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1)
- 2023(14490)
- 2022(12355)
- 2021(12022)
- 2020(9807)
- 2019(23059)
- 2018(22749)
- 2017(43829)
- 2016(23857)
- 2015(27241)
- 2014(27441)
- 2013(26563)
- 2012(24177)
- 2011(21305)
- 2010(22060)
- 2009(19751)
- 2008(18134)
- 2007(15756)
- 2006(13617)
- 2005(12018)
- 学科
- 济(87640)
- 经济(87537)
- 管理(64710)
- 业(61827)
- 企(51480)
- 企业(51480)
- 方法(43749)
- 数学(38781)
- 数学方法(38043)
- 中国(31406)
- 财(28565)
- 融(27382)
- 金融(27381)
- 银(25500)
- 银行(25464)
- 行(24554)
- 农(24410)
- 理论(20124)
- 业经(19823)
- 地方(19738)
- 制(19024)
- 学(17942)
- 农业(16539)
- 务(15087)
- 财务(15008)
- 财务管理(14981)
- 贸(14960)
- 贸易(14945)
- 教学(14762)
- 易(14552)
- 机构
- 学院(322437)
- 大学(317950)
- 管理(125913)
- 济(122919)
- 经济(120050)
- 理学(109487)
- 理学院(108333)
- 管理学(106028)
- 管理学院(105479)
- 研究(100090)
- 中国(80270)
- 京(66938)
- 科学(62071)
- 财(60733)
- 所(49058)
- 中心(47899)
- 财经(46969)
- 江(46661)
- 农(45945)
- 业大(45348)
- 研究所(44581)
- 范(43160)
- 师范(42739)
- 经(42700)
- 北京(42584)
- 州(39188)
- 技术(38956)
- 经济学(37500)
- 院(36368)
- 农业(35615)
- 基金
- 项目(220059)
- 科学(172307)
- 研究(165712)
- 基金(156592)
- 家(134337)
- 国家(133132)
- 科学基金(115433)
- 社会(101024)
- 社会科(95721)
- 社会科学(95696)
- 省(88195)
- 基金项目(82647)
- 教育(80132)
- 自然(74565)
- 划(73151)
- 自然科(72883)
- 自然科学(72870)
- 自然科学基金(71509)
- 编号(70346)
- 资助(66190)
- 成果(56989)
- 重点(49339)
- 课题(49330)
- 部(48169)
- 创(46013)
- 发(45959)
- 项目编号(43130)
- 创新(42668)
- 大学(42288)
- 教育部(42104)
- 期刊
- 济(128324)
- 经济(128324)
- 研究(95375)
- 中国(67710)
- 教育(49990)
- 学报(46893)
- 财(46685)
- 管理(46174)
- 科学(42988)
- 农(41234)
- 融(38447)
- 金融(38447)
- 大学(36620)
- 学学(34019)
- 技术(33427)
- 农业(28369)
- 财经(22799)
- 经济研究(21173)
- 业经(20610)
- 经(19412)
- 图书(17506)
- 职业(16729)
- 理论(16295)
- 问题(16057)
- 实践(15059)
- 践(15059)
- 技术经济(14796)
- 业(14481)
- 科技(14429)
- 统计(14372)
共检索到471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燕 程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将这三个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和坚定中华劳动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鼓舞大学生提升劳动素质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需要。应充分认识这三个精神的理论要义、内在关系及其融入高职思政课的逻辑基础,以"四观"设计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以"四式"设计结构化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体、两翼、三元"评价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成鑫 和震 任锁平
在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面对劳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乏系统性、感召力、导向性等现实困难,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从实践操作层面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着眼全员培育、全程渗透、全景熏陶、全面影响的融入路径,形成矩阵式育人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劳模精神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过程与结果,工匠精神是工作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契合"。劳模精神"主要从经济发展、组织创新与社会和谐三个层面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服务生产方式的变革。政府应表彰两种精神的体现者,发挥劳模和工匠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相关规则,提供传承两种精神的制度保障;多元途径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待遇,打牢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工匠文化 内涵 价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润卓 包春平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落脚点。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相结合,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伏志强 邹宏秋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品质,是高职思政课精神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内涵的概括是新时代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和塑造大国工匠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梳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充分认识其价值维度,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从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课 教学逻辑 实践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蒋浒 梅纪萍
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实践价值,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实践锻炼等。
关键词:
劳模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素云
党的"十八大"精神正式进入教材,"思修"课的教学要探索出一条将"十八大"精神尽快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的道路。在"思修"课程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觉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志愿精神 “思修”课 实践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慧
在深入理解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品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重塑及其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它需要高职院校多层次、全方位培育,具体可从精神层面上引领,行为层面上规范,制度层面上约束,环境层面上熏陶,促进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出色工匠打下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燕 谢敏 王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形式灵活、学生学习不受时空局限等优势,已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层面。文章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翻转课堂的意义,进而提出从岗位式教学设计、三点融合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主线的高职翻转课堂以及校企全方位多元化动态评价体系四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翻转课堂,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翻转课堂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翻转课堂 高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青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定义和要求均实现了比较大的转变,职业教育要基于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新型的现代工匠人才。在此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工匠精神的要求与指导,加强劳动教育观的革新优化,切实提高高职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文章针对"工匠精神"视角下,如何高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劳动教育 开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民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在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培养这两种精神,首先,要转变职业教育重技轻人的工具性价值取向。其次,要完善系统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三,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第四,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伟正
如何看待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怎样推动这两种精神进校园进课堂?4月22日,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二届年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志强
工匠精神作为时代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高职院校应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育人全过程,融入实践教学实现实践育人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以文化人;应构建“认知内化、功能融入、失范检测”认同机制、“健全评价、政策支持、社会赋权”的激励机制、“榜样示范、自我教育、自觉提升”的践行机制,“氛围营造、精神引领、价值导向”的熏染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 实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