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
- 2023(1793)
- 2022(1507)
- 2021(1447)
- 2020(1176)
- 2019(2694)
- 2018(2399)
- 2017(5277)
- 2016(2946)
- 2015(3390)
- 2014(3170)
- 2013(3035)
- 2012(2691)
- 2011(2196)
- 2010(2241)
- 2009(2183)
- 2008(2408)
- 2007(2185)
- 2006(1978)
- 2005(1835)
- 学科
- 业(17884)
- 企(17822)
- 企业(17822)
- 管理(17323)
- 财(10966)
- 济(10235)
- 经济(10209)
- 务(9739)
- 财务(9739)
- 财务管理(9718)
- 企业财务(9489)
- 方法(6309)
- 数学(5427)
- 数学方法(5420)
- 公司(5145)
- 制(4159)
- 体(3728)
- 体制(3365)
- 业经(2853)
- 划(2470)
- 农(2421)
- 人事(2184)
- 人事管理(2184)
- 经营(1907)
- 组织(1853)
- 策(1839)
- 审计(1786)
- 工作(1771)
- 中国(1690)
- 技术(1674)
- 机构
- 大学(39447)
- 学院(39297)
- 管理(18403)
- 理学(16067)
- 理学院(15991)
- 管理学(15913)
- 管理学院(15844)
- 济(15480)
- 经济(15207)
- 财(11283)
- 研究(9442)
- 中国(9354)
- 财经(8593)
- 经(7864)
- 京(7562)
- 财经大学(6654)
- 商学(6064)
- 商学院(6033)
- 会计(5699)
- 江(5319)
- 公司(4768)
- 中心(4747)
- 北京(4699)
- 州(4348)
- 经济学(4321)
- 会计学(4242)
- 经济管理(4133)
- 融(4085)
- 工商(4073)
- 会计学院(4070)
共检索到58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翟春燕 张为国
一、研究假说1.公司治理结构。为了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一条股份制改造、强调国家控股权、减持国有股的路径。由此,形成了目前我国大多数股份公司都是国有控股公司或者国有独资形式的股份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带来的结果是股东大会职能被大股东所垄断,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证;由于所有者缺位,内部管理者成为公司事实上的主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由公司内部高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茂斌 刘莎莎 孔东民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公司治理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之间的关系。我们考察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是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结果表明,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市场反应为负,变更事件显著导致公司未来业绩变差,这说明变更对绩效的影响是无效率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关键词: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公司治理 公司业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伟贤
募集资金变更是指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有目的地改变招股说明书中所列示的公开发行股票所筹集资金的承诺用途。具体包括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募集资金金额和变更项目实施地点,也包括对原项目的取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渐缓解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复苏,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A股市场作为上市融资的主要平台。在新股不断发行的同时,上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连福 曹春方
本文从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干预及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1~2005年A股IP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三者对募资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较好的公司治理在非国企中能有效降低募资变更几率,支持公司战略;在地方国企中只对损失性变更起到"防火墙"作用;在央企组中只有地方负担较轻时才对损失性变更起作用。由于"逆向软预算约束"动机的存在,较强的地方政府干预能导致地方国企中的损失性变更,但其在非国企中的影响受制度环境制约。发达的制度环境能抑制非国企的补偿性变更,但无法有效约束损失性变更。本研究从地方政府干预及制度环境角度揭示了IPO募资变更的部分原因,为我们正确认识募资变更及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邹彩芬 许家林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公告事件窗口内的累积平均非正常收益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明资本市场对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持正面反应;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短期内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显著性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廖芳丽
以2000~2014年中国A股市场IPO的61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不同股权性质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长短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绩效有抑制影响,对短期绩效的抑制大于对中长期绩效的抑制;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抑制大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抑制。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合规使用IPO募集的资金和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关键词:
IPO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嫦 李文聪 尹兴强
本文从M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事件出发,全面深入地探究了募资投向变更的动机。研究发现:发生募资投向变更一方面在于家族企业"金字塔"结构下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缺失,另一方面则源于外部市场监管的弱化与滞后。本文为我国资本市场规范企业募集资金使用、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募集资金 变更投向 动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少波 戴文慧
本文以 2 0 0 0年度发行股票融资的 3 2 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首次将募股资金投向变更区分为隐性变更和显性变更 ,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且较大程度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2 )IPO公司的变更面和变更程度比配股公司和增发公司更突出 ;(3 )隐性变更比显性变更更严重 ,上市公司资金闲置问题突出 ;(4)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与资金投向变更呈显著负相关 ;(5)四重约束缺失是导致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主要原因 ;(6)从短期看 ,变更募资投向对上市公司业绩有较明显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琳 郑建明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问题相当突出,对上市公司的声誉、诚信乃至证券市场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的研究可将宗教等非正式制度纳入研究框架,以检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对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影响。
关键词:
募集资金 投向变更 非正式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斌 段特奇 周轶强
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当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时,逆向选择的结果将导致投资者只愿意对变更投向的上市公司股票支付质量最差公司股票的价格,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资方向公告并不具有信息含量,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不符。理论和实际的差异说明,募集资金的使用尚未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为评价我国制定的有关政策的实际效果、研究我国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行为特征以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资料。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为国 翟春燕
本文以1999~2001年进行过融资的72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因。本文试图说明众多的上市公司没有按当初招(配)股说明书上的项目进行投资,而是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或是宁愿持有更多的现金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几率和程度与公司的规模、长期投资显著负相关;与公司持有的关联交易、闲置资金及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管理层加强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及提高投资效率等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杰 姚海鑫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分析和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和监管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募集资金使用存在误区,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对当前发行审批制度的规避等是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主要原因。通过一个上市公司与监管者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行为的选择取决于其违规时的期望收益是否大于不违规时的期望收益。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状况,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更应注重监管制度的整体设计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
募集资金投向 变更 动机 博弈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元建兴 王琼 黎翠梅
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方式,截至到2005年12月31日止,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发行A股共募集资金10146.08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总额为4626.93亿元,占45.6%(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然而股权融资不仅仅是一种筹措资金的方式,更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过度地利用了股市筹集资金的功能,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其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诗才
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项基本与重要职能。当前 ,由于首发、增发、配股募集资金发行标准的相对降低 ,上市公司通过一、二级市场筹资变得更为容易 ,导致许多上市公司盲目发行 ,为“圈钱”而增发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分析募集资金被滥用的现状后 ,剖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被滥用的内外诸项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募集资金 滥用 分析与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晓 崔毅
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总体情况(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发生变更的公司数与变更比例本文以2004年~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的27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统计研究这五年中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当年、上市后第一年、上市后第二年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剔除25家未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司样本,最后得到794家公司样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