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
- 2023(789)
- 2022(592)
- 2021(594)
- 2020(489)
- 2019(1119)
- 2018(1179)
- 2017(2426)
- 2016(1429)
- 2015(1543)
- 2014(1449)
- 2013(1542)
- 2012(1398)
- 2011(1147)
- 2010(1137)
- 2009(1057)
- 2008(954)
- 2007(902)
- 2006(807)
- 2005(746)
- 学科
- 济(6251)
- 经济(6243)
- 劳(4647)
- 劳动(4630)
- 业(3767)
- 方法(3619)
- 数学(3482)
- 数学方法(3469)
- 农(3250)
- 中国(2996)
- 动(2830)
- 农业(2482)
- 动力(2272)
- 劳动力(2251)
- 管理(2232)
- 人口(2171)
- 农业劳动(2066)
- 农业人口(2032)
- 法(1425)
- 企(1359)
- 企业(1359)
- 贸(1315)
- 贸易(1315)
- 易(1305)
- 市场(1034)
- 劳动法(1031)
- 产品(821)
- 财(810)
- 学(793)
- 业经(773)
- 机构
- 大学(18394)
- 学院(17990)
- 济(9491)
- 经济(9390)
- 管理(6594)
- 研究(5993)
- 理学(5807)
- 理学院(5755)
- 管理学(5630)
- 管理学院(5597)
- 中国(4674)
- 财(3861)
- 经济学(3632)
- 京(3561)
- 财经(3366)
- 经济学院(3313)
- 科学(3188)
- 经(3146)
- 所(3000)
- 农(2925)
- 研究所(2730)
- 中心(2702)
- 财经大学(2605)
- 江(2494)
- 业大(2434)
- 农业(2301)
- 北京(2200)
- 范(2175)
- 师范(2149)
- 院(2041)
共检索到2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我是在劳动中度过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劳动节就应该在劳动里度过。当然,我也不反对"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对于那些整日忙忙碌碌的人们来说,多一天假期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按照惯例,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都要评选和表彰劳动模范,报纸也会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社论),宣传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等理念,希望全社会都热爱劳动。实际效果好像并不如人意。关于劳动的价值,我觉得需要从应然和实然
关键词:
劳动 实然 应然 体力劳动者 劳动光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振雄 郑建清
在人均GDP可比水平下,我国农业就业份额远高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日本、韩国、台湾省,年均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及人均GDP每增长1 000 GK$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均落后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这表明我国农业就业非农化转移相当缓慢,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延续发展经济学假设,结合新古典理论分析,表明影响农业就业转移的因素包括:资本增长率、创新强度、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和边际劳动产出递减的倾向。利用我国非农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是就业转移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就业转移 技术进步偏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徐圣
本文引入希克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推导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率的分解公式,发现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取决于三个因素:乘数效应大小、资本深化的速度及劳动(或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这两类部门1990—2006年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能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但大于0小于1的乘数效应缩小了其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则是两类部门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稳定劳动收入比重,应该在看到资本深化长期效果有限的同时,关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作用,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以湖北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框架,借助Bootstrap自抽样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影响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农村社会网络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劳动节约型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纳条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还能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述英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论 服务价值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洪波
医务劳动的性质,第一个特点,它不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而是恢复生产机能的一种生产性劳动;第二个特点,即它是一个劳务性劳动,劳务性生产与物质产品的生产不同之点,在于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前后分开的两个过程,而劳动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一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第三个特点,医务劳动是生产知识与技术密集性生产,从事这种劳动是需要较高深的知识和技术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劳动与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尽管劳动与工作之间存在不可否认的相似性,但相较而言,劳动强调体力的付出,工作则侧重脑力的创造。近代以来,由于劳动遮蔽了工作,工作等同于劳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劳动、工作与教育的关系被异化。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不可避免地伤害了教育的自主性和超越性。而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工作而受教育则危及了人进行自我完善和充实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劳动与工作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两翼,劳动为教育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工作则为教育提供了实现伟大梦想的舞台。
关键词:
劳动 工作 教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韩文雅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陆续被“封装”到机器里,全程不需要工作人员直接干预,只需提前定义好机器。制造业领域的就业形势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结构化的悖论,一方面许多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制造业企业为此也在持续地改善工作条件,积极推动“机器换人”的进程,但这一状况没有根本性的改观,用工荒现象从普工向高级技工岗位蔓延。当前国家正着力为职业教育提档升级,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劳动替代 云服务 数字员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 ,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 ,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 ,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 ,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 ,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服务 服务劳动 劳动价值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奎
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步骤”中,不适当的“排除法”要求重新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今经济现实也需要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本文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交换基础,同时结合实际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进行界定。文章最后针对目前盛行的“价格才是市场经济中真实的存在”这一说法,探讨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关键词:
劳动 价值 使用价值 直接劳动 价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嘉辉 顾乃华
构建包含中间投入嵌套的三部门模型,理论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化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存在倒逼研发投入、技术应用干中学和人力资本积累三种影响路径。选取中国2003—2021年机器人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整体上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下结论依然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三种影响路径均显著存在,并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最强,研发投入倒逼效应次之,技术应用干中学效应较弱。异质性研究发现,工业男女性别比更低、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倒逼创新效应更强。进一步匹配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发现,在老龄化趋势影响下,机器人创新企业的研发要素投入显著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园 陈玉萍 丁士军
为研究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湖北省66个县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以及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方向及趋势。结果表明:1)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空心化程度在0.1左右时,农业技术选择偏向系数接近1,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土地节约型技术均采用。随着农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为劳动节约型技术,但当比重超过50%后,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地形条件下,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山区更倾向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丘陵地区倾向于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但平原的回归结果具有不稳健性;3)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越多、距离中心市场越远,越有利于促进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人均纯收入高的地区有利于土地节约型技术的创新。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主要研究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农业人口转移数量的影响。所构建的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研究表明:当劳动与土地是弱替代关系时,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制造业转移;当劳动与土地是强替代关系时,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导致制造业的劳动力不断向农业转移。全样本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与农业人口转出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子样本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成立,但在中部地区不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