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5)
- 2023(12662)
- 2022(10125)
- 2021(8955)
- 2020(7224)
- 2019(16285)
- 2018(16113)
- 2017(30770)
- 2016(16923)
- 2015(18571)
- 2014(19029)
- 2013(18700)
- 2012(17448)
- 2011(15858)
- 2010(16026)
- 2009(14709)
- 2008(14541)
- 2007(13138)
- 2006(11875)
- 2005(11186)
- 学科
- 济(81746)
- 经济(81677)
- 业(46385)
- 管理(44530)
- 企(36018)
- 企业(36018)
- 方法(27461)
- 中国(26505)
- 地方(24957)
- 数学(23433)
- 数学方法(23200)
- 农(23004)
- 业经(20724)
- 财(16374)
- 农业(15819)
- 学(15692)
- 制(14871)
- 发(14068)
- 银(14022)
- 产业(14000)
- 银行(13998)
- 融(13795)
- 金融(13794)
- 地方经济(13754)
- 行(13573)
- 技术(12769)
- 贸(12694)
- 贸易(12683)
- 易(12188)
- 环境(11873)
- 机构
- 学院(244898)
- 大学(242375)
- 济(103595)
- 经济(101447)
- 研究(91361)
- 管理(89950)
- 理学(76222)
- 理学院(75285)
- 管理学(74002)
- 管理学院(73544)
- 中国(68530)
- 科学(56134)
- 京(52991)
- 所(47201)
- 财(46666)
- 农(44303)
- 研究所(42729)
- 中心(40527)
- 江(39316)
- 业大(36390)
- 财经(36345)
- 农业(34298)
- 范(34123)
- 北京(33748)
- 师范(33726)
- 院(33383)
- 经(32876)
- 经济学(31936)
- 州(31501)
- 省(29103)
- 基金
- 项目(162010)
- 科学(127823)
- 研究(118309)
- 基金(115474)
- 家(101347)
- 国家(100489)
- 科学基金(85446)
- 社会(76215)
- 社会科(72471)
- 社会科学(72453)
- 省(65962)
- 基金项目(60448)
- 划(54629)
- 自然(53360)
- 教育(52881)
- 自然科(52111)
- 自然科学(52096)
- 自然科学基金(51170)
- 资助(46854)
- 编号(46818)
- 发(41450)
- 成果(37972)
- 重点(37504)
- 部(34669)
- 课题(34399)
- 创(33827)
- 发展(33338)
- 展(32764)
- 创新(31787)
- 国家社会(31753)
- 期刊
- 济(123244)
- 经济(123244)
- 研究(76177)
- 中国(55857)
- 农(42381)
- 学报(38966)
- 科学(37096)
- 管理(35098)
- 财(34571)
- 大学(29446)
- 农业(28798)
- 教育(28157)
- 学学(27759)
- 融(26016)
- 金融(26016)
- 技术(22300)
- 业经(21845)
- 经济研究(19928)
- 财经(18008)
- 问题(16733)
- 经(15717)
- 业(15458)
- 技术经济(12914)
- 科技(12529)
- 商业(12296)
- 贸(11913)
- 统计(11582)
- 现代(11571)
- 版(11349)
- 世界(11298)
共检索到383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黄晓兰 郑月龙 汪小钗
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1993-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福建省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建立隶属度函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考察其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二者协调程度较高。文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1993-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福建省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建立隶属度函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考察其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二者协调程度较高。文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罗扬 邓伟 黄昕
在阐述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特色城镇化协调涵义的基础上,运用SPSS18.0和Matlab 7.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特色城镇化复合系统(IPU)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我国省区IPU系统协调发展以下几个特征: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地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IPU系统协调度、协调发展度与区域经济有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协调关系 研究动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协调关系 研究动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祥云
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借鉴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以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城镇化进程和质量方面分析了我国283个地级城市对产业升级发展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在总结了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应在差异性城镇化、生态城镇化、转型城镇化方面,不断促进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丽娟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突出"新型"和"互动",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18个地市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市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相近,在"新型"要素上相差悬殊;四川各市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寻求差异化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省级宏观数据相结合,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角度,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对中西部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东部,有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并且在中西部的效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中西部内部而言,数字金融对经济和教育水平较低省份的居民收入有着更强的拉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霄梅
当前,我国存在半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不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距较大,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机构优化相互促进机制存在脱节等诸多问题,限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善城镇人口的社会管理水平、协调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机构升级的区域布局、协调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的步伐等途径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鹏飞 梁流涛 李炎埔 段琳琼 王楠楠 陈常优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耦合视域下解构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机理,利用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工具,对2014年京津冀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内部各维度指数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最明显,生态城镇化指数差异最小,经济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差异基本一致;(2)综合城镇化指数呈现出"核心-外围"分布格局。由于城镇化市场机制不强,产业梯度差异较大,公共服务投入悬殊,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镇化发展"涓滴效应"不强;(3)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东北部高-南北两头较低"的分布格局。东北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多淑杰
以往文献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城镇化。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最后选择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中小城镇发展典型特征的中山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中山市各层面城镇化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均有所上升,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其中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发展比较快,产业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中山市未来城镇化建设应注重从树立城镇化协调发展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等方面强化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范徐飞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协调发展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19792014年数据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关系不明显,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而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显著。此外,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否协调发展进行研判,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偏差的原因及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