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7)
- 2023(13873)
- 2022(11324)
- 2021(10454)
- 2020(8264)
- 2019(18617)
- 2018(17803)
- 2017(33947)
- 2016(18057)
- 2015(19547)
- 2014(19350)
- 2013(19321)
- 2012(18357)
- 2011(16742)
- 2010(17092)
- 2009(16017)
- 2008(15046)
- 2007(13821)
- 2006(12420)
- 2005(11682)
- 学科
- 济(82445)
- 经济(82360)
- 业(59151)
- 农(51785)
- 管理(43211)
- 农业(35229)
- 企(33691)
- 企业(33691)
- 中国(31904)
- 融(27161)
- 金融(27159)
- 地方(25718)
- 银(25525)
- 银行(25503)
- 方法(25410)
- 行(24823)
- 业经(23221)
- 数学(22457)
- 数学方法(22289)
- 财(19718)
- 制(19318)
- 发(15662)
- 学(14429)
- 贸(14420)
- 贸易(14404)
- 易(13977)
- 体(12940)
- 农业经济(12777)
- 技术(12695)
- 发展(12574)
- 机构
- 学院(258486)
- 大学(251321)
- 济(114671)
- 经济(112415)
- 管理(94656)
- 研究(94465)
- 理学(80925)
- 理学院(80028)
- 管理学(78827)
- 管理学院(78361)
- 中国(78304)
- 农(63297)
- 科学(55319)
- 京(52415)
- 财(51875)
- 农业(48140)
- 所(48045)
- 中心(45252)
- 研究所(43247)
- 业大(43104)
- 财经(40343)
- 江(40235)
- 经(36829)
- 经济学(35798)
- 范(34142)
- 师范(33797)
- 院(32949)
- 北京(32885)
- 州(32714)
- 经济学院(32361)
- 基金
- 项目(170223)
- 科学(134819)
- 研究(127330)
- 基金(123513)
- 家(107761)
- 国家(106702)
- 科学基金(90985)
- 社会(84367)
- 社会科(79830)
- 社会科学(79814)
- 省(68390)
- 基金项目(65111)
- 划(55804)
- 教育(55348)
- 自然(55138)
- 自然科(53862)
- 自然科学(53851)
- 自然科学基金(52894)
- 编号(51675)
- 资助(48943)
- 发(43377)
- 成果(41225)
- 重点(38123)
- 部(37486)
- 创(35887)
- 国家社会(35872)
- 课题(35676)
- 发展(35376)
- 农(35352)
- 展(34794)
- 期刊
- 济(136488)
- 经济(136488)
- 研究(78957)
- 农(68382)
- 中国(61696)
- 农业(45887)
- 融(42901)
- 金融(42901)
- 学报(41274)
- 科学(39211)
- 财(37237)
- 大学(32506)
- 管理(31952)
- 学学(31310)
- 业经(28295)
- 教育(24975)
- 业(21424)
- 经济研究(20383)
- 技术(20372)
- 财经(19968)
- 问题(18945)
- 经(17198)
- 农村(15947)
- 村(15947)
- 农业经济(15486)
- 世界(14764)
- 版(14572)
- 经济问题(13407)
- 技术经济(12424)
- 资源(12249)
共检索到409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孟维福
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传导机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而且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2)从包容性金融发展具体维度来看,金融渗透度、金融可获得性、金融使用效用性和金融承担度的提升能够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金融渗透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最大,金融使用效用性、金融可获得性和金融承担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依次减弱。(3)从区域角度来看,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都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在东部地区存在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不完全中介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传导机制的研究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农村人口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农村人口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孙亚南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以及减贫效应,以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红
减贫事业和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来减贫这一目标,在遇到刘易斯转折点后迎来了巨大的问题。在此将通过入微的观察,结合大量准确数据与科研成果,实现对当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事业发展中将遇到的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这一举动会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何种贡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减贫 作用机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刚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带来了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组织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等方面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新影响,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变化和要求,对于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紫珺 陈曦
文章运用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可以直接减缓贫困,也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条途径间接减缓贫困,其中间接机制的贡献大于直接机制,收入分配的贡献大于经济增长。文章还首次验证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收入分配具有单向影响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车 鸣
我国农村已发展到劳动力转移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段。劳动力转移必须立足农村和农业,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劳务输出。通过观念更新、信息服务、智力支持和政策引导来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意义 途径 条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农民减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农民减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美霞 钟甫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总体的经济增长对贫困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一般的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但也可能导致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更加恶化,而且这种可能的副作用会因地而异。本研究使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作为测度贫困的三个指标,以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为特征选取两个样本,探索并验证农村地区人均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贫困的三个指标变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关系,并提出不同地区扶贫政策取向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崔万田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减贫 机理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减贫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