因子,正反交材料的胚诱导率无显著差异;供体植株开花后6~10 d培养可获得高的胚诱导率;琼脂在8~12 g.L-1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提高可显著提高小孢子胚再生率。结合流式细胞仪和植株形态鉴定,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总体水平较高,有的高达90%,但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