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8)
2023(10639)
2022(9425)
2021(8954)
2020(7420)
2019(17442)
2018(17431)
2017(34131)
2016(18397)
2015(20703)
2014(20809)
2013(20540)
2012(18557)
2011(16593)
2010(16409)
2009(14962)
2008(14609)
2007(12667)
2006(11114)
2005(9763)
作者
(52452)
(43297)
(43277)
(40967)
(27639)
(20809)
(19557)
(17250)
(16523)
(15479)
(14896)
(14412)
(13657)
(13573)
(13302)
(13133)
(12953)
(12920)
(12391)
(12214)
(10718)
(10628)
(10404)
(9808)
(9773)
(9586)
(9580)
(9510)
(8722)
(8510)
学科
(73616)
经济(73523)
管理(55653)
(54953)
(47060)
企业(47060)
方法(36485)
数学(30805)
数学方法(30461)
(19792)
中国(19065)
(18885)
(17137)
业经(16848)
理论(14694)
地方(14056)
(13714)
财务(13651)
财务管理(13634)
(13246)
贸易(13242)
农业(13219)
企业财务(13021)
(12802)
(12695)
(12115)
技术(11735)
环境(10870)
教育(10659)
(10382)
机构
大学(265243)
学院(261207)
管理(108606)
(101778)
经济(99475)
理学(95150)
理学院(94105)
管理学(92491)
管理学院(92038)
研究(82862)
中国(60303)
(56293)
科学(52393)
(45812)
(40801)
业大(38440)
财经(37835)
(37691)
研究所(37476)
中心(37139)
(35950)
北京(35597)
(35202)
师范(34928)
(34448)
经济学(30241)
(30208)
(30061)
农业(29434)
师范大学(28508)
基金
项目(182805)
科学(144327)
研究(134409)
基金(133493)
(115316)
国家(114351)
科学基金(99209)
社会(84192)
社会科(79625)
社会科学(79604)
基金项目(71700)
(70560)
自然(65395)
自然科(63872)
自然科学(63859)
自然科学基金(62717)
教育(61480)
(59441)
编号(55279)
资助(55041)
成果(44654)
(40224)
重点(40105)
(38109)
(37738)
课题(37129)
创新(35360)
科研(34860)
教育部(34848)
项目编号(34788)
期刊
(107629)
经济(107629)
研究(75054)
中国(45776)
学报(40777)
管理(38528)
科学(37823)
(33768)
(33497)
大学(30894)
教育(29763)
学学(28867)
农业(23683)
技术(21747)
(19572)
金融(19572)
财经(18167)
业经(17541)
经济研究(16903)
图书(15962)
(15366)
理论(13904)
问题(13823)
实践(12913)
(12913)
科技(12879)
技术经济(12552)
情报(11937)
现代(11866)
商业(11593)
共检索到366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宁  李萍  
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多重转型,中国已经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风险阶段。而劳资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在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使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成为了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为有效协调劳资关系、控制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回溯检视。本文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梳理分析了国外劳资关系研究的理论脉络,其中,着力解析和阐发了马克思经典的劳资关系理论;归纳提炼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劳资关系的特征、劳资冲突形成的原因、劳资关系中政府行为问题以及工会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比较分析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梅  宋春艳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生产资料归私营企业主所有,我国的私营企业还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和资本对劳动的强制。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因此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私营企业中资本占有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强制不会发展为社会的强制,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与对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明亮  
"资强劳弱"博弈格局弱化了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积极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推动企业加大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提出只有强化企业"自治型"工会组织的建设,增强劳工博弈能力,确保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准租"分成,激发企业积极性;同时善待各类劳工组织,有步骤地引入国际劳工标准,才能破解全球化下劳工权益提升的困境;只有通过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声誉奖惩机制,加强法律保障,构建由法律庇护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协调配合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劳资关系的优化,共同促进劳资互信合作氛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秀丽  杨志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形态,形成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并嵌入于企业网络和产业网络之中,这是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叠加与互动的结果。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资本的驱动力,并且依托于"网络"这一载体,沿着时间、空间和地理三维路径继续演进。对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形成和演变的研究表明,弹性劳资关系网络的形成同步于资本积累体系的扩张,这不仅在实践中对工人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且在理论层面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开放条件下的空间生产框架提出了一种诉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青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些非国有企业长期对其员工实行低工资的"大棒式"管理,导致其劳资关系紧张、劳资冲突频发问题成为了一个矛盾聚焦点。揭示现实中长期对员工实施"大棒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构想新的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在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下,实现对古典劳资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青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些非国有企业长期对其员工实行低工资的"大棒式"管理,导致其劳资关系紧张、劳资冲突频发问题成为了一个矛盾聚焦点。揭示现实中长期对员工实施"大棒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构想新的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在合作共赢劳资关系理论模型下,实现对古典劳资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旭中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崔勋  吴海艳  李耀锋  
本文通过对近代西方劳资关系理论演变的梳理,发现马克思主义、多元论和一元论三种研究视角在劳资冲突的基本假设、劳资冲突产生的原因、应对策略及对工会的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文中剖析了每种研究视角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从中发现劳资冲突发展的规律性。此脉络梳理有利于从本质上看清当前西方劳资冲突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预测未来走向,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魏明孔  
恩格斯曾说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运转的轴心,可能有些夸大其辞,但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自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之现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背后,有劳资关系重建的贡献。但在这过程中劳资冲突频频,政商产学研界对此问题开出了不少药方,但对西方相对成熟的劳资关系理论与实践经验直接"拿来",可能客观上导致我国劳资关系问题始终难以达到期望。虽然当前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悦  特伦斯·麦克唐纳  
文章在SSA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环境因素对劳资关系产生的影响,指出由于环境负价值的生产,劳动者相对地位的变化取决于其分配到的正价值比重与其分担的环境负价值比重的对比。二者的差额一方面受价值分配制度影响,另一方面受环境保护制度影响。全球新自由主义SSA阶段下的环境负价值分担机制使劳动者地位进一步恶化。新的制度变革应一方面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在正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保护制度确保劳动者分担的负价值比例不高于其分配到的正价值比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永众  章群  
西方劳资关系理论根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工业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元论、正统多元论、劳资关系系统模型、劳资关系战略选择模型、劳资关系氛围理论等理论。西方劳资关系理论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下劳资关系构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明  
当前,我国传统劳动关系已经演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我们要超越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传淇  
劳资关系反映出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以及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得到保障,劳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