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6)
- 2023(17286)
- 2022(14440)
- 2021(13417)
- 2020(10993)
- 2019(25430)
- 2018(24963)
- 2017(46565)
- 2016(26174)
- 2015(29713)
- 2014(30005)
- 2013(29134)
- 2012(27570)
- 2011(25241)
- 2010(25971)
- 2009(24190)
- 2008(23679)
- 2007(21654)
- 2006(19128)
- 2005(17961)
- 学科
- 济(103499)
- 经济(103368)
- 管理(71944)
- 业(69910)
- 企(56215)
- 企业(56215)
- 方法(39971)
- 中国(39285)
- 数学(34686)
- 数学方法(34283)
- 财(30353)
- 农(30229)
- 融(29599)
- 金融(29595)
- 银(28688)
- 银行(28650)
- 行(27667)
- 地方(27121)
- 制(26773)
- 业经(24370)
- 学(22972)
- 教育(22596)
- 农业(20287)
- 理论(19169)
- 贸(19042)
- 贸易(19025)
- 务(18823)
- 财务(18768)
- 财务管理(18719)
- 易(18428)
- 机构
- 大学(371056)
- 学院(370067)
- 济(148145)
- 经济(144633)
- 研究(133711)
- 管理(130445)
- 理学(110224)
- 理学院(108808)
- 管理学(106814)
- 管理学院(106094)
- 中国(102833)
- 京(80739)
- 科学(80105)
- 财(74140)
- 所(69147)
- 农(63945)
- 研究所(62114)
- 中心(61606)
- 江(59724)
- 财经(56927)
- 范(56598)
- 师范(56078)
- 业大(52605)
- 北京(52121)
- 经(51440)
- 农业(49857)
- 州(47823)
- 院(47644)
- 经济学(46238)
- 师范大学(45306)
- 基金
- 项目(234042)
- 科学(183982)
- 研究(177086)
- 基金(165372)
- 家(143515)
- 国家(142108)
- 科学基金(120041)
- 社会(110256)
- 社会科(104315)
- 社会科学(104286)
- 省(93990)
- 教育(87062)
- 基金项目(86253)
- 划(79891)
- 自然(74570)
- 编号(74139)
- 自然科(72765)
- 自然科学(72742)
- 自然科学基金(71468)
- 资助(67622)
- 成果(63425)
- 发(55069)
- 课题(54915)
- 重点(54601)
- 部(52962)
- 创(48999)
- 性(47391)
- 制(45932)
- 创新(45665)
- 教育部(45611)
- 期刊
- 济(171351)
- 经济(171351)
- 研究(122069)
- 中国(89794)
- 教育(67671)
- 农(59871)
- 财(59175)
- 学报(57782)
- 科学(52229)
- 融(48827)
- 金融(48827)
- 管理(48787)
- 大学(44610)
- 学学(40804)
- 农业(39439)
- 技术(35045)
- 财经(29153)
- 业经(27906)
- 经济研究(27025)
- 经(25045)
- 问题(22322)
- 业(20875)
- 职业(18902)
- 贸(17841)
- 版(17656)
- 坛(17149)
- 论坛(17149)
- 技术经济(17142)
- 理论(17098)
- 图书(16123)
共检索到589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候芸子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稳就业"方针最为重要的支持工作,突出包容性发展并强调产教融合在其中的作用。但是,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和受教育者的制度逻辑存在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容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探析包容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双核心网络"模式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和受教育者的制度逻辑冲突进行阐述,并指出应从提炼中心逻辑、增强逻辑相容性和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作用等路径化解多重制度逻辑冲突。
关键词:
包容性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白逸仙
培养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但当前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发展面临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受三种制度逻辑的影响:以权力冲突为核心的国家逻辑、以产权和效益为核心的市场逻辑、以学科和科层为核心的高校逻辑。这三种逻辑与"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存在矛盾,导致"产教融合"面临制度困境。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国家逻辑 市场逻辑 高校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力度取决于产教关系外部控制的程度,中国职业教育的产教关系经历了从产教合一到产教分离再到产教合作的变化过程,相应的政策变迁也经历了计划-市场-计划,集权-放权-集权的反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宏观制度环境、行动者认知方式以及历史积淀的影响。未来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转变认知方式,形成产教融合"中间地带"存在的共识;转变政策范式,从"供给侧"开展制度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催生产教自主融合的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关键词:
扩招 多重制度逻辑 高职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畅 黄巨臣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驱动下职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变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和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高度复杂性,需要从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多维、发展的立体视角审视和理解这一进程。以数字技术应用发展为指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依循三重逻辑:资源生成—回应需求的服务逻辑;场域拓展—虚实融合的空间逻辑;平台重塑—多元协同的治理逻辑。基于资源服务逻辑,精准识别和回应各类需求是资源服务配置低效困境的化解之道;基于场域空间逻辑,正确定位、系统建设、合理应用、适需调适数字化空间,才能改善虚实空间融合不佳问题,增强虚拟空间的现实功用;基于平台治理逻辑,破解部门整合及主体参与不足的困局,关键在于通过平台化组织变革实现多元协同治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坤
高校改革工作的发展逐步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着职业教育方面转型,而在探索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定位问题由于能够对转型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职业教育实行"产教融合"是国家深化全面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开展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积极的教育经验。本文从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出发,总结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对于本科院校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
本科院校 职业教育发展 产教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亮
<正>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发展优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组建涵盖企业、学校、行业等在内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方式,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产教融合新局面,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生命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举措,初步构建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特别是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对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提出了新要求,条文用9处“鼓励”、23处“应当”和4处“必须”明确了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诸多举措,标志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入法治化阶段。然而,通过政策性文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行引导、规范,也暴露出法治权威性不足、执行力有限的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类型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办学模式,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规定,助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2024年1月,天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44条,包括总则、引导和实施、服务和保障、督促和评价、法律责任和附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斌 邹吉权 刘晓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职业教育三个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然之态,厘清产教融合的内涵,界定产教融合的概念,指出职业教育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对接,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融合,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是提升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制定"教育职业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产教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洲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据系统思维理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不仅具有充分的立法根据,而且拥有独特的立法内容,还有必要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从立法根据而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应与宪法和相关法律紧密对接,深度体现其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从效力内容上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需与教育法、企业法、科技法、劳动法等法律合理衔接,补足现有法律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规定的未尽事项;从违法责任上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要与相关法律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统一。只有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立法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协调一致、功能互补,才能从整体上发挥我国法治体系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规范价值和指引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法 系统思维 立法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君 梅文娟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破解我国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逻辑理论视角对影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重制度逻辑进行分析得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和运行兼具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和园区逻辑。不同的制度逻辑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呈现一定张力和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多元主体价值取向差异化、角色定位模糊化、政策制定与执行二维离散、校企合作貌合神离。因此,寻找相悖逻辑间的平衡点并进行协调是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效能的可能路径:首先应构建公共价值,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其次要纵向建横向连,提高联合体治理效能;再次要创新政策执行模式,落实政策细节;最后需紧盯着力点,集聚资源优化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敬伟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受到政府、市场、院校和教师等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各参与主体受到各自所遵循的制度逻辑所约束。不同的制度逻辑间的冲突导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陷入了困境。转型中的各行为主体需要统筹协调、相互协作才能帮助地方高校转型走出困境。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春奎
新型举国体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三种制度逻辑的作用。新时代建设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应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逐步完善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向包容性创新体系转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向可持续创新体系转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向全球化转型;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不断推动科技向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组织成长过程中如何实现双元制度逻辑的平衡共生一直是有待解决的学术难点。共益企业作为一种新型混合组织形态,在实现基于商业组织的市场逻辑与社会组织的社会逻辑之间的共生均衡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双元制度逻辑下的组织合法性获取与维持困境。本文基于制度多中心理论尝试化解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双元制度逻辑带来的冲突性制度矛盾与制度压力,分析了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双元制度逻辑空间形塑,以满足社会逻辑与市场逻辑双重叠加下的双元融合与平衡;认为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形成基于共益型企业家精神的合法性获取机制、传导机制,以及实现价值一体化的组织内协调与组织外信任机制,以破解共益企业多重逻辑共生兼容的成长"黑箱";提出了基于人员、结构与情景三种导向的双元制度逻辑平衡战略以响应多重制度压力,从而为推进共益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