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3)
- 2023(10214)
- 2022(8571)
- 2021(8326)
- 2020(6812)
- 2019(15771)
- 2018(15860)
- 2017(31447)
- 2016(17161)
- 2015(19200)
- 2014(19242)
- 2013(18668)
- 2012(17064)
- 2011(15544)
- 2010(16238)
- 2009(15195)
- 2008(14917)
- 2007(13576)
- 2006(12409)
- 2005(11106)
- 学科
- 济(74462)
- 经济(74397)
- 业(55295)
- 农(47156)
- 管理(44620)
- 企(33761)
- 企业(33761)
- 方法(31616)
- 农业(31160)
- 数学(28046)
- 数学方法(27477)
- 业经(19917)
- 中国(19803)
- 财(15043)
- 制(14681)
- 策(14409)
- 贸(13478)
- 贸易(13472)
- 地方(13269)
- 易(13173)
- 理论(12919)
- 学(12442)
- 银(11376)
- 银行(11368)
- 发(11030)
- 行(10946)
- 及其(10726)
- 农业经济(10487)
- 技术(10099)
- 融(10056)
- 机构
- 学院(245631)
- 大学(238739)
- 济(106820)
- 经济(104683)
- 管理(97974)
- 理学(84825)
- 理学院(84064)
- 管理学(82393)
- 管理学院(81975)
- 研究(80171)
- 中国(63854)
- 农(55760)
- 京(49194)
- 财(47107)
- 科学(46813)
- 农业(42430)
- 业大(40160)
- 所(39853)
- 中心(38336)
- 江(37929)
- 财经(36822)
- 研究所(35842)
- 经(33502)
- 经济学(31783)
- 范(30970)
- 师范(30746)
- 北京(30480)
- 州(29597)
- 经济管理(28981)
- 经济学院(28508)
- 基金
- 项目(159357)
- 科学(126766)
- 研究(121455)
- 基金(115485)
- 家(99001)
- 国家(98096)
- 科学基金(85112)
- 社会(77365)
- 社会科(73024)
- 社会科学(73009)
- 省(63552)
- 基金项目(59448)
- 教育(55750)
- 自然(53273)
- 编号(52440)
- 自然科(52097)
- 自然科学(52089)
- 划(51984)
- 自然科学基金(51154)
- 资助(48456)
- 成果(42414)
- 部(35908)
- 发(35215)
- 重点(35208)
- 课题(34968)
- 创(33150)
- 农(31852)
- 国家社会(31530)
- 教育部(30832)
- 性(30822)
- 期刊
- 济(123263)
- 经济(123263)
- 研究(71080)
- 农(59722)
- 中国(51611)
- 农业(40490)
- 财(33265)
- 管理(33040)
- 科学(32965)
- 学报(32935)
- 教育(27638)
- 融(27148)
- 金融(27148)
- 大学(26803)
- 业经(25753)
- 学学(25468)
- 技术(23531)
- 业(19469)
- 经济研究(17907)
- 财经(17584)
- 问题(16927)
- 经(15174)
- 农村(14706)
- 村(14706)
- 农业经济(14423)
- 世界(13359)
- 技术经济(13287)
- 统计(13140)
- 版(12547)
- 经济问题(12120)
共检索到369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松海
对于家庭经济活动的研究,"闲暇效用"并非一个恰当的处理方式。本文引入更为本原的劳动负效用概念以替代闲暇效用,重新构建农业家庭生产决策模型。新模型区分了家庭自有劳动与雇佣劳动,劳动负效用与消费正效用之间的平衡构成新的均衡点,家庭的预算约束也从资本利润放大到了全要素的纯收益,利润最大化只是特例。分析表明,新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可为不同类型的农户经济活动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劳动负效用 闲暇效用 农户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宾 姜志德
本研究在劳动负效用视角下,通过构建退耕农户决策模型研究退耕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问题。引入劳动负效用概念构建农户决策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拓展的模型分析农户的生态林管护概率、林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劳动就业结构与真实劳动报酬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成果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退耕农户参与工程的真实劳动报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帅 钟甫宁
按照市场一价定律的逻辑,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面临同一个价格并据此作出生产或消费决策。然而,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却导致农户在同一个农产品市场上得到或付出不同的价格,其差异主要取决于运销成本。因此,影响农户生产或消费决策的是其实际获得或付出的价格而非统一的市场价格。此外,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追求,农户所在地区的粮食可获性对其生产决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描述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的农户模型,考虑实际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粮食可获性这两个主要因素,构建分析农户生产决策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其如何影响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的决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昊觊
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固定资产和生存保障,但是现在农村逐步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正在逐渐失去土地,"失地农户"没有了土地保障,又因为其没有其他的社会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成为了社会就业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此文章将结合我国城乡结合地区失地农户供给决策和就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城乡结合地区失地农户生活保障问题。
关键词:
失地农户 劳动供给决策 就业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春超 李颖 张静
中国农户劳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变迁特征在不同的分析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果从农户劳动力就业行业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户劳动就业决策行为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将改革以来的各个阶段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从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时间配置的角度看,农户家庭经营劳动时间投入和家庭外劳动时间投入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是表现出较强的趋势性特征。
关键词:
中国农户 劳动就业决策 行为演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南赵 梁小英 段宁 商舒涵
目前,基于行为理论探讨宏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微观主体行为变化机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的]为了揭示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微观驱动机制,且为了增强与相似研究的可比性,构建微观主体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提高对现实主体行为的解释力。[方法]文章遵循ODD框架,综合考虑能力和资源指数及农户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基于BDI行为理论构建HBRDM农户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结合Netlogo模拟平台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进行模拟。[结论](1)HBRDM模型可有效地表征研究区农户有限理性土地利用行为决策;(2)"刚性"的模拟规则和种植的随机性是造成模拟失误的主要原因;(3)基于ODD框架构建的HBRDM模型,有利于不同研究的对比,方便学者的阅读和理解,同时易于看清文章的逻辑和框架。最后指出该研究在市场和政策影响、社会规范和合作组织等方面的不足,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怀宇 曹诗男 邓晶 薛桂霞
本文通过建立家庭内部成员收入分享、风险共担的单一模型,以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决策机制。并结合多主体建模方法,模拟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农户家庭如何在务工、务农及闲暇之间进行家庭劳动力配置,以实现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传统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忽略了城市生活成本、农户对风险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农村家庭内部劳动力配置的影响,最终导致相关的策略制定和行为分析偏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馨睿
本文基于近十年山西省农户的收入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于山西省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劳动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非农收入有显著影响,而退耕还林的补贴对农民总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推进农村脱贫攻坚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周翼虎
基于安徽省宿州、界首、郞溪、肥西和凤阳5县市的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数理分析工具,从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愿,揭示农户心理决策过程,构建农户心理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次之,主观规范影响相对较小;行为态度以工具性态度影响为主,流转收益、可持续生计等是构成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意愿表达,亦能直接影响行为发生;主观规范中村组意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周翼虎
基于安徽省宿州、界首、郞溪、肥西和凤阳5县市的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数理分析工具,从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愿,揭示农户心理决策过程,构建农户心理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次之,主观规范影响相对较小;行为态度以工具性态度影响为主,流转收益、可持续生计等是构成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意愿表达,亦能直接影响行为发生;主观规范中村组意见影响最大,流转政策设计应重视基层自治组织;农户流转行为与意愿大多一致,若存在差异则主要源于家庭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等客观因素对农户决策的调控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丽
农户分析方法是农业经济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参照微观分析中厂商和消费者理论,农户在利润最大化处进行生产,并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效用最大化选择达到经济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农户作为价格接受者,在外生工资下达到经济均衡,但在非完备市场下,农户以市场的非完备条件为约束进行最优经济选择,均衡工资内生决定。本文在对完全竞争市场下农户均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及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两种非完备市场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确定市场条件是应用农户模型进行分析的关键前提,否则将得出错误结论,甚至达到相反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农户模型 非完备 均衡研究 比较静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峰 陶佩君 陈曦 赵国杰
H·阿尔布列希建构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目标团体系统(农户)松散化,没有实现组织化,进而无法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多元化、客体多样化、推广方式和过程市场化等新特征,已无法指导现代农业推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重构。为从整体上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依据该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和多学科融合性,利用拓展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主体-客体-交互作用方法论,重构了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该模型的主体系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团体四大类主体中的各种推广组织,强调主体间的协作关系,期望通过构建四螺旋多元协作推广主体系统来实现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创新。该模型的客体系统从农业科技成果拓展到市场信息、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以反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中的需求变化,模型的实践过程系统则反映了农业推广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目标,并强调推广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以期为研究现代农业的多元推广机制和过程提供一个基础框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峰 陶佩君 陈曦 赵国杰
H·阿尔布列希建构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目标团体系统(农户)松散化,没有实现组织化,进而无法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多元化、客体多样化、推广方式和过程市场化等新特征,已无法指导现代农业推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重构。为从整体上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依据该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和多学科融合性,利用拓展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主体-客体-交互作用方法论,重构了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该模型的主体系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团体四大类主体中的各种推广组织,强调主体间的协作关系,期望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林秀 徐晓明
本文运用农户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张家港和兴化两地农民在不同政策环境下的生产行为以及农户行为对国家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的限制不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也不符合比较利益原则。因而,取消限制会使农户生产发生很大变化,农户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同时只是减少某些农产品的供给。而这种变化在经济不发达区要较发达区为大。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从比较优势原则看,国家若单纯利用提高价格来鼓励农民生产并不是唯一经济有效的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莹 黄季焜 王金霞
本文以农户生产决策研究为例,探讨线性规划方法中加总偏误的来源,以及处理加总偏误的方法。有效避免加总偏误的核心在于如何选择农户关键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类。目前所采用的分类方法较为主观,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仍期待更多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
加总偏误 线性规划 多目标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