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9)
- 2023(16351)
- 2022(14005)
- 2021(12918)
- 2020(10528)
- 2019(24378)
- 2018(24128)
- 2017(46665)
- 2016(25459)
- 2015(28114)
- 2014(28406)
- 2013(28238)
- 2012(26272)
- 2011(23696)
- 2010(23894)
- 2009(21787)
- 2008(21150)
- 2007(18774)
- 2006(16603)
- 2005(14904)
- 学科
- 济(109836)
- 经济(109733)
- 管理(71025)
- 业(68933)
- 企(55342)
- 企业(55342)
- 方法(44888)
- 数学(38411)
- 数学方法(37992)
- 中国(31216)
- 农(29580)
- 地方(28449)
- 业经(25145)
- 财(24840)
- 学(24450)
- 农业(20399)
- 制(18728)
- 贸(18638)
- 贸易(18625)
- 环境(18082)
- 易(17991)
- 技术(17587)
- 和(17328)
- 银(17155)
- 理论(17133)
- 银行(17102)
- 融(16759)
- 金融(16757)
- 行(16429)
- 地方经济(16088)
- 机构
- 大学(361017)
- 学院(359988)
- 济(145447)
- 经济(142332)
- 管理(140293)
- 研究(127107)
- 理学(120755)
- 理学院(119366)
- 管理学(117351)
- 管理学院(116707)
- 中国(93381)
- 科学(79220)
- 京(78616)
- 财(66175)
- 所(64643)
- 农(61262)
- 研究所(58834)
- 中心(56629)
- 业大(54578)
- 江(53765)
- 财经(52555)
- 北京(49928)
- 范(49190)
- 师范(48697)
- 农业(47864)
- 经(47770)
- 院(46417)
- 州(43953)
- 经济学(43568)
- 师范大学(39337)
- 基金
- 项目(245347)
- 科学(192590)
- 研究(179070)
- 基金(176460)
- 家(154565)
- 国家(153253)
- 科学基金(130863)
- 社会(112429)
- 社会科(106703)
- 社会科学(106679)
- 省(96820)
- 基金项目(93558)
- 自然(84673)
- 自然科(82654)
- 自然科学(82636)
- 教育(81260)
- 划(81184)
- 自然科学基金(81158)
- 资助(72720)
- 编号(72516)
- 成果(59104)
- 发(56145)
- 重点(55255)
- 部(53374)
- 创(50901)
- 课题(50753)
- 创新(47514)
- 科研(46588)
- 国家社会(46229)
- 教育部(45407)
- 期刊
- 济(162986)
- 经济(162986)
- 研究(109268)
- 中国(72323)
- 学报(58879)
- 农(56109)
- 科学(53641)
- 管理(52381)
- 财(49070)
- 大学(44053)
- 教育(42761)
- 学学(41036)
- 农业(39095)
- 融(32383)
- 金融(32383)
- 技术(31231)
- 业经(27610)
- 经济研究(26342)
- 财经(25175)
- 经(21638)
- 问题(21395)
- 图书(21160)
- 业(20398)
- 科技(18011)
- 技术经济(17695)
- 理论(16973)
- 现代(16270)
- 商业(16261)
- 版(16202)
- 实践(15423)
共检索到539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目的/意义】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研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着力研究与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设计/方法】运用唯物史观下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整体分析范式,以有效激励劳动主体为导向的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主线,将宏观经济增长范式转变–微观企业行为变革–中观产业转型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具有体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导向的高质量产业发展分析体系框架。【结论/发现】通过这些方式来求解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民生绿色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增长 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框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虹
包容性增长,是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同志首次强调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实现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延方 方若楠
基于广义Bonferroni曲线和广义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从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增长两个角度剖析中国制造业包容性与绿色增长现状,并结合二元矩阵模型探究其变化路径及演进模式。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包容性增长速度显著增加,但包容性增长质量相对不足,收入增长效应始终占据包容性增长的主导地位且存在明显的行业技术结构偏向;产出规模是引致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产出碳强度和技术进步碳强度是导致碳排放减少的两个关键因素,各驱动因素对制造业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且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弱解耦状态居多,行业环境外部性和经济增长的解耦状态与其科技含量存在正相关;制造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模式正逐步改善,不同技术行业因其不同发展特征呈现出差异化包容性增长路径,调整分配制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万军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进口产品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消费者已表现出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新动向,并且未来欧美必然还会对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电气产业加快绿色制造体系打造,可以促使零碳排放或者低碳排放的产品碳足迹等目标的提前达成,可以为电气企业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有力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电气产品畅销全球获取通行证。从成本角度来看,近年来电气产业原材料、人工、能耗等成本不断上涨,通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可以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因此,绿色制造将是电气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为例,进行电气行业现状和背景调研,进行原因梳理分析,提出了政企行三方协同,助推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绿色制造 电气产业 高质量 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莫龙炯 张小鹿
增长目标短期化能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从五大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广义矩估计(GMM)和工具变量法(IV)识别经济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政府设定增长目标拉动了短期经济增长率,但总体上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驱动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和“层层加码”通过对科学技术支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绿色创新的挤出机制阻碍地方经济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财政自主权和收入分权、支出分权通过调整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公共支出结构弱化了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效应。本文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目标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小亮,吴武林,廖达颖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成果共享、节能环保,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基于2001-2014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构建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明显领先,地区间呈现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的阶梯型分布;发达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领先,传统经济弱省总体落后,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西部欠发达省域崛起,河南、河北等少数经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建香 张帆
包容性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实现包容性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运用Hamilton优化模型,将社会资本纳入生产函数和积累方程中,同时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征设定模型参数值并进行数值模拟,从数理上揭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并探究社会资本影响包容性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社会资本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增长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强调“社会包容”(民生福祉)和“生态包容”(环境质量);社会资本对包容性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培育广义人力资本、激励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影响包容性增长;社会资本的网络和信任维度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规范维度的正向影响还未完全凸显出来。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高质量发展,丰富拓展社会资本和包容性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洋宏 周小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客观上更易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阻碍现代化发展进程。文章在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下,试图为应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非包容与非绿色矛盾产生的必然性、包容性绿色增长理念转变的一般性以及先发国家向外部转嫁矛盾的特殊性相比较,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不同发展阶段中工业化、城镇化、引进外资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进而提出在包容性绿色增长视域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邵文 赵玙璠 钱静斐
[目的]厘清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2000-2022年1 437篇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文献进行分析,描绘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研究现状。[结果](1)国内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可分为波动增长和稳步增长两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与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三大学科相关;(2)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热点分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目标与水平评价、制度支撑与外部动能、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与环境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供应与产业链建设五个方面;(3)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经历了由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与绿色农产品供给到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再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研究将集中在统筹发展目标、拓宽发展领域、评价发展成效三个方面。[结论] 农业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关键路径,未来应以多学科结合为思路,实现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新的突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谷魁英 孙慧
文章运用定基功效系数法、定基极差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标准差椭圆,测度分析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287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以1.24%的年均增长率稳步提升,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城市群间内部差异显著,但随时间增长呈逐渐缩小的态势;空间标准差椭圆呈长轴方向收缩、短轴方向扩张的密集型空间格局,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亮 吴武林
研究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中国各省份及三大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变动趋势、区域差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方法: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及三大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但逐年缩小,并具有收敛特征。研究创新:根据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涵和外延构建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指标选取主观随意性强、指标种类单一、忽略指标实际含义和指标体系不易操作等问题,从而更具有效性和应用性;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使测度结果具备了时空双重维度上的可比性。基于时空视角,从各省份及三大地区两个层面进行考察。研究价值:有助于观察和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化与社会包容性的现实状态,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华 董艳玲
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理念,可有效观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容性绿色索洛模型以及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体系,使用U-SE-SBM-DEA模型和全局参比ML指数测算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区域和结构双重视角全面考察其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稳步提高态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水平低且提高慢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南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北方,2016年赶超北方,之后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南北差异低于东西差异,但近年基本追平。(3)超变密度是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区域和南北区域中区域内差异贡献均高于区域间差异贡献;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差异,但呈下降态势,同时结构来源存在区域异质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把脉中国经济的包容性绿色发展现状,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李书娟 王贤彬 毕青苗
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一直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党的十九大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尝试考察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发展质量目标的权衡。在理论上,本文证明当政府的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发展质量负相关,经济增长目标侵蚀经济发展质量;当政策工具是技术进步时,二者正相关,可以同时提高。在经验分析上,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区增长速度目标数据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些发现支持当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增长目标"侵蚀"发展质量的理论预测,亦揭示了中央政府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将政策工具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终结中国经济崩溃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蔡天祎 房逸靖
以全国25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层层加码”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和市场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增长目标约束和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做出验证。结果显示:增长目标约束会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交互项对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增长目标约束主要通过阻碍技术创新行为从而抑制高质量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通过优化区域人才配置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增长目标约束对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负向作用较强,市场一体化对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较强;此外,市场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受增长目标约束强度的影响存在单重“门限效应”。
关键词:
增长目标约束 市场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严燕
"三螺旋"是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协同创新的一种理论框架。在中国的国家理论创新中,也存在着一个类似的"三螺旋"力量,即国家理论创新的"三螺旋"模式。通过"包容性增长"与"包容性发展"的个案考察,这一模式可以清晰地获得表达,即基于社会问题的"政治发动",它是国家理论创新的引擎;处于广度舆论动员地位的"媒体关注";处于深度理论思考地位的"学术研究"。这三者以螺旋状之关系共同构筑了中国国家理论创新的发生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