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9)
2023(9793)
2022(8795)
2021(8632)
2020(7261)
2019(16910)
2018(17023)
2017(32677)
2016(18472)
2015(21354)
2014(21597)
2013(21042)
2012(19212)
2011(17194)
2010(17230)
2009(15482)
2008(15141)
2007(13392)
2006(11829)
2005(10395)
作者
(52082)
(42845)
(42424)
(40674)
(27378)
(20611)
(19510)
(16982)
(16346)
(15506)
(14888)
(14231)
(13505)
(13402)
(13075)
(13035)
(12981)
(12776)
(12205)
(12101)
(10655)
(10637)
(10233)
(9867)
(9816)
(9555)
(9534)
(9469)
(8641)
(8479)
学科
(66985)
经济(66818)
管理(52523)
(48334)
(40750)
企业(40750)
方法(31771)
数学(27191)
数学方法(26780)
中国(19093)
(19068)
(17803)
(15326)
业经(15106)
教育(14063)
地方(13764)
理论(13674)
(12560)
农业(12346)
(11862)
贸易(11858)
(11681)
(11621)
财务(11594)
财务管理(11564)
(11494)
企业财务(10952)
技术(10768)
环境(10501)
(9780)
机构
大学(258530)
学院(253009)
管理(102448)
(93075)
经济(90660)
理学(88573)
理学院(87557)
管理学(85860)
管理学院(85412)
研究(81913)
中国(59596)
(56063)
科学(52022)
(43649)
(41031)
(38323)
业大(37928)
(37373)
中心(37103)
研究所(37087)
(37059)
师范(36805)
北京(36237)
财经(34841)
(31541)
(30922)
(29841)
师范大学(29696)
农业(29636)
技术(27216)
基金
项目(172198)
科学(134585)
研究(130062)
基金(122094)
(104629)
国家(103673)
科学基金(89168)
社会(78380)
社会科(73895)
社会科学(73870)
(68167)
基金项目(65698)
教育(61629)
自然(58308)
(57423)
自然科(56896)
自然科学(56885)
自然科学基金(55828)
编号(55316)
资助(50581)
成果(46665)
课题(38543)
(37965)
重点(37931)
(35657)
(35417)
大学(34210)
项目编号(34205)
教育部(32739)
科研(32713)
期刊
(105068)
经济(105068)
研究(79405)
中国(51036)
教育(42206)
学报(39078)
管理(36842)
科学(35473)
(35457)
(32931)
大学(30625)
学学(27108)
农业(25054)
技术(22578)
(19865)
金融(19865)
业经(17579)
图书(17268)
财经(16544)
经济研究(14938)
(13925)
问题(13887)
理论(13645)
实践(12687)
(12687)
科技(12615)
技术经济(12145)
(12114)
书馆(11529)
图书馆(11529)
共检索到375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波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助困和育人的功能。勤工助学大学生特别是校外勤工助学学生的合法权益常常被不公平、不公正对待,甚至受损。由于法律政策、高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既容易被不公平、不公正对待又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对勤工助学大学生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构建合理有效的勤工助学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大为  
目前,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期间的权利义务尚存在诸多空白与争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平衡纳入制度管理的勤工助学与劳动关系问题和没有纳入制度管理的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是否纳入劳动法律调整的问题。但大学生勤工助学不能成为法律保护的空白点,应利用现有法律予以调整,或修改现行劳动法律予以明确,或出台新法新规予以特别规制,探索出一条法律路径来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铭  
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劳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等性,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模糊,用工性质界定不明,工资偏低、工作时间过长、无相关保险及福利等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司法实践不可避免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劳动关系不平等现象的分析,结合对《劳动法》的解析以及勤工助学性质特点的分析,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提出建议,即完善我国劳动法相关法律体系,确立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合法劳动者主体资格,学校作为对大学生的直接管理部门,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的帮助,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付军  
论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现实意义,结合笔者的工作的实践,就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各位同仁探讨与交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芳  费英勤  
服务社会是大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社区作为连接个人和社会的纽带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针对目前社区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开展社区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具体实践,探索如何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开展大学生社区勤工助学活动的途径和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申自强  
要改变当前大学生勤工俭学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现实状况,建议从立法层面明确勤工俭学大学生的主体资格,确定大学生勤工俭学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地位,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以达到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原  
勤工助学是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维护状况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权益维护现状,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亚军  
探讨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状况,并对此状况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佳佳  李艳芬  刘兴盼  
针对高校图书馆人员紧张的现状,提出勤工助学学生自主管理创新模式作为解决方案。创新模式采用定时和定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工作量分配模型,使包架工作量分配更加公平。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价措施,让自主管理创新模式下的工作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使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旭萍  丁桂兰  胡刚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部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政策落实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落实勤工助学政策的具体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群义  毕晓东  
作者论述了勤工助学活动对研究生全面成才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设立专门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发挥导师作用、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相应对策和具体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国章  赵一鹏  黄东  
解决贫困大学生生活问题是高校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勤工助学活动具有解困助学与立志育人的双重功能,勤工助学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萍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为切实保障兼职大学生权益,理清相关立法、执法思路是重中之重,国家应强化相关立法,切实高效执法。同时高校与大学生也应在职业教育与保护自身权益方面调整工作思路,强化防范意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益全  吴彦宁  徐晓丽  黄蓉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对于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研江苏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拓展勤工助学资源、科学制定酬金模式和培训体系、发掘社会适应性能力素质提升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勤工助学的资助育人功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灵辉  王科宇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村男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户口迁移正相关,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年龄正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在"三权分置"制度下,应明确在校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农户家庭成员"身份,即在校农村大学生应与其他村民平等地享有分得承包地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种收益,并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地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在承包期内(包括延长期),无论农村大学生的身份怎样变化,只要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发包方都不能强制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确地到人、确权到人",切实保障农村大学生流转土地经营权后获得应有收益,并充分保障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农村大学生的合法土地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