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9)
2023(6460)
2022(5234)
2021(4724)
2020(3970)
2019(9023)
2018(8544)
2017(16512)
2016(9085)
2015(9954)
2014(9833)
2013(9827)
2012(9378)
2011(8430)
2010(8475)
2009(7953)
2008(8061)
2007(7348)
2006(6376)
2005(6045)
作者
(29273)
(24225)
(23984)
(23197)
(15610)
(11715)
(10789)
(9474)
(9343)
(8797)
(8531)
(8216)
(8057)
(7999)
(7937)
(7558)
(7237)
(7225)
(7196)
(6977)
(6254)
(5962)
(5954)
(5637)
(5603)
(5557)
(5347)
(5271)
(5036)
(4955)
学科
(36081)
经济(36034)
(26808)
管理(25988)
(21580)
企业(21580)
方法(16684)
数学(13927)
数学方法(13764)
(11407)
中国(11322)
(10215)
(9533)
业经(7735)
(7366)
农业(7091)
理论(6786)
(6754)
财务(6748)
财务管理(6732)
(6603)
贸易(6599)
企业财务(6518)
(6457)
(6055)
银行(6026)
(5909)
(5833)
金融(5833)
(5769)
机构
大学(135638)
学院(132688)
(53436)
经济(52361)
研究(51673)
管理(46612)
理学(40263)
理学院(39709)
管理学(38886)
管理学院(38651)
中国(37531)
科学(34623)
(29815)
(28529)
(27806)
研究所(25594)
(24902)
农业(22915)
业大(22829)
中心(22179)
(20379)
财经(19892)
(18875)
北京(18747)
(18301)
(17813)
师范(17502)
经济学(17323)
(16465)
(15821)
基金
项目(92023)
科学(72264)
基金(68198)
(62949)
国家(62459)
研究(61515)
科学基金(51754)
社会(39508)
社会科(37402)
社会科学(37390)
自然(35542)
基金项目(35143)
自然科(34759)
自然科学(34743)
(34703)
自然科学基金(34168)
(31038)
资助(28818)
教育(28415)
编号(22373)
重点(21764)
(20550)
(19271)
计划(18826)
(18789)
成果(18623)
科研(18287)
创新(17570)
国家社会(17134)
教育部(17107)
期刊
(56948)
经济(56948)
研究(39681)
中国(30357)
学报(29169)
科学(25353)
(25073)
大学(21151)
(20152)
学学(20099)
管理(18745)
农业(16958)
教育(14821)
(11812)
金融(11812)
财经(10817)
经济研究(10347)
(9890)
技术(9467)
(9379)
业经(8107)
业大(7888)
(7721)
问题(7593)
科技(6828)
农业大学(6527)
(6140)
技术经济(6020)
资源(5912)
林业(5863)
共检索到201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汤五云  
劳本价值观是以劳动为本的价值观 ,最早由配第等人提出 ,经过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补充和发展 ,最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科学的价值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劳本价值观奠定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首创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和价值转形学说 ,解决了价值理论上的一系列难题 ,使之最终确立了科学的地位。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倬  
科学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理性水平上的关于价值认识的思想体系,它包括革命理想、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科学健康的审美观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容。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青年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始终是这一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但是,由于价值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贵生  司晓玲  
鉴于我国支付基础设施、人口特征、居民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现金仍然是居民的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近年来,随着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现金消失论甚嚣尘上。银行卡、票据、第三方支付的广泛应用,的确打破了长期以来现金在日常消费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主导的移动支付已渗透到公众日常消费、理财、小额信贷等众多领域,这些现象不时发生,很容易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珏  王金柱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财产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闻有虎  
目前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社会经济现实的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对创造知识价值的复杂劳动的阐释 ,表明了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并进一步指出 :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虚拟表象。因此 ,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华东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一系列论点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有很多论点,马克思并没有证明或者没有进行科学地证明,比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的关系等。因此,为了将劳动价值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是有必要对这些论点进行科学研究与论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晶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人类经济思想的伟大成果,它不仅在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而且它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的阐述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系列理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也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劳动价值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它的科学性不容否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址道  
在危机冲击下,宏观调控近年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格外重视。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要求"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010年要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近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又提出"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对宏观调控科学性的认识应从宏观调控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如此方可澄清理论界的一些误解。宏观调控不是常性调控或间歇性调控的非此即彼,而是经常性调控和间歇性调控的和谐;不是专指逆周期调控,而是逆周期调控与顺周期调控的统一;不是特指重调,而是包括引导、微调和重调三种方式。引导,是贯穿于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盛宗申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两重性影响:(1)它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主人翁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但也可能使一些人产生追求局部和个人利益的消极作用。(2)等价交换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但也可能使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3)竞争能培养人们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但也能使人干损公肥私的事。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主要的,消极的作用是次要的。我们应当兴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兆森  
在《中国科技论坛》创刊五周年之际,我对该刊在传播科技信息、促进科技进步工作中作出的巨大成绩表示祝贺。科学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容纷繁,人员众多,学术见解林立,通过该刊对各种宏观信息加以交流和疏通,是十分必要的。希望该刊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进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叶晶珠  
本文旨在说明可操作性应是《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价值与生命力。文章以《准则》的第5条“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为例,揭示了《准则》中所包含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的伦理冲突,介绍了国外相关准则对这一伦理冲突的处置及应对方式,提出了增强《准则》内容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城市的生命力,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在城市中聚居,在城市开展各种活动,便赋予了城市以生命。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在城市聚居并不停活动,城市就存在,城市的生命就不会熄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城市的兴起,就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吸引,也主要是因为诸如地理变迁或政治经济变革等原因,转移或扼止了人类活动所致。城市既然有生命,那末从总体来看,也不应违背“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城市特殊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波  
教学技术的生命力需要从教学与技术的关系上加以审视。教学活动的目的意图性、历史实践性和时空限定性决定了教学遵循着实践的逻辑而非技术的逻辑。教学技术作为教学实践的生成之物,其本质同样是实践生成的,其生命力需要在实践的立场加以阐释。本次基于实践的立场,认为教学技术的生命力源于实践智慧,体现为对教学合理性、教学情境性和教学伦理性的观照,三者共同构成教学技术生命力的精神之维、现实之维和方向之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循刚  罗怀凤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也有生、长、衰、亡的运动过程 ,其生命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的强弱。其中 ,生存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基础 ;而发展与竞争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三者交互作用、矛盾统一。为了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必须为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