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5)
2023(6801)
2022(5634)
2021(5369)
2020(4479)
2019(10560)
2018(10184)
2017(19796)
2016(10573)
2015(11884)
2014(11399)
2013(11610)
2012(10822)
2011(9833)
2010(9701)
2009(8797)
2008(8495)
2007(7329)
2006(6517)
2005(6049)
作者
(29845)
(24869)
(24817)
(23887)
(15677)
(11843)
(11205)
(9717)
(9588)
(8680)
(8674)
(8308)
(7994)
(7872)
(7829)
(7826)
(7460)
(7130)
(7101)
(7063)
(6356)
(5989)
(5945)
(5644)
(5586)
(5568)
(5341)
(5036)
(4997)
(4980)
学科
(50740)
经济(50688)
(25099)
方法(24618)
管理(24315)
数学(23173)
数学方法(23063)
中国(18160)
(16744)
企业(16744)
(14581)
(11683)
贸易(11678)
(11490)
(10581)
农业(9867)
(9445)
(8490)
业经(8397)
(7442)
银行(7417)
结构(7325)
人口(7304)
(7254)
(7113)
金融(7113)
产业(7109)
地方(6770)
(6760)
(6686)
机构
大学(156531)
学院(152339)
(78054)
经济(77113)
研究(59480)
管理(56564)
理学(49562)
理学院(48965)
管理学(48287)
管理学院(47996)
中国(45945)
(33386)
科学(33195)
(32044)
(29982)
研究所(27620)
经济学(27222)
财经(26838)
(25883)
中心(25207)
(24953)
经济学院(24674)
业大(21619)
北京(21592)
(20771)
农业(20456)
财经大学(20413)
(19757)
(19218)
师范(19013)
基金
项目(104296)
科学(84096)
基金(80996)
研究(74346)
(71673)
国家(71176)
科学基金(60606)
社会(52373)
社会科(49958)
社会科学(49946)
基金项目(42235)
自然(37383)
自然科(36597)
自然科学(36587)
自然科学基金(36035)
(35739)
资助(34034)
教育(33698)
(31738)
编号(26628)
(25563)
国家社会(24094)
重点(23728)
中国(23373)
(22406)
教育部(22298)
成果(21439)
(21023)
人文(20704)
大学(20260)
期刊
(77894)
经济(77894)
研究(49048)
中国(30589)
学报(24383)
科学(24202)
(22575)
(21998)
管理(19888)
大学(19096)
学学(18186)
农业(15659)
经济研究(15203)
财经(14223)
(13534)
金融(13534)
(12494)
问题(11186)
(10948)
教育(10912)
技术(10820)
世界(10495)
业经(9985)
国际(9903)
(9378)
统计(8447)
技术经济(7862)
资源(7290)
(7018)
经济问题(6711)
共检索到224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诺扬  
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为出发点,分析劳动要素报酬、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运用中国1978~2009年的数据对劳动要素报酬、老人赡养比、儿童抚养比与中国居民储蓄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经济转型以来的劳动要素报酬高速增长、老人赡养比上升以及儿童抚养比的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升高,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沫凝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力资本提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及人力资本提升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利用1990-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提升会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储蓄率,但一期滞后会因为降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而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蒙  李亚楠  许江山  
中国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是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人口结构一直被经济学家认为是解释中国较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计量分析研究证实:在我国老年抚养率对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影响很大,不管是在全国层面的数据分析还是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都显示出显著正影响,同时计量结果表明在养老制度不完善时,老龄化程度越高,储蓄率越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潘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城镇化率等角度分别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最后得出构建长效配套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支持老年服务化发展、协调区域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丽霞  赵文哲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锋  秦豫徽  李紧想  
研究如何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综合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因素(包括抚养比、性别比、户规模、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等)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储蓄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总体上以"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为主,且东部地区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二,男女性别比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倾向于多消费、少储蓄;第三,家庭规模小型化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促进居民消费率的提高;第四,非劳动年龄人口...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依群  王国军  
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人口结构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医疗覆盖面和医疗保险缴费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为正。从城镇和农村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储蓄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城市居民储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呈显著负向影响,医疗保险覆盖面对城镇居民储蓄呈现不显著的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起到缓解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降低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对降低高储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赵国钦  
资本要素报酬侵蚀劳动要素报酬的现象以及劳动报酬结构失衡,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劳动和资本要素报酬的"剪刀化"趋势,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因此,构建和谐的"劳动一资本"关系,必须调整资本和劳动的分配关系,提高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强再次分配的调控力度,完善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升艳  刘培松  
居民部门高储蓄、低消费困扰中国经济。笔者采用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ECM模型方法,通过研究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的关系,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探索居民部门高储蓄的原因。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少儿抚养比下降提高居民储蓄,老年抚养比上升降低居民储蓄,少儿抚养比的影响较老年抚养比大,约是老年抚养比的3倍;从影响时间上看,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是长期影响,时间长达20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云赟  
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动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储蓄率,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安兰.阿沃班克等(AlanJ.Auerbachetal,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人口因素对我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民储蓄率与总和生育率成反比,与少儿抚养比成反比,与老年抚养比成正比,与城镇化率成反比。但是总和生育率和城镇化率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并不大,总和生育率调整到0.6或者3.1时,国民储蓄率的变动幅度也才2个百分点;即使2050年时完全城镇化,储蓄率只下降1.5个百分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超  周晔  
文章从一个多期人口代际交叠模型入手,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和抚养比例的影响,同时还运用中国数据对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相对生产率差异与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协整与因果检验。文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并非不可持续,特定时期内放开该政策已经无法应对社会抚养高峰,而保持该政策则会获得一个较低人口总量的均衡人口结构。经常项目差额实际上只是储蓄的跨时空转移。人口年龄结构决定储蓄率,决定储蓄的跨时间转移,国家相对生产率差异决定储蓄的跨空间转移。空间上的这种转移并不改变一国国民的总福利;时间上的转移也不改变代与代之间的总福利。因此,不考虑人口结构、提高即期消费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值得商榷,过分关注短期经常项目差额并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婷婷  逯进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997—2017年面板数据,从系统协调发展视角分析了各省级经济体的储蓄、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三大系统时空演变规律,以及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三系统综合指数趋势图来看,2005年之前三者均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以后人口结构综合指数趋于平稳,储蓄近些年也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态势,而经济增长虽然继续上升,但增长速度却明显下降;第二,从长期看,三系统存在较为稳定的正向协调发展特征,其中"人口—储蓄"二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三系统的优化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而"人口—经济"和"经济—储蓄"二系统空间匹配效率较低,不利于三系统耦合度的提升;第三,无论是三系统还是二系统,其耦合数值均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并且区域差距日趋明显;第四,从三大系统空间重心变动的轨迹特征看,我国经济、储蓄和人口结构重心整体呈现出阶段性方向转移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丁莹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储蓄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储蓄的积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