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7)
- 2023(7437)
- 2022(6245)
- 2021(5856)
- 2020(4781)
- 2019(10625)
- 2018(10448)
- 2017(19592)
- 2016(10420)
- 2015(11295)
- 2014(10587)
- 2013(10139)
- 2012(9232)
- 2011(8368)
- 2010(8457)
- 2009(7601)
- 2008(7540)
- 2007(6693)
- 2006(5731)
- 2005(4946)
- 学科
- 济(38174)
- 经济(38135)
- 业(34420)
- 管理(33742)
- 企(28894)
- 企业(28894)
- 技术(15399)
- 中国(15294)
- 方法(14632)
- 数学(12294)
- 数学方法(12165)
- 技术管理(11669)
- 财(9899)
- 农(9580)
- 地方(9510)
- 业经(8799)
- 理论(8659)
- 学(7903)
- 制(7806)
- 农业(7056)
- 银(7043)
- 银行(7026)
- 行(6760)
- 融(6465)
- 金融(6463)
- 城市(6440)
- 划(6170)
- 务(5853)
- 财务(5845)
- 财务管理(5835)
- 机构
- 学院(139860)
- 大学(138962)
- 济(56551)
- 管理(55333)
- 经济(55235)
- 理学(48166)
- 理学院(47562)
- 研究(47301)
- 管理学(46855)
- 管理学院(46544)
- 中国(33795)
- 京(28842)
- 科学(28705)
- 财(25802)
- 所(22477)
- 中心(21277)
- 江(21016)
- 财经(20749)
- 研究所(20537)
- 农(20144)
- 业大(19469)
- 经(18969)
- 范(18350)
- 师范(18170)
- 经济学(17812)
- 院(17695)
- 北京(17594)
- 州(17168)
- 经济学院(15929)
- 农业(15688)
- 基金
- 项目(99327)
- 科学(80848)
- 基金(73096)
- 研究(72281)
- 家(64106)
- 国家(63558)
- 科学基金(56091)
- 社会(48162)
- 社会科(45793)
- 社会科学(45782)
- 省(40038)
- 基金项目(39592)
- 自然(36267)
- 自然科(35591)
- 自然科学(35583)
- 自然科学基金(34987)
- 教育(33647)
- 划(33561)
- 资助(27465)
- 创(27185)
- 编号(27081)
- 创新(24358)
- 重点(22404)
- 发(21461)
- 部(21429)
- 成果(21415)
- 国家社会(20408)
- 课题(19972)
- 教育部(18782)
- 性(18774)
共检索到203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超 肖植检 兰宗敏
探讨城市包容性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为包容性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以及人才区位选择动因提供证据和解释。根据新经济地理学构建一个包括两区域、五部门、三要素的区域创新增长模型,分析城市包容性通过影响人才迁移进而影响城市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利用“百度迁徙”大数据对我国277个地级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包容性不仅会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会通过促进人才流动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对具有不同外商投资水平、工资水平及高铁通达性的区域来说,包容性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此外,文化多样性在人才促进城市创新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但对其他群体来说却表现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重视提升城市软实力作用、因城施策,以提升地方生活品质为重点提升城市包容性和吸引力,以及注重增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强化包容性对创新的带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包容性 人才迁移 城市创新 文化多样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爱萍 常丹砚 蒯鹏
包容性创新因其对BOP群体的包容性而具有减贫效益。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理论分析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的产生机理,运用中国30个省2006—2016年的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并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间接减贫;相较于城镇地区,包容性创新对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减贫效应 BOP群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诺 吕拉昌 黄茹 胡海鹏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城市创新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数量和质量会对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专利指标测度创新,基于中国34个主要城市人口2003—2012年的人口迁入、迁出数据,使用stata面板模型,分析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省外迁入人口、省内迁出人口以及高学历和多样化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有积极作用,其他人口迁移因素对城市创新影响则不显著,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的差异。研究的政策意义表明:中国需要鼓励高层次的人口迁移,以发挥创新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创新 中国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华 艾洁 黄前峰
包容性创新本质上属于探索性创新,对生态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在包容性创新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即控制绿色创新后,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负向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政府应在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华 艾洁 黄前峰
包容性创新本质上属于探索性创新,对生态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在包容性创新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即控制绿色创新后,包容性创新对生态文明的负向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政府应在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玲 陶厚永
首先利用熵值法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性教育、主体、投资、制度、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包容性创新环境进行测度。利用2011-2015年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为了营造良好的包容性创新环境,提出东部地区要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极化效应",形成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涓滴效应",中部地区构建创新的"洼地效应"以及西部地区形成"本地市场效应"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君超 李哲
本文从开展包容性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角度,将中国包容性创新的实践活动分为政府驱动型、市场诱导型和草根群体自发型。在实践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进一步开展包容性创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湛泳 王恬
包容性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促进消费、促进均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我国包容性创新的地区绩效水平呈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包容性创新辐射效应使地方水平呈片状划分,包容性创新能力提升速度存在"马太效应"。通过扩大内需、均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容性创新可以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低收入群体 创新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君超
近年来,包容性创新的全球实践与研究热度不断提升。本文认为,包容性创新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高成本、高消耗社会运行的替代性方案,也是市场进一步细分的必然产物,同时,教育及技能水平提升激发了全员创新的可能性和潜力。包容性创新的实践面临着一些共性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使包容性创新进入创新的主流价值、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包容性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包容性创新政策链等。围绕这些问题,世界各国主要从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基于市场机制的包容性创新探索、为草根群体提供资源支持以及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布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桂黄宝 张君 张媛媛
本文梳理了现有包容性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包容性创新内涵,提炼了包容性创新特征,探索了国内外包容性创新的最新研究趋势,以期理清思路,为未来包容性创新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小强 周平录 张竹 汤新慧
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载体的变化和BOP人群信息不平等的实际出发,基于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互动视角,探讨互联网平台公司通过提升BOP人群在信息生产与消费中的角色与地位,从而促进包容性市场构建的特征与机制。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短视频行业两家头部公司的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与BOP相关的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念维度与主要特征,建立起数字技术与BOP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推动包容性市场建设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平台公司主要通过数字内容技术与数字联接技术来支持BOP人群进行内容生产与消费的价值主张,进而通过BOP内容生产者赋能、"智能+人工"内容推荐、BOP社交网络拓展与共享式价值获取等其他创新策略与手段,使得BOP人群平等参与内容价值的创造与分享。在此过程中,BOP当地资源信息被广泛传播、市场价值被激活,BOP人员自身的市场意识与市场化能力得到提升,推动了包容性市场构建。本文深化了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包容性创新研究,也对BOP创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信息贫困治理等领域做出了理论贡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包容性创新 知识溢出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卫东 岳中刚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究竟是以线上渠道替代实体零售,还是刺激了新增消费?本文从包容性创新视角提供了信息技术应用与消费增长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消费增长的边际效应和普惠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从总量而言,信息技术普及率对居民消费的效应显著为正;从结构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将从信息技术应用中获益更多。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消费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包容性创新 消费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范轶琳 姚明明 吴卫芬
本文以淘宝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包容性创新的模式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淘宝村初创时期的创新资源禀赋和创新驱动主体二大维度,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模式Ⅰ自发驱动型、模式Ⅱ自发培育型、模式Ⅲ政府培育型、模式Ⅳ政府驱动型;在不同类型的包容性创新模式下,淘宝村的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构成要素有所不同,而创新集聚和包容性创新的构成要素并无变化;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包容性创新理论,同时对不同模式下的淘宝村包容性创新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淘宝村 包容性创新 模式 机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小芳 欧阳峣
包容性创新有别于传统创新,现阶段对包容性创新的甄别和绩效的量化评估仍处于探索和验证阶段。为克服创新过程的"黑箱"性质,不同于前期研究,引入投入-产出模型系统性地衡量包容性创新的绩效。在投入部分,考虑到草根群体进行包容性创新有三种主要障碍,开创性地以克服这三种障碍的投入来分别设计相关的投入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包容性创新绩效受历史基础、投入力度等因素影响,与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有同步性。不同包容性创新绩效的地区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包容性绩效 创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