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4)
2023(10135)
2022(8840)
2021(8190)
2020(7382)
2019(17378)
2018(17276)
2017(34707)
2016(19071)
2015(21969)
2014(22279)
2013(22265)
2012(20494)
2011(18477)
2010(18905)
2009(17789)
2008(17812)
2007(16230)
2006(13886)
2005(12343)
作者
(56402)
(47576)
(47082)
(44992)
(30036)
(22832)
(21627)
(18627)
(17862)
(17142)
(16152)
(15883)
(15152)
(14959)
(14911)
(14662)
(14350)
(13932)
(13767)
(13654)
(11814)
(11792)
(11754)
(10791)
(10768)
(10649)
(10589)
(10495)
(9647)
(9343)
学科
(86973)
经济(86889)
(58986)
管理(57504)
(48764)
企业(48764)
方法(48544)
数学(44225)
数学方法(43617)
(23475)
(21560)
中国(20620)
(16594)
贸易(16586)
(16229)
财务(16188)
财务管理(16150)
(16036)
(15879)
业经(15638)
企业财务(15433)
(14996)
地方(14560)
农业(14274)
理论(13390)
(13035)
金融(13033)
(12843)
银行(12805)
(12100)
机构
大学(283832)
学院(283001)
(119531)
经济(117104)
管理(112190)
理学(97483)
理学院(96475)
管理学(94530)
管理学院(94025)
研究(90223)
中国(69989)
(58616)
科学(54892)
(54711)
(47909)
(46442)
财经(44547)
业大(42924)
中心(42291)
研究所(41982)
(41912)
(40449)
农业(37960)
经济学(37767)
北京(36919)
经济学院(34337)
(34156)
师范(33791)
财经大学(33287)
(33283)
基金
项目(186898)
科学(147360)
基金(137346)
研究(132242)
(119557)
国家(118622)
科学基金(102413)
社会(83936)
社会科(79705)
社会科学(79680)
(72885)
基金项目(72116)
自然(68458)
自然科(67006)
自然科学(66989)
自然科学基金(65805)
教育(63449)
(61501)
资助(59561)
编号(53113)
成果(42589)
(42422)
重点(42019)
(38739)
(38668)
教育部(36743)
课题(36670)
科研(36419)
创新(36170)
大学(35508)
期刊
(124094)
经济(124094)
研究(78020)
中国(52029)
学报(44524)
(44017)
(41746)
科学(40546)
管理(39816)
大学(33559)
学学(31895)
(28401)
金融(28401)
农业(27564)
教育(26347)
技术(25608)
财经(23263)
经济研究(20540)
(19834)
业经(19764)
统计(17288)
问题(16797)
(15590)
技术经济(15533)
(15370)
决策(14287)
(14110)
商业(14096)
理论(13757)
(13184)
共检索到407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勇  林源源  
“回报效应”是能源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但在国内尚缺乏实证检验。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能源消费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宏观经济层面上,“回报效应”在30—80%波动,而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回报率要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对此进一步分析后本文认为“回报效应”将呈现三种趋势:“回报效应”越来越低;更多地体现为“硬”技术进步方面;更多地体现在生活部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晓红  荣兆梓  张治栋  
本文构建了包括城市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社会角度的失业率指标,以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作为劳资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考察变量,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特定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第二产业和建筑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工资增长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在建筑业存在比第二产业更显著的揭示了通过提高工资改善劳资关系的经济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颖  
劳资合作与冲突是劳资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目的便是实现劳资合作与共赢。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劳资冲突会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呈现倒U型曲线形式。在近10年来的中国,劳资纠纷案件有所下降,员工讨薪成功率有所攀升,"民工荒"现象开始在局部地区的部分行业出现,这引导我们思考中国的劳资关系变化轨迹是否也遵循西方国家规律的问题。为此,本文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出劳资冲突确实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劳资争议案件的指标存在高估与低估劳资冲突的可能,以及劳资关系和谐的标志还包括有效协调机制的建立,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劳资关系的转折点虽有到来的迹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孟凡强  吴江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应用Neumark分解和非线性模型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对城乡劳资关系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占城乡总工资差异的27.11%;不同地区户籍歧视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与工资差异相比,户籍歧视对城乡劳动力在社会保险享有率差异与劳动合同签订率差异方面的影响更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明亮  
该文以二元劳动力市场为视角,研究了我国转型期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相应的劳资关系等问题。文章认为: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固化了劳动力资源流向,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过度的劳动力流动,不利于劳工权益的保障,也不利于形成创新所需要的稳定的雇佣关系;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形成双方共赢的利益契合点,实现劳资合作共赢;对于专用型人力资本,劳资双方都有足够的投资积极性,但通用型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动力不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宏中  
该文基于我国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外源性、嵌入性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与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演进机理,系统探讨了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演变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状况和特点,并从政府规制和企业两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向民  邱立成  
文章运用1985~2006年中国相应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劳资关系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劳资关系制度仍不健全,工会力量较弱,中国的劳资关系对外资的流入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外资流入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产均劳资争议增多与工会专职干部比例减少的现象。从长远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体系入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寒英  李晓园  何薇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否。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入手,借鉴"5×1"系统分析模型理论,勾勒出民营企业应有的和谐劳资关系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志刚  何飞  
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关系而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的社会本质及其自由价值的实现场所。就劳资关系本质而言是一种共同体关系,冲突与合作是不同治理模式下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共同体理论出发,分析劳资关系的共同体特征,指出劳资双方之间的合作应从文化、政治、管理、经济4个方面入手,构建共同体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劳资关系治理框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峰  
马克思提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产权,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进行等价交换。但是进入生产过程后,资方取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权,劳动力产权残缺导致了工人没有剩余产品的索取权,劳动者利益受损。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劳动力产权残缺的根源。劳动力产权残缺的思想对于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发挥工会作用协调劳资利益关系,健全劳动力市场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春  
本文运用劳动福利分析模型,分析得出较低的社会公共福利水平配以过低的工资率水平是河南省漯河市南街村村民福利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只有改变南街村现行的工资、福利分配制度,合理提高村民工资才能有效地弥补村民的不合理损失。南街村现行的在集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仅仅以单纯提高村民非货币福利水平的方式来提高村民的整体福利状况,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行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学龙  于潇  白雪秋  
农村劳动力转移无疑可以缩小中国的城乡差距。然而,在现实的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包括现行土地制度在内的障碍。文章在拓展Todaro模型的基础上,基于CFPS(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了农地需求,从而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这不仅导致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无法将农地的未来收益充分变现,还增加了农民市民化的机会成本,并进一步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因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给予农民"市民化补贴"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破解城乡差距之困的根本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越兰  罗瑞强  
通过建立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求职者的受教育行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不同求职者能力类型之间相差越小,高潜质求职者越倾向选择比完全信息均衡条件下更高的教育水平。结果导致了市场上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过度教育的趋向。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增加专用性投资,实行培训生制度,改变求职方向等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市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