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2)
- 2023(13638)
- 2022(11935)
- 2021(11295)
- 2020(9397)
- 2019(21399)
- 2018(21176)
- 2017(40782)
- 2016(21807)
- 2015(23959)
- 2014(23252)
- 2013(22929)
- 2012(20900)
- 2011(18758)
- 2010(18575)
- 2009(16789)
- 2008(16203)
- 2007(14169)
- 2006(12039)
- 2005(10297)
- 学科
- 济(81651)
- 经济(81556)
- 业(66093)
- 管理(65998)
- 企(54768)
- 企业(54768)
- 方法(38882)
- 数学(33342)
- 数学方法(32963)
- 农(23374)
- 财(21917)
- 中国(21907)
- 技术(19624)
- 业经(19364)
- 学(18801)
- 农业(16623)
- 地方(16490)
- 理论(14907)
- 制(14808)
- 贸(14073)
- 务(14072)
- 贸易(14064)
- 财务(14012)
- 财务管理(13992)
- 易(13644)
- 企业财务(13356)
- 环境(13331)
- 技术管理(13302)
- 和(13262)
- 银(13118)
- 机构
- 大学(299977)
- 学院(298461)
- 管理(122604)
- 济(117331)
- 经济(114824)
- 理学(107461)
- 理学院(106293)
- 管理学(104527)
- 管理学院(103975)
- 研究(97478)
- 中国(70707)
- 京(62681)
- 科学(61529)
- 财(53328)
- 所(47695)
- 农(47111)
- 业大(45443)
- 中心(44102)
- 研究所(43886)
- 财经(43377)
- 江(42017)
- 经(39643)
- 北京(39123)
- 范(39008)
- 师范(38642)
- 农业(36848)
- 院(35915)
- 经济学(35205)
- 州(34521)
- 财经大学(32635)
- 基金
- 项目(213555)
- 科学(169333)
- 基金(156002)
- 研究(155675)
- 家(136240)
- 国家(135095)
- 科学基金(117112)
- 社会(98872)
- 社会科(93750)
- 社会科学(93728)
- 省(84113)
- 基金项目(83579)
- 自然(76749)
- 自然科(75042)
- 自然科学(75025)
- 自然科学基金(73705)
- 教育(71014)
- 划(70377)
- 资助(62810)
- 编号(62350)
- 成果(49643)
- 创(48541)
- 重点(47355)
- 部(46622)
- 发(45054)
- 创新(44600)
- 课题(42631)
- 国家社会(40718)
- 科研(40670)
- 教育部(40155)
- 期刊
- 济(121889)
- 经济(121889)
- 研究(86072)
- 中国(55361)
- 学报(48422)
- 管理(45100)
- 科学(44881)
- 农(42330)
- 财(39544)
- 大学(36607)
- 教育(34644)
- 学学(34495)
- 农业(29747)
- 技术(25547)
- 融(23747)
- 金融(23747)
- 业经(20639)
- 财经(20575)
- 经济研究(20000)
- 经(17563)
- 科技(17011)
- 图书(15755)
- 业(15664)
- 问题(15558)
- 技术经济(14889)
- 理论(14466)
- 版(13782)
- 实践(13365)
- 践(13365)
- 现代(13256)
共检索到420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爱萍 常丹砚 蒯鹏
包容性创新因其对BOP群体的包容性而具有减贫效益。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理论分析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的产生机理,运用中国30个省2006—2016年的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并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间接减贫;相较于城镇地区,包容性创新对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减贫效应 BOP群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忆翔 陈元志 陈劲
面向减贫发展的包容性创新是造血式赋能型创新,通过创新要素赋能贫困群体,旨在提高贫困群体的福利水平,提升贫困群体的内生能力,同时兼顾投入产出的效率和经济价值的实现。本文从投入要素、作用途径、产出绩效3个层次提出“面向减贫发展的包容性创新”的理论模型,将全球减贫案例库中非结构化的案例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运用定性比较的QCA方法进行跨案例组态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伟 高宇 唐宇清 沈灏
基于资源理论与制度框架,构建了以政府支持为中介,社交媒体活动为调节的非市场战略对包容性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235份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非市场战略增强了企业包容性创新,政府支持在两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同时,企业社交媒体活动对前述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探明了企业非市场战略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路径,揭示了企业社交媒体活动的权变性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紫珺 陈曦
文章运用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可以直接减缓贫困,也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条途径间接减缓贫困,其中间接机制的贡献大于直接机制,收入分配的贡献大于经济增长。文章还首次验证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收入分配具有单向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桂黄宝 张君 张媛媛
本文梳理了现有包容性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包容性创新内涵,提炼了包容性创新特征,探索了国内外包容性创新的最新研究趋势,以期理清思路,为未来包容性创新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范轶琳 姚明明 吴卫芬
本文以淘宝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包容性创新的模式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淘宝村初创时期的创新资源禀赋和创新驱动主体二大维度,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模式Ⅰ自发驱动型、模式Ⅱ自发培育型、模式Ⅲ政府培育型、模式Ⅳ政府驱动型;在不同类型的包容性创新模式下,淘宝村的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构成要素有所不同,而创新集聚和包容性创新的构成要素并无变化;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包容性创新理论,同时对不同模式下的淘宝村包容性创新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淘宝村 包容性创新 模式 机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雁兵
本文利用基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测度的2000—2012年中国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首次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对我国贫困缓解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贡献是:第一,发现目前我国包容性增长对贫困缓解存在地区偏向和结构偏向。在全国层面上,包容性增长表现出利贫性偏向农村而包容性偏向城市的结构偏向,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表现出利贫性有余而包容性不足的地区偏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利贫性偏向农村而包容性偏向城市的结构偏向。第二,提出包容性增长减贫策略。强调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自上而下"和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结合的减贫新思路,为减贫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贫困缓解 自生能力 授人以渔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大鹏 王巧巧 涂精华 李亚娟
已有民族旅游减贫文献主要探讨绝对贫困问题,鲜有兼顾相对贫困是否减轻的研究。文章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构建一个整合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旅游减贫分析框架,并利用2007—2019年我国75个民族自治县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发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民族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绝对贫困减缓效应明显;同时,相对贫困程度较深的县域旅游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特征,对相对低收入居民的带动作用更大,有利于减轻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汉族居民,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居民收入的增长效应偏低,表明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减贫效应中存在明显的族群差异。文章为后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包容性旅游减贫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减贫 民族地区 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华 艾洁 黄前峰
包容性创新本质上属于探索性创新,对生态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在包容性创新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即控制绿色创新后,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负向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政府应在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华 艾洁 黄前峰
包容性创新本质上属于探索性创新,对生态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在包容性创新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即控制绿色创新后,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负向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政府应在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武 陈琳
企业与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群体经济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包容性创新的重要前提。从BOP群体与企业的关系视角出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结构洞"现象,即政策制度和配套设施短缺导致的"市场洞",融资困难、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信息获取、传播和扩散困难导致的"信息洞"。引入小微企业作为第三方,搭建大企业与BOP群体之间的连接桥。提出在包容性创新情境下,利用小微企业的定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协调优势来实现"结构洞"的跨越,并在从企业能力提升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武 陈琳
企业与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群体经济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包容性创新的重要前提。从BOP群体与企业的关系视角出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结构洞"现象,即政策制度和配套设施短缺导致的"市场洞",融资困难、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信息获取、传播和扩散困难导致的"信息洞"。引入小微企业作为第三方,搭建大企业与BOP群体之间的连接桥。提出在包容性创新情境下,利用小微企业的定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协调优势来实现"结构洞"的跨越,并在从企业能力提升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农村人口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农村人口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孟维福
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传导机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而且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2)从包容性金融发展具体维度来看,金融渗透度、金融可获得性、金融使用效用性和金融承担度的提升能够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金融渗透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最大,金融使用效用性、金融可获得性和金融承担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依次减弱。(3)从区域角度来看,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都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在东部地区存在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不完全中介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传导机制的研究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