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0)
- 2023(9971)
- 2022(8278)
- 2021(7620)
- 2020(5908)
- 2019(13569)
- 2018(13335)
- 2017(24730)
- 2016(13689)
- 2015(15149)
- 2014(15739)
- 2013(15298)
- 2012(14577)
- 2011(13442)
- 2010(13826)
- 2009(12565)
- 2008(12763)
- 2007(11691)
- 2006(10474)
- 2005(10010)
- 学科
- 济(60801)
- 经济(60732)
- 管理(36541)
- 业(36007)
- 企(28410)
- 企业(28410)
- 中国(20599)
- 地方(19008)
- 方法(18604)
- 农(17237)
- 业经(15540)
- 数学(14442)
- 数学方法(14240)
- 财(13870)
- 学(13760)
- 银(12550)
- 银行(12534)
- 融(12258)
- 金融(12257)
- 制(12239)
- 行(12160)
- 理论(12041)
- 农业(11985)
- 发(10672)
- 地方经济(10552)
- 贸(10142)
- 贸易(10130)
- 易(9679)
- 技术(9617)
- 和(9580)
- 机构
- 学院(199236)
- 大学(195709)
- 济(78528)
- 经济(76558)
- 研究(72625)
- 管理(68837)
- 理学(57217)
- 理学院(56449)
- 中国(56164)
- 管理学(55384)
- 管理学院(55005)
- 科学(44518)
- 京(43498)
- 财(39630)
- 所(37931)
- 农(33893)
- 研究所(33787)
- 江(33185)
- 中心(32801)
- 财经(30040)
- 范(29455)
- 师范(29139)
- 北京(28141)
- 州(27507)
- 业大(27125)
- 经(27053)
- 院(26288)
- 农业(26109)
- 省(24302)
- 经济学(24163)
- 基金
- 项目(121388)
- 科学(94325)
- 研究(92294)
- 基金(83953)
- 家(73124)
- 国家(72374)
- 科学基金(60881)
- 社会(56675)
- 社会科(53525)
- 社会科学(53514)
- 省(49616)
- 基金项目(43406)
- 教育(42871)
- 划(41071)
- 编号(38755)
- 自然(37342)
- 自然科(36432)
- 自然科学(36421)
- 自然科学基金(35767)
- 资助(34421)
- 成果(33059)
- 发(31848)
- 课题(28752)
- 重点(28190)
- 部(25958)
- 发展(25556)
- 性(25480)
- 创(25430)
- 展(25100)
- 创新(23661)
共检索到324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双荣 郗永勤
文章转引包容性发展含义是指边缘群体能参与并能通过参与从中受益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经济包容、环境包容、社会包容和文化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构架,并对理论构架进行了图解。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理论构架 图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严燕
"三螺旋"是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协同创新的一种理论框架。在中国的国家理论创新中,也存在着一个类似的"三螺旋"力量,即国家理论创新的"三螺旋"模式。通过"包容性增长"与"包容性发展"的个案考察,这一模式可以清晰地获得表达,即基于社会问题的"政治发动",它是国家理论创新的引擎;处于广度舆论动员地位的"媒体关注";处于深度理论思考地位的"学术研究"。这三者以螺旋状之关系共同构筑了中国国家理论创新的发生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瞿皎姣 赵曙明
组织包容性作为多样性管理研究的新视角,被视为应对多样性的最佳途径。为推动组织包容性研究,对其缘起、进展及方向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首先,从人本主义思想回归、二元对立思维转变、多样性管理理念超越三个层面追溯了组织包容性研究的理论演化历程;其次,从经营效益、道德合意、法律理性、心理释意四个方面提炼出组织包容性的价值逻辑,并识别出包容性感知的核心解释机制;然后,从包容性领导、包容性氛围、包容性实践三个维度总结了组织包容性的前因,从多样性、社会心理、社会文化三个角度概括了组织包容性的效应结果,并结合中介和调节变量的归纳,建构出组织包容性作用机理的生态架构;最后,从包容性的概念内涵明晰、作用机理挖掘、情境效应探索、理论视角拓展、包容性组织建构五个方向提出了研究展望。本研究可为包容性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带来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凌红蕾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容性增长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迫切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现阶段,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方面,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要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成果惠及全体劳动者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观念、经济增长制度等路径转型。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基本原则 路径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闫海洲 张明珅
世界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思路,也为金融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金融性包容发展的概念和意义,继而从收入平等、私人部门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包容性,最后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监管等角度提出了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包容性发展 包容性金融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春英
文章基于对包容性思想研究现状的梳理,探讨包容性思想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包容性发展理论强调发展内容的协调性、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过程的公平性、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四个方面揭示包容性思想与当代政治经济学均衡发展观的耦合关系。研究结论启示我们,用当代政治经济学观点构建包容性发展理论的落脚点,应做到: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成果共享;三是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持续绿色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合作,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云志
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是借用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在"机会平等"基础上实现"参与"和"共享"。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历程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粗放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内涵建设初级阶段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社会化阶段。通过发展公平性、发展过程全民参与、发展内容全面协调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来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将包容性发展融入日常高职院校发展之中,既是我国应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也是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 公平性 参与 共享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翼
在全球化语境中,一方面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各种发展"瓶颈"也日益显现,如何在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下处理好发展与和谐的平衡关系,从而公平合理地让最大多数人共享世界发展成果,成了每个国家,特别是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包容性发展"从发展理念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性、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性、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几个维度科学解答了这一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公平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目的/意义】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研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着力研究与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设计/方法】运用唯物史观下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整体分析范式,以有效激励劳动主体为导向的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主线,将宏观经济增长范式转变–微观企业行为变革–中观产业转型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具有体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导向的高质量产业发展分析体系框架。【结论/发现】通过这些方式来求解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民生绿色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增长 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晓斌 强卫 黄伟豪 线实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珠三角经济圈的强化合作而产生的新地理概念。作为新兴的全球化港湾,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突破新自由主义框架理论,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决策者和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现有的城市群、区域增长极理论,新经济地理集群理论,全球产业链网络理论并结合大湾区现状优势,对湾区发展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认为可通过粤港澳三方通力合作,创造一个内生型的经济与产业本土增长模式为主要方向。具体表现为:首先,要以先进制造业为立足点、实现自我创新的产业升级,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并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与区域性枢纽;其次,大湾区还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与教育、金融与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尤其是与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全方位参与联动,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合规和规则经济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将大湾区打造为中国的科创中心及全球性金融中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徐建 姜广省
基于绿色治理的实践背景,本文在梳理绿色治理演进脉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绿色治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之后从绿色治理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有效践行绿色治理不仅要识别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更要构建协同治理和网络治理等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从实践层面制定全球性绿色治理准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绿色治理准则课题组"研究完成的绿色治理准则的内容及特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李尚真
包容性金融模式是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包容性金融指标集中评价"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但是,经济金融化加剧金融投机行为,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且金融发展不应排斥金融创新性。因此,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涵盖"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并随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但该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来实现。政府应重点加强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并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探索"政府诱导、市场参与"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金融包容 影响因素中外比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华平 刘风芹 沈婷婷
包容性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普惠共享和以人为本。同时,包容性发展更强调实现区域和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区域包容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产业组织模式。一个地区的集群式产业转移路径和模式是由其综合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的。由于不同地区的要素条件、资源禀赋及各种制度环境的差异,其演化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推进集群式产业转移与升级的同时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以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华东 吕军利
马克思的"包容性发展"思想涵盖人的合理需要思想、公平思想、济贫助困思想、保险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走"包容性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践行"包容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这些思想为指导,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合理需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并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同时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公平 人道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