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0)
- 2023(12101)
- 2022(9905)
- 2021(8908)
- 2020(7168)
- 2019(16170)
- 2018(15313)
- 2017(29842)
- 2016(15730)
- 2015(17116)
- 2014(17092)
- 2013(17021)
- 2012(16235)
- 2011(14790)
- 2010(15222)
- 2009(14253)
- 2008(13252)
- 2007(11982)
- 2006(10678)
- 2005(10161)
- 学科
- 济(76704)
- 经济(76644)
- 业(46029)
- 管理(41880)
- 企(36203)
- 企业(36203)
- 中国(28408)
- 融(27159)
- 金融(27159)
- 方法(26096)
- 银(25123)
- 银行(25103)
- 地方(24751)
- 行(24433)
- 数学(22611)
- 数学方法(22451)
- 农(20682)
- 业经(19164)
- 财(18594)
- 制(17429)
- 农业(14543)
- 贸(13663)
- 学(13649)
- 贸易(13648)
- 产业(13640)
- 地方经济(13360)
- 易(13190)
- 技术(12135)
- 务(11975)
- 财务(11947)
- 机构
- 学院(227609)
- 大学(223745)
- 济(102662)
- 经济(100669)
- 研究(83489)
- 管理(82817)
- 理学(70462)
- 理学院(69622)
- 管理学(68601)
- 中国(68509)
- 管理学院(68174)
- 科学(48831)
- 财(47795)
- 京(47435)
- 所(42420)
- 农(39134)
- 中心(38887)
- 研究所(38348)
- 财经(37634)
- 江(35145)
- 经(34129)
- 经济学(33459)
- 业大(31598)
- 农业(30328)
- 经济学院(30280)
- 北京(30250)
- 院(30073)
- 范(29659)
- 师范(29295)
- 州(28948)
- 基金
- 项目(149270)
- 科学(118765)
- 研究(109587)
- 基金(108541)
- 家(94736)
- 国家(93925)
- 科学基金(80549)
- 社会(72375)
- 社会科(69163)
- 社会科学(69150)
- 省(59934)
- 基金项目(56932)
- 自然(49781)
- 划(49342)
- 自然科(48677)
- 自然科学(48666)
- 教育(48505)
- 自然科学基金(47854)
- 资助(44281)
- 编号(42335)
- 发(38998)
- 重点(34400)
- 成果(33812)
- 部(32611)
- 创(32108)
- 发展(31796)
- 展(31268)
- 国家社会(30826)
- 课题(30709)
- 创新(30099)
- 期刊
- 济(116935)
- 经济(116935)
- 研究(73225)
- 中国(48920)
- 融(39036)
- 金融(39036)
- 农(37293)
- 财(35324)
- 学报(34441)
- 科学(32523)
- 管理(32330)
- 大学(26292)
- 学学(25134)
- 农业(24739)
- 教育(22175)
- 业经(20440)
- 经济研究(20100)
- 财经(19273)
- 技术(18747)
- 经(16781)
- 问题(15563)
- 业(12851)
- 贸(12032)
- 商业(11926)
- 技术经济(11486)
- 国际(10932)
- 世界(10839)
- 科技(10558)
- 现代(10529)
- 理论(10118)
共检索到358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李尚真
包容性金融模式是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包容性金融指标集中评价"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但是,经济金融化加剧金融投机行为,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且金融发展不应排斥金融创新性。因此,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涵盖"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并随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但该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来实现。政府应重点加强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并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探索"政府诱导、市场参与"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李尚真
包容性金融模式是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包容性金融指标集中评价"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但是,经济金融化加剧金融投机行为,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且金融发展不应排斥金融创新性。因此,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涵盖"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并随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但该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来实现。政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进
采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市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探讨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包容性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3)金融可获得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4)三次产业变动与劳动力分布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并且劳动力分布结构的影响程度更大。据此,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强化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进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克勇 孟维福
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影响机制、非线性特性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探讨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显示,消费升级是包容性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机制。门槛模型显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子维度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非线性关系,但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非线性关系。空间模型显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于提升邻近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作用要大于提升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据此,要加快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并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对消费升级的正向作用,通过消费升级这一传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发展 消费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可持续性、创新性和经济金融协同性5个维度构建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金融包容性发展指数,并实证研究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主要原因是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存在基于自身水平、政府干预和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主要通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和可持续性来实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省级宏观数据相结合,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角度,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对中西部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东部,有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并且在中西部的效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中西部内部而言,数字金融对经济和教育水平较低省份的居民收入有着更强的拉动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贺 张华新
金融包容发展与贫困减缓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我国的金融体系虽已十分庞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低收入阶层无法高效利用金融包容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不利于其贫困减缓。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而产业结构失衡和贫困问题往往同时发生。因此,以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探究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包容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途径减缓贫困。基于此,本文认为,一方面应提供稳健的金融环境来强化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和支持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充分发挥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
金融包容发展 贫困减缓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弘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在纳入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及门槛面板模型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在促进本地区贫困减缓的基础上,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贫;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着双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一味追求包容性金融规模扩张反而会削弱对贫困减缓的促进效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锦娟
本文系统梳理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运用熵值法构建了包容性金融发展评价指标,并结合产业升级指标建立了VAR模型,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联过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关联关系,其中,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程度较高,与产业效率之间影响程度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紫珺 陈曦
文章运用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可以直接减缓贫困,也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条途径间接减缓贫困,其中间接机制的贡献大于直接机制,收入分配的贡献大于经济增长。文章还首次验证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收入分配具有单向影响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红梅 赵军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愿景下,使用2011—2019年281个地级市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与产业结构的交互效应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首先,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社会福利公平性三个维度构建地级市层面的包容性增长评价体系,并从地级市和省级两个层面刻画包容性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分位数模型和交互项效应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作用及其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因此,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统筹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政策效果、提升机会公平程度,从而有效地促进包容性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闫海洲 张明珅
世界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思路,也为金融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金融性包容发展的概念和意义,继而从收入平等、私人部门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包容性,最后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监管等角度提出了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包容性发展 包容性金融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雪纯 夏咏 郝依梅
基于全国2006-2015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个维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研究发现组成普惠金融的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与产业结构显著正相关,金融服务使用度与产业结构负相关;同时进一步从地区层面上看,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正相关,而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负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就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产业结构 个体固定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于静静
在系统梳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实现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同时,应当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努力减少其他外生变量的束缚,寻求跨越门槛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