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6)
- 2023(13755)
- 2022(11968)
- 2021(11695)
- 2020(9600)
- 2019(22955)
- 2018(23255)
- 2017(42547)
- 2016(24182)
- 2015(27595)
- 2014(28129)
- 2013(26673)
- 2012(24329)
- 2011(21734)
- 2010(22120)
- 2009(19528)
- 2008(19142)
- 2007(16873)
- 2006(14586)
- 2005(12926)
- 学科
- 济(85268)
- 经济(85171)
- 管理(61842)
- 业(57481)
- 企(48730)
- 企业(48730)
- 方法(43110)
- 数学(36833)
- 数学方法(36098)
- 中国(29483)
- 教育(25542)
- 农(22586)
- 理论(21252)
- 学(21150)
- 财(19790)
- 业经(19153)
- 地方(16437)
- 农业(15334)
- 和(15034)
- 贸(14503)
- 贸易(14493)
- 技术(14133)
- 易(14072)
- 制(13752)
- 教学(13156)
- 务(12340)
- 财务(12262)
- 财务管理(12242)
- 环境(12187)
- 企业财务(11564)
- 机构
- 大学(330232)
- 学院(322285)
- 管理(124551)
- 济(116471)
- 经济(113519)
- 理学(108441)
- 理学院(107166)
- 研究(105852)
- 管理学(104699)
- 管理学院(104097)
- 中国(73158)
- 京(71689)
- 科学(66127)
- 范(53737)
- 财(53441)
- 师范(53393)
- 所(52143)
- 江(47709)
- 研究所(47678)
- 中心(46957)
- 北京(46231)
- 业大(46087)
- 农(45658)
- 师范大学(43310)
- 财经(42751)
- 教育(42079)
- 州(38925)
- 经(38862)
- 院(38624)
- 技术(37877)
- 基金
- 项目(219264)
- 科学(172741)
- 研究(167483)
- 基金(154599)
- 家(132683)
- 国家(131394)
- 科学基金(112996)
- 社会(101228)
- 社会科(95544)
- 社会科学(95517)
- 省(87129)
- 教育(85114)
- 基金项目(81191)
- 划(74763)
- 自然(72920)
- 编号(71764)
- 自然科(71270)
- 自然科学(71256)
- 自然科学基金(69932)
- 资助(64834)
- 成果(61387)
- 课题(51840)
- 重点(49704)
- 部(49472)
- 发(46247)
- 创(45331)
- 项目编号(44654)
- 教育部(43341)
- 年(42797)
- 大学(42709)
- 期刊
- 济(125481)
- 经济(125481)
- 研究(101584)
- 中国(72816)
- 教育(72212)
- 学报(49094)
- 管理(45504)
- 科学(44630)
- 农(40672)
- 财(39739)
- 大学(38934)
- 学学(34208)
- 技术(33102)
- 农业(28901)
- 图书(23176)
- 融(20735)
- 金融(20735)
- 财经(20121)
- 业经(20061)
- 经济研究(19543)
- 职业(17818)
- 经(17172)
- 书馆(16157)
- 图书馆(16157)
- 问题(15410)
- 业(15385)
- 坛(15236)
- 论坛(15236)
- 科技(15018)
- 理论(14882)
共检索到47969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伟正
如何看待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怎样推动这两种精神进校园进课堂?4月22日,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二届年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蒋浒 梅纪萍
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实践价值,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实践锻炼等。
关键词:
劳模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永明
"工匠精神"对职业院校培养高水平专门技能人才提出了时代要求,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职业教育效果的提升,有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明确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有赖于联合企业,依托行业,走稳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有赖于丰富校园文化,结合社会实践,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有的放矢的路线设计、充分有效的课堂教学、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明以"修身立德",功以"精艺致远",形于"文化成人",形成合理的价值引导,为着力培养敬业、钻研、创新型高水平专门人才提供思想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工匠精神应当是全社会倡导和培养的一种精神,应当具有全民性和全覆盖性。工匠精神为新时代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素材和思路。使工匠精神内化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隋灵灵 王美琦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工匠精神以其丰富内涵涵养了中国工匠近千年,余韵福祉绵延至今。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价值追求趋同以及二者自身发展要求使二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将从高校与社会两个角度探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民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在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培养这两种精神,首先,要转变职业教育重技轻人的工具性价值取向。其次,要完善系统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三,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第四,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成鑫 和震 任锁平
在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面对劳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乏系统性、感召力、导向性等现实困难,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从实践操作层面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着眼全员培育、全程渗透、全景熏陶、全面影响的融入路径,形成矩阵式育人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燕 程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将这三个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和坚定中华劳动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鼓舞大学生提升劳动素质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需要。应充分认识这三个精神的理论要义、内在关系及其融入高职思政课的逻辑基础,以"四观"设计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以"四式"设计结构化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体、两翼、三元"评价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劳模精神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过程与结果,工匠精神是工作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契合"。劳模精神"主要从经济发展、组织创新与社会和谐三个层面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服务生产方式的变革。政府应表彰两种精神的体现者,发挥劳模和工匠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相关规则,提供传承两种精神的制度保障;多元途径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待遇,打牢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工匠文化 内涵 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冰 李小鲁
胡冰、李小鲁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分析了高职教育中依托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两个维度,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掘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新使命。首先,作者阐述了理性缺失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1.理性缺失下高职教育无法培育工匠的专业精神。2.理性缺失下高职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生 张旭东
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建设的软实力,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城市精神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城市精神政治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不平衡,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精神的思想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市民思想政治素质偏低等问题,制约了城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市思想教育功能的主导性,构建城市精神思想教育功能发挥的长效机制,营造利于城市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关键词:
城市精神 思想政治 教育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麦秋 刘三婷
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技能出众"能做事",还应具备时代精神"敢做事",更要具有"大国工匠"气概"做成事",这是高职教育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弘扬,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适应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东洁
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精神和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爱融入学生生活,把爱注入自身工作,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旨归 养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北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与此相关的多个环节、多种方法。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即以模块化的方式构建育人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用校友精神作为育人资源教育广大在校学生,以期能进一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一、校友精神育人模块的内涵与特点所谓"模块",就是将处理复杂系统分解成为更好的可管理模块的方式。依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价值观教育这两大模块所构成。在大学生思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