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0)
- 2023(13866)
- 2022(11909)
- 2021(11525)
- 2020(9384)
- 2019(21373)
- 2018(21493)
- 2017(39675)
- 2016(22538)
- 2015(25717)
- 2014(25835)
- 2013(24421)
- 2012(22209)
- 2011(20087)
- 2010(20384)
- 2009(18206)
- 2008(17209)
- 2007(15111)
- 2006(13140)
- 2005(11573)
- 学科
- 济(80272)
- 经济(80187)
- 管理(57751)
- 业(52223)
- 企(43223)
- 企业(43223)
- 方法(35506)
- 数学(30261)
- 数学方法(29810)
- 中国(26536)
- 教育(24056)
- 农(21902)
- 地方(19834)
- 学(19788)
- 理论(19301)
- 业经(18220)
- 财(18214)
- 教学(15428)
- 农业(14803)
- 和(14082)
- 贸(14025)
- 贸易(14017)
- 易(13523)
- 技术(13249)
- 制(13053)
- 环境(12826)
- 发(11751)
- 划(11213)
- 务(11202)
- 财务(11135)
- 机构
- 大学(304829)
- 学院(303087)
- 管理(114604)
- 济(108272)
- 经济(105497)
- 研究(102955)
- 理学(99617)
- 理学院(98330)
- 管理学(96331)
- 管理学院(95765)
- 中国(69601)
- 京(66691)
- 科学(65675)
- 范(51814)
- 师范(51431)
- 所(51398)
- 财(48028)
- 研究所(47128)
- 中心(45726)
- 江(44764)
- 农(43892)
- 业大(43180)
- 北京(42944)
- 师范大学(41876)
- 教育(41395)
- 财经(38893)
- 院(37744)
- 技术(37483)
- 州(36744)
- 经(35275)
- 基金
- 项目(208068)
- 科学(164038)
- 研究(160427)
- 基金(145364)
- 家(125378)
- 国家(124185)
- 科学基金(106271)
- 社会(96225)
- 社会科(90782)
- 社会科学(90760)
- 省(83893)
- 教育(80842)
- 基金项目(77249)
- 划(71722)
- 编号(69373)
- 自然(67984)
- 自然科(66345)
- 自然科学(66332)
- 自然科学基金(65080)
- 资助(59016)
- 成果(58142)
- 课题(50501)
- 重点(47951)
- 部(46342)
- 发(45598)
- 创(43374)
- 项目编号(42330)
- 年(41893)
- 教育部(40221)
- 创新(40103)
- 期刊
- 济(118467)
- 经济(118467)
- 研究(96577)
- 教育(71244)
- 中国(65075)
- 学报(45288)
- 科学(42443)
- 管理(41657)
- 农(39667)
- 大学(35070)
- 财(34538)
- 技术(31795)
- 学学(31074)
- 农业(28673)
- 业经(20522)
- 融(20165)
- 金融(20165)
- 经济研究(18778)
- 职业(18459)
- 图书(18187)
- 财经(17776)
- 经(15191)
- 业(14560)
- 问题(14544)
- 坛(14528)
- 论坛(14528)
- 科技(14502)
- 理论(14025)
- 发(13796)
- 技术经济(13168)
共检索到445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殷华西 张红利
势科学认为,对于开放系统,根据势的运行机制,要素之间会差别越大联系越大。这一理念对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极具启发,不仅科学地解释了各个学习心理学流派的产生与建构的规律,而且对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对象以及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均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势科学 高等教育教学心理学 信息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景华 杨杰
高等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现代大学的定位与类型的合理把握、大学使命与责任的担当、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调试等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目标,人们的关注焦点也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公平层面。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现教育公平。基于此,各级政府理应坚持人文主义,在高等教育之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方面按照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积极的差别待遇,力图构建一个有效的高等教育公平分享机制,实现教育公平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玉程 李平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视角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明确"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双一流”建设 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若岚
<正>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活动,与人的心理发展保持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教育的发展基础是人的心理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又受限于教育的成效。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从相对冷门的附属性学科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侯淑萍、焦丽英两位著的《科学发展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6月版)以科学发展观为研究依据,详细研究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智运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应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质量。同时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高水平。高等教育质量是核心,高等教育水平是标志,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质量与水平的辩证统一。应建立多元质量观、内生性质量观、创新性质量观、人本质量观、精英质量观,同时要建立时代水平观、特色水平观和开放水平观。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全面质量 三级水平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罗婉琦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经过30年发展,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走过从单一到多元、从双边到多边的发展进程。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在这一倡议引领下成果显著。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合作办学层次整体偏低以及合作办学学科分布不均衡,都对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构成挑战。前瞻未来,中国与俄罗斯需注重依托国际组织,构建以服务两国国家战略为主导的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对接两国发展战略规划,协同推进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均衡合作办学专业,促进学科共生发展,从而推动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迈向更高的发展层次。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合作办学 教育开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有林
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旨在保障全体社会阶层公平享有高等教育资源。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强化高等教育的民生改善职能,已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需要基于民生视角,形成注重"民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健全注重"民生"的政策体系,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注重"民生"的校企深度合作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推进注重"民生"的教学改革工作,满足各教育主体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厚丰 邢云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应"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纲要的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海东 易招娣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关键词:
阶层流动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曌旻 熊华军
优绩主义奉行优绩至上,其竞争、效率、掌控、交换等逻辑滋生了诸多隐忧,造成赢家和输家对立,加强了工作世界与高等教育的工具性联结。工作世界的工作伦理与美学又加剧了优绩主义的弥漫,进而引发高等教育的优绩主义迷失危机。在优绩主义的裹挟下,高等教育在工作世界被工具化,成为一种竞争资本,产生了“为工作而学习”“专业代表工作”等悖论,打破了让学生通过优绩获取体面满意的工作的神话,出现大学作为机会仲裁者和分类机器的异化角色与功能,凸显了大学文凭作为功能性“标识”的意义。走出迷失,首先要挣脱“工具”束缚,从原点澄明高等教育的使命;其次要辨识“优绩”桎梏,在超越优绩主义中重思高等教育和工作的意义价值;最后要摆脱“异化”窘境,促进工作世界与高等教育间的共鸣,回归追求美好生活。
关键词:
工作世界 高等教育 优绩主义 迷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会娟 王向东
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公共治理理论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对高等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国外高等教育治理的不断优化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也进入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了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共治理与高等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对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公共治理 高等教育管理 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君
实现"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组织的流程再造,促进世界高等教育资源的价值共享。探索新型国际化教育交流合作与供给方式,优化国际化建设管理机制。学习者要树立互联网与国际化的观念与意识,主动、自主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的历史演进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生存样态、生活图景的变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数字化生存、虚拟世界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背景,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少高等教育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兼跨两个领域。所谓科学学包括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政策、文献计量研究等。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这两个领域的联系有减少的趋势。高等教育和科学学具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对象与问题,比如大学的组织、学术的秩序、学术职业或学术评价、知识生产等,双方的对话与合作是无法避免的。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科学学 学术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