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3)
2023(7402)
2022(6182)
2021(5682)
2020(4585)
2019(9921)
2018(9808)
2017(18183)
2016(9639)
2015(9971)
2014(9177)
2013(8876)
2012(8102)
2011(7249)
2010(7351)
2009(6674)
2008(6596)
2007(5999)
2006(5080)
2005(4439)
作者
(26673)
(22468)
(22134)
(20984)
(14176)
(10814)
(9843)
(8464)
(8228)
(7972)
(7706)
(7435)
(7329)
(6981)
(6960)
(6864)
(6506)
(6470)
(6410)
(6226)
(5566)
(5364)
(5211)
(5132)
(5093)
(4966)
(4895)
(4853)
(4559)
(4486)
学科
管理(34698)
(32927)
经济(32900)
(32603)
(28654)
企业(28654)
技术(15038)
方法(13196)
环境(11713)
技术管理(11582)
数学(10776)
数学方法(10635)
中国(9862)
(9643)
(9235)
业经(9019)
(8829)
(8346)
地方(7236)
(6994)
银行(6977)
(6731)
金融(6731)
(6730)
(6725)
理论(6606)
生态(6593)
(6328)
农业(6302)
(5820)
机构
学院(128602)
大学(126491)
(50896)
管理(50784)
经济(49887)
理学(44263)
研究(43928)
理学院(43767)
管理学(43024)
管理学院(42771)
中国(31981)
科学(28528)
(25870)
(23064)
(22042)
(21591)
业大(20405)
中心(19991)
研究所(19975)
(19595)
财经(18552)
农业(17122)
(16911)
(16538)
(16070)
北京(16004)
师范(15875)
(15759)
经济学(15442)
商学(14378)
基金
项目(93512)
科学(75446)
基金(68390)
研究(66601)
(61013)
国家(60524)
科学基金(52683)
社会(44072)
社会科(41937)
社会科学(41925)
(38899)
基金项目(36811)
自然(34441)
自然科(33642)
自然科学(33633)
自然科学基金(33075)
(32087)
教育(29544)
(26434)
资助(25650)
编号(23889)
创新(23639)
重点(21561)
(20802)
(19412)
(18924)
国家社会(18801)
成果(18171)
计划(17989)
科研(17707)
期刊
(55573)
经济(55573)
研究(34936)
中国(27378)
学报(21999)
管理(20913)
科学(20742)
(19534)
(17591)
大学(16379)
学学(15695)
教育(14127)
农业(13445)
(11701)
金融(11701)
技术(10834)
科技(10077)
业经(9841)
财经(8847)
经济研究(8764)
(8201)
(7669)
技术经济(6987)
(6447)
问题(6428)
(6330)
资源(6189)
现代(5723)
业大(5566)
商业(5562)
共检索到185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华  艾洁  黄前峰  
包容性创新本质上属于探索性创新,对生态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在包容性创新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即控制绿色创新后,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负向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政府应在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华  艾洁  黄前峰  
包容性创新本质上属于探索性创新,对生态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在包容性创新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即控制绿色创新后,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负向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政府应在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日渐兴起,并取得了迅速普及。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据调查,70.4%的高校举办了创业活动,66.7%的高校发展了创业社团,59.7%的高校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2015年在校学生创业的比例达到4%,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3.3%,2016年高校学生创业持续升温。中国的创新创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开展,这符合中国经济改革自下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日渐兴起,并取得了迅速普及。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据调查,70.4%的高校举办了创业活动,66.7%的高校发展了创业社团,59.7%的高校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2015年在校学生创业的比例达到4%,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3.3%,2016年高校学生创业持续升温。中国的创新创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开展,这符合中国经济改革自下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仕允   卫晓君  
基于2012—2020年全国2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影响,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北和西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建设影响包容性低碳增长中具有中介作用,市场化水平在低碳城市建设与包容性低碳增长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对包容性低碳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低碳城市建设释放包容性低碳增长动能,以绿色技术创新筑牢绿色低碳增长基底,以市场化手段增强低碳城市建设成效等建议,以更好实现包容性低碳增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存丽  
我国经济进入了后改革时代,发展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绿色经济是一种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发展,包含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发展形式。以包容性增长理念构建绿色财务管理范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一、绿色经济包容性增长概述(一)包容性增长的内涵2007年,亚洲银行针对亚洲各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不平等状况却在持续恶化这一现实,在"益贫式增长"的基础上,扩展地提出了"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莉莉   肖鸿波   秦海波  
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合成控制等方法探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建设能显著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效果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在东部地区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促进创新人员流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改善初始制度环境进而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即产生了虹吸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爱萍  常丹砚  蒯鹏  
包容性创新因其对BOP群体的包容性而具有减贫效益。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理论分析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的产生机理,运用中国30个省2006—2016年的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并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间接减贫;相较于城镇地区,包容性创新对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玲  陶厚永  
首先利用熵值法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性教育、主体、投资、制度、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包容性创新环境进行测度。利用2011-2015年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为了营造良好的包容性创新环境,提出东部地区要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极化效应",形成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涓滴效应",中部地区构建创新的"洼地效应"以及西部地区形成"本地市场效应"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君超  李哲  
本文从开展包容性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角度,将中国包容性创新的实践活动分为政府驱动型、市场诱导型和草根群体自发型。在实践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进一步开展包容性创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湛泳  王恬  
包容性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促进消费、促进均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我国包容性创新的地区绩效水平呈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包容性创新辐射效应使地方水平呈片状划分,包容性创新能力提升速度存在"马太效应"。通过扩大内需、均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容性创新可以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君超  
近年来,包容性创新的全球实践与研究热度不断提升。本文认为,包容性创新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高成本、高消耗社会运行的替代性方案,也是市场进一步细分的必然产物,同时,教育及技能水平提升激发了全员创新的可能性和潜力。包容性创新的实践面临着一些共性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使包容性创新进入创新的主流价值、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包容性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包容性创新政策链等。围绕这些问题,世界各国主要从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基于市场机制的包容性创新探索、为草根群体提供资源支持以及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布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桂黄宝  张君  张媛媛  
本文梳理了现有包容性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包容性创新内涵,提炼了包容性创新特征,探索了国内外包容性创新的最新研究趋势,以期理清思路,为未来包容性创新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小强  周平录  张竹  汤新慧  
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载体的变化和BOP人群信息不平等的实际出发,基于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互动视角,探讨互联网平台公司通过提升BOP人群在信息生产与消费中的角色与地位,从而促进包容性市场构建的特征与机制。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短视频行业两家头部公司的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与BOP相关的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念维度与主要特征,建立起数字技术与BOP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推动包容性市场建设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平台公司主要通过数字内容技术与数字联接技术来支持BOP人群进行内容生产与消费的价值主张,进而通过BOP内容生产者赋能、"智能+人工"内容推荐、BOP社交网络拓展与共享式价值获取等其他创新策略与手段,使得BOP人群平等参与内容价值的创造与分享。在此过程中,BOP当地资源信息被广泛传播、市场价值被激活,BOP人员自身的市场意识与市场化能力得到提升,推动了包容性市场构建。本文深化了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包容性创新研究,也对BOP创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信息贫困治理等领域做出了理论贡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