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2)
2023(7336)
2022(5349)
2021(4764)
2020(3797)
2019(8450)
2018(8363)
2017(16415)
2016(9128)
2015(10149)
2014(10156)
2013(9663)
2012(8720)
2011(7762)
2010(7799)
2009(7179)
2008(7310)
2007(6764)
2006(6140)
2005(5756)
作者
(26620)
(22603)
(22452)
(21459)
(14419)
(10444)
(9884)
(8523)
(8505)
(7953)
(7841)
(7475)
(7312)
(7224)
(7213)
(6909)
(6699)
(6624)
(6591)
(6368)
(5703)
(5517)
(5466)
(5250)
(5168)
(5067)
(5041)
(4729)
(4495)
(4477)
学科
(41548)
经济(41498)
(27786)
管理(26402)
(20944)
企业(20944)
方法(17289)
数学(15139)
数学方法(15000)
中国(14225)
(13856)
(10361)
业经(10270)
农业(9887)
(8241)
(7380)
地方(7250)
(6971)
金融(6970)
(6828)
劳动(6811)
(6655)
银行(6629)
(6488)
财务(6471)
财务管理(6466)
(6356)
(6312)
贸易(6310)
(6279)
机构
大学(137633)
学院(135572)
(59668)
经济(58697)
管理(49862)
研究(47004)
理学(43588)
理学院(43099)
管理学(42233)
管理学院(42000)
中国(34880)
科学(28502)
(28279)
(27724)
(23996)
(23884)
财经(22915)
研究所(22018)
(21076)
经济学(20581)
中心(20530)
(20332)
业大(19927)
农业(18834)
经济学院(18798)
(18285)
师范(18063)
财经大学(17356)
北京(17237)
(16569)
基金
项目(92711)
科学(74639)
基金(70388)
研究(65771)
(62113)
国家(61646)
科学基金(53006)
社会(45233)
社会科(42933)
社会科学(42922)
基金项目(36882)
(34645)
自然(33609)
自然科(32917)
自然科学(32907)
自然科学基金(32349)
教育(30332)
(29713)
资助(28232)
编号(24925)
重点(21153)
(21061)
成果(20542)
国家社会(20046)
(19715)
(18962)
教育部(18363)
创新(17813)
科研(17743)
人文(17594)
期刊
(62867)
经济(62867)
研究(39928)
中国(26168)
学报(23625)
(22698)
科学(21776)
(20626)
管理(18405)
大学(18090)
学学(17199)
农业(15322)
(13409)
金融(13409)
教育(12479)
财经(12129)
经济研究(11043)
(10463)
技术(9905)
业经(9843)
问题(8955)
(7991)
(7071)
世界(6640)
(6490)
技术经济(6389)
现代(6326)
国际(6127)
业大(6086)
商业(6041)
共检索到196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羽石宽寿  李东来  
一、moral (一)何谓moral moral意为士气及劳动热情、勤劳态度。士气,原系军事用语,表示士兵对敌的战斗意志或魄力(精神力量)。拿破仑在指挥战斗时,将武器与士气的作用看作1比3的比例关系,这是闻名遐迩的。其实践告诉我们,在为实现目标而展开有组织的行动时,必须重视士气。用在企业中,作为“产业的士气”,一般取劳动热情或干劲的意思。moral还有道德的意思,它制约人的行为;而士气却是激励人的行为的,故不可将这两种意思混为一谈。士气来自从一般状态中发掘积极性的观点,因此可以说,它是积极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热情,亦即“争做贡献的热情”。 (二)个人士气与集体士气如果把士气理解为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波  罗荷花  
在保险费率降低背景下,从微观层面分析失业保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探究了失业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表明,失业保险对个体的劳动供给存在显著的正向激励。参加失业保险可以显著提高个体的劳动参与率与劳动供给时间,且这种正向作用对非农劳动参与率和非农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显示,失业保险主要通过工作搜寻机制与职业匹配机制进而对劳动供给产生正向作用。本文表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失业保险对劳动供给的激励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面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秀娟  刘义趁  申文果  
情感性劳动是服务业员工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在服务工作中表现企业和顾客需要的情感,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情感性劳动却会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根据资源保存理论,论述了企业的公平氛围、服务氛围、员工感知的组织支持和心理受权对员工情感性劳动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杰  邱力生  
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技能型劳动力供给短缺,从而使劳动者激励问题在理论研究层面和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重要意义开始凸现出来。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理论的制度分析方法对企业技能型劳动者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激励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对有关具体激励策略提出了初步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仲光  
文献情报工作的激励机制与劳动供给行为李仲光Abstract:Thedistortedexvitationmechanismatthemomenthasledtoadownswingthestaff'sinitiativeforworkindocume...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汝银  
一、引言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对所有国家、所有地区以及所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今天,在生产技术和资本较为容易从外部有偿获得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单个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优势,无论是微观经济实绩,还是宏观经济实绩,都依赖于单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从而依赖于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娟  王明明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性别差异视角实证测度分析工资激励对劳动生产率的边际贡献。基准回归和处理效应的结果显示,工资激励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因果效应;从边际贡献角度来看,女性工资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激励作用显著高出男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工资激励更有助于提升女性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在优化企业整体工资激励机制、形成与劳动生产率增幅相匹配的薪资结构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并发挥女性工资成本的激励作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清涟  孙汀兰  唐文秀  
本文阐述了现代大工业生产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教师劳动特点的诸因素,阐明了高职院校教师劳动具有的生产性、职业性、社会性特点;提出了如何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劳动特点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世英  
目前 ,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而忽视了经理层之外的一般员工激励问题。作者概括地介绍了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契约与员工激励的观点 ,并从不完全劳动契约的视角论述了员工激励的成因和方式以及其与公司治理深化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邑早   陈艳   刘家镇   岳新茹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是优化宏观经济要素配置与提升微观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相较于契约参照点的得益越少,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越低,且上述影响主要存在于垂直参照点和水平参照点维度。此外,相较于得益区域,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损失区域更高。进一步,高管薪酬垂直参照点效应的影响显著高于水平参照点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劳动投资不足,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更易导致企业劳动投资过度;相较于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的影响在劳动密集度低的企业更大。此外,完善的监督机制(分析师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激励机制(高管晋升预期)能够显著缓解上述影响。本文的结论能够从薪酬契约治理角度为改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供一定的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姚先国  曾国华  
劳动力成本具有二重性,对于企业是成本,对于劳动者则是收入,它既是成本支出,又是激励手段。劳动力成本是积极成本,不可与其他物质要素成本等量齐观。工资成本上升可通过不同路径对生产效率起到激励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激励不足、合理激励、过度激励三种可能性。本文利用我国工业部门省级面板数据作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9—2007年间我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显著正相关,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功能明显处于加速阶段。当前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转向相对劳动成本优势,集聚高端要素,从物质要素驱动转向人力资本驱动,创新增长模式,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本文构建了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3—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逐渐上升,但是中间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额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子联  
中国经济转型期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促进了城镇就业的上升,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两者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以此为思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框架下,我们的研究得出: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既产生了"激励效应",又带来了"抑制效应",其中以"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第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高额储蓄率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源自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物质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第三,我国的收入差距在经济转型期促进而不是抑制了经济增长,但其所引致的以高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朔  刘晓晖  徐可  
从激励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较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企业中更明显;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薪酬较低、普通员工工资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表明,劳动保护虽然加强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但不利于激励,这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激励手段,从而抵御劳动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