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0)
2023(5736)
2022(4696)
2021(4283)
2020(3552)
2019(8168)
2018(7900)
2017(15795)
2016(8368)
2015(8999)
2014(8982)
2013(8967)
2012(8518)
2011(7584)
2010(7522)
2009(6876)
2008(6795)
2007(6086)
2006(5314)
2005(4904)
作者
(26373)
(21997)
(21985)
(20950)
(14136)
(10750)
(9841)
(8557)
(8472)
(7953)
(7807)
(7439)
(7378)
(7340)
(7197)
(6981)
(6559)
(6533)
(6496)
(6267)
(5655)
(5457)
(5453)
(5204)
(5109)
(5100)
(4849)
(4791)
(4685)
(4505)
学科
(35716)
经济(35671)
(22508)
管理(21969)
(17385)
企业(17385)
方法(16914)
数学(15216)
数学方法(15044)
(10255)
中国(9959)
(9914)
(8869)
地方(7179)
(6786)
金融(6786)
业经(6772)
(6635)
银行(6604)
(6585)
农业(6408)
(6338)
(6013)
财务(6005)
财务管理(5988)
(5982)
贸易(5979)
(5840)
企业财务(5753)
(5454)
机构
大学(120833)
学院(118276)
(49964)
经济(49031)
研究(46786)
管理(41244)
理学(35576)
理学院(35131)
中国(34401)
管理学(34374)
管理学院(34186)
科学(30635)
(27025)
(26028)
(25375)
(23923)
研究所(23303)
农业(21711)
业大(20784)
中心(20638)
财经(18802)
(18077)
(17282)
(16985)
经济学(16485)
北京(16125)
(15407)
经济学院(14894)
(14343)
财经大学(14313)
基金
项目(82996)
科学(64721)
基金(61897)
(57601)
国家(57197)
研究(54244)
科学基金(47115)
社会(35120)
社会科(33358)
社会科学(33346)
自然(32374)
基金项目(31877)
自然科(31665)
自然科学(31646)
(31569)
自然科学基金(31153)
(27787)
资助(26292)
教育(24460)
重点(19661)
编号(19068)
(18304)
(17967)
计划(17483)
(17036)
科研(16690)
创新(16081)
成果(16017)
国家社会(15616)
(15431)
期刊
(51423)
经济(51423)
研究(35717)
学报(26718)
中国(24802)
(23661)
科学(22302)
大学(19207)
(19174)
学学(18366)
管理(16463)
农业(15952)
(11787)
金融(11787)
教育(10415)
财经(9858)
经济研究(9722)
(8905)
技术(8742)
(8545)
业大(7379)
业经(6867)
问题(6822)
(6713)
农业大学(6230)
科技(5851)
统计(5813)
(5656)
技术经济(5649)
世界(5421)
共检索到179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阿根  
包容性增长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成果,政府所得到的收获最终要惠及民生。回眸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确实获利颇丰,但惠及面不广,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真正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目的。全面奔向小康并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国献  李玉华  张淑梅  
改善民生,实现包容性增长,健全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分配机制是根本,建构人人享有、尊严生活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基础,完善就业优先、体面工作的人力资源厚植机制是重点,构建促进机会均等、成果共享的社会长效机制是核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龙朝阳  
"包容性发展"是当前中国需要积极倡导、不断探索实践的重大命题,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2011年度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消除贫困与教育差距、增强社会的包容性更是焦点议题之一。虽然理论界对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与政策内涵已展开广泛讨论,但对如何践行包容性发展至今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包容性发展的实质是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有机协同,当前践行包容性发展需把民生事业摆在首要位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唐红梅   赵军   方芳  
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结构性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家庭收入、能力、保障等)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劣势群体获益较多的普惠红利,但包容性增长状况较差的家庭获益相对较少。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机制包括创业、就业、金融素养和发展型消费,作用机制对不同群体也存在结构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能够增强对包容性增长的正向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胡元聪  王珊珊  
根据包容性增长理念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应当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们普遍受益,共同分享。而现阶段改革发展成果分配不公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其原因在于改革发展成果三次分配中,税法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包容性增长理念指导下,完善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分配的税法机制,必须从改革发展成果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入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新杰   丁辰鑫   辛龙  
论文以2010—2021年中国270个城市作为数据样本,以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围绕“经济—社会—低碳”三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从效率视角对中国城市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进行了测度;其次,运用合成控制法验证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的影响;最后,剖析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碳普惠制显著提升了地区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2)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3)碳普惠制可以在不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社会包容与低碳发展水平。(4)碳普惠制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公众环境关注,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三条路径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对碳普惠制的评估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文辉   龚灵枝  
在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限制,帮助广大群体实现金融包容和经济普惠性。中国区域间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增长效应、包容效应和减贫效应,对构建更加公平的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和测度,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挑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与述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北伟  李霁雯  
本文利用2011~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地区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社会公平3个方面促进包容性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的促进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传导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来提高包容性增长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在人力资本程度较低的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来加快实现社会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勋  万广华  张佳佳  何宗樾  
人类正在经历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中国尤其得益于互联网革命,使得中国实现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评估互联网革命所推动的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首先,基于分样本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数字金融不但在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更快,而且显著提升了家庭收入,尤其是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而言。可见,数字金融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其次,对于数字金融至包容性增长的传导机制,本文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帮助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创业行为,并带来了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最后,通过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特别有助于促进低物质资本或低社会资本家庭的创业行为,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新杰   丁辰鑫   辛龙  
论文以2010—2021年中国270个城市作为数据样本,以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围绕“经济—社会—低碳”三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从效率视角对中国城市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进行了测度;其次,运用合成控制法验证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的影响;最后,剖析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碳普惠制显著提升了地区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2)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3)碳普惠制可以在不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社会包容与低碳发展水平。(4)碳普惠制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公众环境关注,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三条路径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对碳普惠制的评估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红梅  赵军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愿景下,使用2011—2019年281个地级市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与产业结构的交互效应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首先,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社会福利公平性三个维度构建地级市层面的包容性增长评价体系,并从地级市和省级两个层面刻画包容性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分位数模型和交互项效应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作用及其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因此,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统筹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政策效果、提升机会公平程度,从而有效地促进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艾弗兹·阿里  刘英  
发展中亚洲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但同时却引发了收入和支出水平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以及由非收入因素带来的不平等程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这些不平等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在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维度的不均衡。相应地,由政策因素造成的不均衡和由结构转换造成的不均衡一样都与经济增长相关。更进一步的情况是,不均衡还来自于对获得公共服务和投入的限制,如土地和信贷。针对上述引起不平等的原因,文章倡导采取一种包容性的增长战略。这一战略以三个支点为基础,包括:创造新的机会、拓宽获得机会的渠道和完善起到安全网与跳板作用的社会保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嫦娥  李允尧  易华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及政治稳定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梳理了包容性增长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的测度、包容性增长的策略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国外文献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评述。这些研究对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轶琳  吴晓波  
随着社会排斥与不平等的不断加剧,包容性增长研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基础,而后分别从概念、测量和政策等方面对包容性增长研究进行述评,最后总结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展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建新  刘德学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不考虑其对减贫和不平等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减贫速度的下降和不平等的增长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作为利贫增长的替代,包容性增长成为世界银行和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从定义、度量、诊断、机制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包容性增长的产生、发展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