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0)
- 2023(15435)
- 2022(13226)
- 2021(12162)
- 2020(10247)
- 2019(23339)
- 2018(23252)
- 2017(43527)
- 2016(24041)
- 2015(27287)
- 2014(27277)
- 2013(26210)
- 2012(24058)
- 2011(21743)
- 2010(22228)
- 2009(20797)
- 2008(20567)
- 2007(19155)
- 2006(16617)
- 2005(14990)
- 学科
- 济(86210)
- 经济(86089)
- 管理(76324)
- 业(70600)
- 企(60106)
- 企业(60106)
- 方法(36415)
- 数学(30487)
- 数学方法(30134)
- 财(27151)
- 中国(26750)
- 农(25843)
- 制(22958)
- 业经(21609)
- 技术(20184)
- 理论(18020)
- 学(17581)
- 贸(17169)
- 贸易(17157)
- 地方(17007)
- 务(16794)
- 财务(16751)
- 财务管理(16697)
- 农业(16684)
- 易(16675)
- 银(16390)
- 银行(16351)
- 企业财务(15762)
- 行(15560)
- 体(15244)
- 机构
- 学院(335017)
- 大学(333544)
- 济(132067)
- 经济(128920)
- 管理(125615)
- 研究(108808)
- 理学(106885)
- 理学院(105707)
- 管理学(103837)
- 管理学院(103188)
- 中国(82790)
- 京(69726)
- 财(65674)
- 科学(65326)
- 所(54634)
- 江(54253)
- 农(53131)
- 中心(51189)
- 财经(50700)
- 研究所(48783)
- 业大(47256)
- 范(45623)
- 经(45579)
- 师范(45191)
- 北京(43906)
- 州(43073)
- 农业(41425)
- 经济学(40289)
- 院(39338)
- 技术(38304)
- 基金
- 项目(214764)
- 科学(168582)
- 研究(164734)
- 基金(150934)
- 家(129428)
- 国家(128236)
- 科学基金(110291)
- 社会(101854)
- 社会科(96297)
- 社会科学(96272)
- 省(88002)
- 基金项目(79923)
- 教育(79070)
- 划(72340)
- 编号(69888)
- 自然(68655)
- 自然科(67058)
- 自然科学(67040)
- 自然科学基金(65857)
- 资助(60039)
- 成果(58858)
- 课题(49607)
- 创(49536)
- 重点(48748)
- 部(47361)
- 发(46593)
- 创新(45442)
- 制(44033)
- 项目编号(42840)
- 性(42278)
- 期刊
- 济(152468)
- 经济(152468)
- 研究(101920)
- 中国(77617)
- 财(54617)
- 教育(52369)
- 学报(49220)
- 农(49074)
- 管理(48862)
- 科学(44947)
- 大学(38117)
- 学学(34601)
- 农业(32673)
- 技术(32296)
- 融(30906)
- 金融(30906)
- 业经(26219)
- 财经(25362)
- 经济研究(23862)
- 经(21954)
- 图书(19594)
- 问题(19214)
- 业(18253)
- 科技(17045)
- 技术经济(16908)
- 坛(16290)
- 论坛(16290)
- 版(16232)
- 贸(16078)
- 职业(15790)
共检索到515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琳玮
根据势科学原理,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品格、身心和谐四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素质8维对称化模型,并从内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提出创新能力形成的数理公式。这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信息社会创新的机制在于营造信息强势。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势,加强学科间联系,营造有效信息量,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心理教育和身体锻炼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以创新型师资队伍激发创新潜能,从而在教育场中营造出最强的教育信息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红 吴永祥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从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制、创新教学机制、实践育人平台、大学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便使学风建设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学风建设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达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不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将对实施创新驱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通过科学规划、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我国培养并形成一支适应国情要求、更高水平、结构合理、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宇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形式,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迎接这种挑战,高等教育需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教育发展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根本要素。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娟
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性,探究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结症以及归因,并从"创新作为民族之魂"的高度,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措施,希望为高校与社会的融合,为教育与经济社会实现联动,为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而开拓前行。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桂芹
中国实现"强国强军梦",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重要而关键的助推器。然而,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的效果与进程,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科研发展、社会科技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剖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突出困难,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祖和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在分析创新型人才特质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国家、大学、教师、学生共同奋斗,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 创新型人才 培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纯
我国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学分制的改革建设,实施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对我国学分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施行的学分制发展现状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UBC)学分制BCTS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为了实现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执行的学分制: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允许并满足学生自主选修、兼顾共性与个性发展需求、确保严格目标管理目标实现的富有弹性学制、开放培养计划特性的学分制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分制 UBC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俞师
高校始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本文基于生态学视角,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失衡状态。通过优化高校教育系统生态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相应举措,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以期使高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
生态学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辉 刘传玺
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是否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所难以胜任的。文章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外交流、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段丽华
产业样态的嬗变促使人才培养需求发生变化,也凸显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僵化、滞后的短板,倒逼地方高校从注重"需求拉动"转向注重"供给侧推动"。地方高校凭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产学互动中积累的后发优势,从产教深度融合着眼,从制度创新入手,通过组织、技术、资源等人才培养机制构成要素的结构性优化,提升新业态人才培养的适配性、灵活性和人才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构建起主动应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自适应系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新业态 培养机制 供给侧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郜正荣 贺武华
高校"严进宽出"的问题伴随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强烈要求以及当前高考改革的推进而受到更多关注。"严进宽出"机制自身存在缺陷,本文针对"严进"的不足、"宽进"的缺陷,提出"活进"是合理的选择。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以及教师需要联袂行动严把"宽出"关。实施系列严格的教与学的制度,当务之急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严进宽出 活进严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华永 陈芷 王宗元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学管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制定人才选拔制度和方法、量身定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管理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指出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现和挖掘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长河
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也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与要求,人才培养已经从规模扩大转变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